仲維民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新課標為我們指明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把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為此,我努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營造良好的書香環境,讓孩子在書香的熏陶中快樂成長。
關鍵詞:閱讀氛圍;閱讀書籍;閱讀方法;閱讀時空
一、營造閱讀氛圍,培養讀書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孩子。為了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我在班級墻壁、板報欄內,設置了《成語苑》、《格言欄》、《詩歌園》等欄目,學生身浸其中,書香四溢,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熱情自然而然升起。“班級圖書角”不但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孩子們的管理能力。書是孩子們自己從家里帶來的,圖書的管理、使用都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的。孩子們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他們從書中懂得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懂得了與書為友的快樂。我還經常組織各種讀書活動:如詩歌朗誦會、讀書交流會、古詩誦讀比賽、讀書之星評比等等。對獲獎者獎勵精美圖書,將優秀的讀書筆記在櫥窗展出,給學生以自信、成就感,激勵他們閱讀的興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濃郁的書香教室環境中,孩子們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心靈更美了,情感更真了。
二、精選閱讀書籍,浸潤人文素養
(一)經典詩詞
學校為學生配備了中華經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教師引導學生有計劃地熟讀成誦。每學期還精心挑選三十首必背古詩,以家長、學生、老師共同參與評析的方式,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優美的散文
學校還為學生精心購置了《日有所誦》《美文誦讀》等書,每天利用早讀前十分鐘和下午自我服務時間開展誦讀活動。平常,在上閱讀課時,我常常把課外的相關美文和書籍介紹給學生。或者,就一個主題找出同主題的大量文章與書籍來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感。閱讀,改變了課堂。閱讀,改變了師生。
(三)中外兒童名著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年齡特征,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特點,比較喜歡冒險、刺激、神秘,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愛的教育》、《神筆馬良》以及安徒生童話、格林兄弟童話等都是孩子們喜歡的讀物。
三、教給閱讀方法,品嘗成功樂趣
(一)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讓學生讀《水滸傳》,并舉行水滸故事會。學習了《神奇的克隆》一文,指導學生去校圖書館借閱或上網查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二)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三)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從而提高閱讀效率。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采用速讀法不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四)批注摘抄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進而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積存進采蜜本中,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采蜜本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五)推想法
一本書拿到手后,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后開始閉目推想:這本書應當寫哪些內容,待一切想好后再開始閱讀。這樣做,不僅節約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要讓學生在讀中思,在思中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得到自我教育,在讀中實現生命的升華,在讀中品嘗成功的快樂。
四、拓展閱讀時空,建立書香環境
據統計披露,猶太人人均年閱讀量64本,而中國人人均年閱讀量不足5本。美國孩子的平均閱讀量是每人每年3萬字,而中國孩子的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不足5000字。這種鮮明的對比真是觸目驚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書香環境。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讀書興趣的培養、讀書習慣的養成和讀書效果的顯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孩子們不光要在學校里讀書,在家庭里更要讀。為了得到家庭的配合,在家長會上,我們要求每個家長都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濃濃的“書香氛圍”:要求每個家長要為孩子配備一個書櫥,每學期至少帶孩子逛一次新華書店,每學期至少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讓家長、孩子共同去親近圖書,以達到“親子共讀”的目的。親子之間,茶余飯后,燈下共讀,其樂融融。
總之,閱讀是一扇窗戶,是一條道路,是一種生活方式。我想,如果我們都能以對民族未來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孩子們的閱讀,從學校開始,讓馥郁的書香彌漫,聯結起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為孩子們打造閱讀的時空和平臺,就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書香環境。在濃郁的書香中孩子的知識得到豐富,素質得到提升。閱讀,個性會因你而張揚,精神會因你而升華,生命會因你而精彩。讓濃濃的書香伴隨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參考文獻:
[1]袁得貴.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校園(中旬)(6).
[2]李仁惠.讓書香伴著孩子成長——談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問題與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