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佩娜 韓春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意義深遠。在新時代,我們要推動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發揮勞動教育在人才全面發展中的重大作用,為國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力量。北京市史家實驗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勞動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展開勞動教育,借助家務比賽、食育課堂等進行勞動教育滲透。
借助園藝活動開發勞動教育課程
史家實驗學校地處北京二環邊,老師和學生大都是城市里長大的一代,平時從事的勞動大多僅限于家務,教育形式相對單一,為此,學校不斷探索將勞動教育擴展到更多領域,通過更豐富的勞動方式進行勞動教育。2012年,學校建立了無土栽培教室,每年開設豐富的種植培育活動,現在已成為頗具規模的綠色生態園。根據勞動教育相關文件要求,學校以“和諧+生態”理念為指導,在植物栽培、園藝心理等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嘗試具有城市特色的小學勞動教育方式——借助園藝活動開展小學生勞動教育。根據《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學校確定了園藝課程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感受自己勞動收獲帶來的成就感;在直接參與中體會勞動艱辛,養成勞動習慣,從而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借助培育和養護中發現的植物栽培問題,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抗挫折能力;在小組與班級種植中學會合作與分享,借助自然物的創作,更多地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并將園藝活動納入學校“和諧+生態”全課程體系。課程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身體發展水平,結合北京氣候環境以及校園既有植物資源,確定了學生比較容易開展的三種園藝活動:自然觀察、植物栽培和自然物創作。自然觀察是通過細致觀察和連續觀察來認識大自然,了解身邊的植物。植物栽培主要是種植不同的植物,一類是蔬菜的種植,一類是觀賞類植物的種植培育。自然物創作則是利用自然界的一些材料,如果實、果殼、葉片等展開創作,由此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獨特。根據小學生年齡跨度比較大的特點,將課程分低中高三段活動和課程主題。在課程主題設計上,考慮到學生們的年齡、注意力水平以及認知、心理等多方面的發展特點,低年級更多的是短時間、具體化、操作簡單的園藝勞動,養成勞動習慣;中年級種植增加了難度,觀察增加了時間,自然物創作增加了自主性,不僅體會勞動的快樂和成就感,同時在園藝勞動中學會應對挫折和困難;高年級則進一步增加其自主性,讓其在園藝活動中感受到勞動的偉大和光榮。
從最初創建綠色校園,讓城市中的孩子更多地接觸綠色,感受自然,此后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開展園藝心理教育的探索,每一次新嘗試都給學校的園藝活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園藝活動中體驗感受勞動的樂趣
學校園藝活動勞動課程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論為指導,在園藝活動中完成勞動教育目標。以體驗式教學方法為主,指導學生在園藝活動中體驗感受勞動的樂趣,體會勞動艱辛,學會更多的勞動知識,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活動類課程以班級種植活動和小組培育為主,以一米菜園種植活動為例,學校為每個班級準備了不同的蔬菜種子和種植箱,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各個班級開展自己的蔬菜種植。蔬菜的培育、日常維護和收獲都由班級學生自主完成。根據北京氣候特點和學校課程設置,分為春季課程和秋季課程兩大部分。春天植物處于快速生長階段,學生比較容易感受到植物的變化,能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所以春季課程(3月-6月)以自然觀察和植物栽培為主。植物栽培類課程,由老師帶領學生了解植物栽培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后,一起實際操作,體驗勞動過程,在勞作中進行學習和體驗。而秋季課程則以自然物創作為主,輔之以種植知識講解。因為北京進入冬季之后,種植相對受到限制,因此主要以植物果實、果殼、葉片等為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材料最初由老師指導學生準備,后期全部由學生自己來準備相關的材料。
由于專業勞動師資缺乏,我們將園藝課程與園藝心理學結合起來,由科學老師、心理老師和部分班主任老師組織實施。低年級的課程,由班主任老師和部分園藝心理項目組老師,利用班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成;中高年級的課程,除了班會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外,加入了自主選修課程和“330課程”,心理老師、科學老師和園藝心理項目老師在自己現有的課程中加入了勞動教育。
在園藝勞動活動中種植夢想,收獲快樂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我校園藝活動勞動課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學生不僅切實體驗到了自己勞動收獲的喜悅,老師們也有了自己的收獲。
一是學生有了更為豐富的生活常識,逐步告別了五谷不分的狀態。在園藝勞動課程之前,雖然學校有園藝活動,但是種植更多的是以觀賞類為主的植物,而園藝勞動課程更多地引入了蔬菜、水果甚至農作物的種植,學生在一次次的實際培育中認識了冬小麥,知道了花生是生長在土地下的,看到了花生花兒的樣子,了解了辣椒是有很多品種的,也看到了茄子葉子的真面目。二是學生在園藝勞動中掌握了種植的基本條件,學會了澆水、施肥、松土,能夠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具體操作,根據具體植物制定操作計劃,同時在實際培育中真切體會到了勞動收獲的喜悅。三是提升了抗挫折能力,學會了自己面對問題。在蒜苗培育、櫻桃蘿卜種植和草莓種植中,很多學生遇到了問題,比如櫻桃蘿卜長的小、辣、皮開裂等,比如草莓種死了等,面對這樣的結果,尤其是種植死亡的情況,學生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討,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更好地面對問題。四是園藝勞動讓學生更好地學會了合作分享。在園藝勞動課程中經常涉及植物種植,低中段學生在體力和知識上的局限性,也給園藝活動的從事帶來了困難,因此經常看到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提升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五是園藝勞動過程給學生提供了新的表達機會。外向的孩子更愿意向身邊的同學介紹各種各樣的植物知識,內向的學生則在觀察記錄中更多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情緒體驗。
我校的園藝系列課程,充分挖掘了園藝活動的課程價值,精心設計和組織實施園藝活動,克服了師資場地等方面的困難,探索出了城區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借助園藝活動開展小學生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