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西方社會對于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存在諸多疑慮,關于是否會制定中國規則和中國標準便是其中主要的疑慮。比如有美國政府高官明確質疑中國試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建立自已的規則和準則。但事實并非如此。
新型全球化將重建國際標準
“一帶一路”倡議可以說是21世紀的全球合作倡議,它將開創一個新型全球化時代。在這個新時代,國際社會將秉承“萬物互聯”的原則,更多地開發和應用包容性技術,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更加公正、合理、包容。毫無疑問的是,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將更有利于經濟增長。新的國際標準也將在新型全球化的過程中得以重建。
中國所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積極爭取發展中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參與。西方發達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沒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參與制定相關規則,確保中國遵守西方在全球投資、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設定的人權、勞工、環保等各項標準。然i而,“一帶一路”之六大經濟走廊沿線65國中,有8個最不發達國家、16個非WTO成員國,如何能一刀切實行西方所倡導的高標準市場原則?可以預見的是,新的國際標準的誕生將是一個艱難的國際博弈的過程。
“一帶一路”倡議,規則大家定
“一帶一路”將如何推動重建國際標準的過程呢?“一帶一路”是“發展”導向,而不是“規則”導向。“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的,包容的,通過人家參與來制定規則。因此,“一帶一路”將重建部分國際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和規則的制定是集合參與者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最明顯的一個案例就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它一方面吸收了國際通行的一些規則,還有—方面就是人家都參與進去以后“其享規則”。其實不管是何種標準,都需要經過國際市場的檢驗才能勝出。必須與國際接軌,經過競爭和比較,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行。
新標準伴隨“一帶一路”
新標準的制定是一個開放、包容、參與的過程,這其中當然包含中國標準的參與和競爭。2018年工信部發布《關于工通信業標準化工作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制定國際標準80項以上,成體系部署標準外文版研制計劃400項以上;形成一批互認標準,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的標準體系對接合作機制基本建立。要實現“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在實現“五通”,即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在“五通”里,“標準”是一項關鍵內容。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標準足互聯互通的通用語言,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技術綦礎。標準的統一在降低貿易成本、促進技術創新、增進溝通互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實上,各國基礎設施歷來由于政策、標準的不同導致交通不暢。
一帶一路”假議提出五年米,高效暢通的國際人通道加快建沒,從蒙內鐵路的開通,到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的穩步推進,再到雅萬高鐵全面開工,中國高鐵標準得到越來越多過家的認可。由中國在核電、通信、汽車等領域提出的國標準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這一局面的開創,應該說不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目的,卻是推廣“一帶一路”建設的結果。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不會主導“一帶一路”的標準制定,但隨著中國技術的崛起,“中國標準”將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