卲濱
“一帶一路”建設中,語言和文化的交流始終是重要的一環,是人文和經濟貿易的前提。2015年,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委原副主任李宇明教授就在《“一帶一路”需要語言鋪路》一文中,論述了語言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鋪路”“搭橋”的重要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如何發揮語言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政策調研、語言規劃研究、漢語教學及孔子學院的研究已經成為學界研究熱點,取得了一大批值得重視的研究成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調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江蘇師范大學楊亦鳴教授帶領的團隊,于2015年編輯出版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國情手冊》。這是國內首部“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工具書,以分國別的形式呈現了“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的語言狀況,以及語言與民族、宗教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還介紹了我國關于該國語言的人才培養和該國關于漢語人才培養及漢語專業的開設情況。該書入選《人民日報》重點推介“一帶一路”系列圖書,并榮獲多項獎項。浙江師范大學王輝教授帶領的團隊,也在2015年啟動了“一帶一路”語言系列叢書,目前已經出版了《“一帶一路”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第一、二卷),對沿線33個國家的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系統研究,并計劃在2019年出版第三卷。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人才培養引起各方重視。目前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官方語言的語種規劃成效顯著。截至2018年,我國高校開設的語種全面覆蓋沿線國家官方語言。“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有53種官方語言,然而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招生語種只覆蓋其中20種語言。小語種人才的大量缺乏,引起了國家、高校、外語學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全國各主要外語類高校已經普遍增設“一帶一路”語種。北京外國語大學目前已開設84個語種,2020年將達到100種,覆蓋了所有和我國建交國家的母語和官方語言。僅2016年,我國就公派1063人出國學習培訓42個非通用語種。與此同時,來華留學生人數穩步增長。據教育部數據,2017年共有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高等院校學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31.72萬人,占總人數的64.85%,增幅達11.58%,高于各國平均增速。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服務、語言技術引起各方關注。2016年初,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中心組編,趙世舉、黃南津教授主編了《語言服務與“一帶一路”》,該書系“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語言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的會議論文集。其中,大部分論文討論了面向“一帶一路”的語言學術服務、服務“一帶一路”的區域語言建設等主題。2016年12月18日,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旗下的“語言產業研究”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整理發布“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研究資料。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艷教授主編的《語言產業研究》設置專欄,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產業發展進行研究?!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也為語言服務行業帶來了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眾多科技企業開始涉足機器翻譯、語言技術應用、語言平臺建設、在線教育等領域。2015年,科大訊飛就發布了專門面向“一帶一路”的多語言語音云,推出了業界第一個維語輸入法,目前已經推出漢維翻譯、維哈克相關語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正致力于通過中國本部以及十多個海外分支機構,為全球學習者提供“一帶一路”國家語言學習項目,目前已經開發T30個語種的在線基礎課程以及“語伴”學習平臺,可以部分滿足“一帶一路”語言人才培訓需求。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教學研究方興未艾。河南省信陽師范學院組織團隊,對“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的漢語教學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與摸底,出版了《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漢語教學研究》《埃及和西亞國家漢語教學研究》《蒙古和獨聯體國家漢語教學研究》《中東歐十六國漢語教學研究》系列叢書,詳細介紹和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漢語教學狀況,包括“國家概況…‘漢語教學簡史…‘漢語教學的環境和對象…‘漢語教材和師資”等內容。著名對外漢語教育專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趙金銘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不僅是國際漢語教師設計漢語教學,介紹中國文化的依據,更可為有關漢語國際傳播決策者在籌劃頂端設計時參酌,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本幬瘯岢鲞@只是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下一階段還將深入研究各個國家漢語師資培養、教材編寫和教學策略與方法等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優化布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一提出,孔子學院總部就積極研討,優化布局、尋找契機、助力建設。2018年12月4日,第十三屆孔子學院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據介紹,目前我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54個國家設立了153所孔子學院和149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派出漢語教師3.4萬人,培養培訓本土教師6萬多人次,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大批精通漢語、了解中同的人才。5年來,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辦學,突出中醫、商務、旅游等特色,成為當地民眾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橋梁。此外,孔子學院還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當地中資機構培養培訓本土員工、提供信息咨詢,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牽線搭橋??鬃訉W院日益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服務區”和“加油站”。
以上主要集中介紹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叢書、專著,相關學術論文更是不勝枚舉。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政策、我國外語規劃、人才培養、孔子學院的發展、功能定位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這些研究基本完成了李宇明先生當初提出的設想:研究“一帶一路”的語言狀況,培養語言人才;了解相關國家的語言政策及語言使用習慣;充分利用語言技術;做好社會語言服務工作。
當然,研究成果也呈現出宏觀立論較多,個案研究較少;研究范圍擴大,研究深度不足;聚焦政策過多,實踐探索缺乏;熱點研究重復,空白領域不少等特點。但總體而言,“一帶一路”我們的語言研究及實踐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對于未來的研究,我們認為應加強從宏觀政策研究,轉向中觀微觀典型個案的研究;,從基本情況的總結整理,走向沿線國家的深入調研。我們仍然要進一步加大對于沿線國家語言政策及文化習俗的調研、學習,同時開展更多具有針對性的個案及微觀研究,;探索符合當地國情的漢語教學實踐研究,;利用新技術開展深入的跨學科研究,更好地做好社會語言服務工作。(邵濱: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