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信息裝備領域特色信息資源建設通過匯聚領域互聯網信息與文獻信息,集成領域機構動態、技術發展熱點趨勢、專業文獻資源、統計數據、產品信息等多源、多渠道資源,面向電子信息裝備領域決策機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提供專業領域特色資源服務。本文通過對基于大數據的特色信息資源服務進行系統架構分析、特色服務模式闡述、服務經驗與感悟分享,系統總結了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和發展路徑。
關鍵詞:電子信息;資源服務;裝備信息服務;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TP3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04-0001-03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System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eld
ZHANG Jiexue
(China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Beijing 100040,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 information,integration institutional dynamics,trends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literature resources,statistical data,product information and other multi-channel resources. we provide profession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s,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rough system architecture analysis,characteristic service mode elaboration,service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sharing based on big data.
Key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resource service;equipment information service;information service
0 引 言
電子信息裝備是連接各類武器裝備的橋梁,是融合多種作戰要素的紐帶,是形成作戰能力的核心和靈魂。電子信息領域特色資源是整個武器裝備科研資源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建設勢在必行,資源的獲取、加工、服務方式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傳統大而全、廣而淺的資源服務模式早已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專業、深入的資源需求,行業特色資源的建設和服務成為當前武器裝備領域資源服務的主流。
1 基于大數據的特色信息資源服務系統架構
特色信息資源是指以用戶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為出發點,面向用戶提供經過數據分析加工且能滿足實際需求的特色知識信息[1]。電子信息裝備領域特色信息資源建設通過互聯網信息與文獻信息相結合的方式,以領域機構動態、技術發展熱點趨勢、專業文獻資源、統計數據、產品信息為基礎,匯聚形成覆蓋軍事電子信息裝備核心領域,如“預警探測”、“指揮控制”、“電子戰”、“網絡攻防”、“新概念武器”、“通信及數據鏈”等專題情報資源,面向裝備領域決策機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提供專業領域特色資源的智能檢索、主題情報聚合、熱點跟蹤等服務,支撐用戶領域信息獲取、情報研究和科研創新。基于大數據的特色資源服務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基于大數據的特色資源服務系統的建設目標是實現領域資源共享及各種數據庫之間的整合,為用戶提供來源、結構、功能均不相同的多種數據庫的一站式服務系統。針對大量數據存儲于分布廣泛、多種類型的數據結構,借助新型處理手段進行動態數據集的收集、組織與加工和多格式數據的整合規范,將其轉換為規律的有序數據,并從中提煉價值,為特色資源平臺建設構建良好的數據支撐體系[2]。通過對不同來源、不同類型、不同格式的數據進行處理和深層次加工,使其符合建設特色數據庫的規范要求,實現各類資源的統一關聯組織和應用服務。
1.1 信息源分析與配置
圍繞國內外電子信息裝備領域,梳理配置互聯網信息源和文獻資源信息源。可針對用戶個性化需求,調研、梳理、配置國外軍事電子信息裝備情報信息源。主要信息源如下:國內外軍事電子信息裝備相關政府網站、軍隊網站、科研機構網站、企業網站等互聯網信息源;國外軍事電子信息裝備領域學術期刊、論文集、研究報告、開放存取等各類文獻信息源;電子裝備行業相關統計數據;領域專利、技術標準等技術文獻信息。
1.2 信息資源采集層
信息資源采集層負責開展信息采集工作,并對已采集的資源進行信息過濾、信息查重、信息融合等預處理,實現采集信息從非結構化至結構化的轉換存儲,形成資源庫。實現網絡信息自動采集功能,對于已配置的信息源,針對其類型采取個性化抓取策略,實現資源的有效采集和存儲。實現網絡信息過濾功能,剔除已采集的信息資源中與特定主題或領域不相關的信息,實現對已采集信息資源的有效過濾。實現網絡信息查重功能,自動發現已采集的網絡信息中重復或相似度高的信息,對重復信息或高相似度信息進行查重和剔除。
1.3 信息融合層
信息融合層主要是將分散無序的大數據進行組織、加工與分析,對數據資源的產生、發展及波動規律進行歸納,包括資源匯聚、資源組織、資源管控。資源匯聚是將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數據按照統的標準規范進行加工整理,形成互聯互通的整合體,支持對資源的融合利用;資源組織是通過建設分類體系、敘詞表、知識圖譜等知識組織體系來支持知識服務的開發;資源管控是依據評價標準對各類資源進行評估、篩選和質量控制,對數據采集、加工處理、存儲、應用展現等過程內容進行監控。
利用自動化處理手段對多模態數據進行格式識別與轉換、排重過濾、自動分詞、實體提取、生成索引等多重數據加工處理,輔助人工著錄、校驗及組織,基于信息技術領域特點,建設敘詞表、分類體系、語料庫及領域本體,實現領域資源的關聯組織和深度揭示。實現信息融合功能,實現對互聯網信息和文獻信息的關聯融合,對兩者相關性較高的信息進行抽取和匹配,形成基于機構、裝備、關鍵技術名詞等分類的信息聚合界面。
1.4 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應用服務
建設基于大數據的特色資源服務系統,匯聚國外軍事電子信息裝備采辦政策規定、管理機構動態等“綜合類信息”及“預警探測”、“指揮控制”、“電子戰”、“網絡攻防”、“新概念武器”、“通信及數據鏈”等軍事電子信息裝備領域專題文獻和情報資源,提供智能檢索、主題情報聚合、情報熱點追蹤等功能,并支持專題領域的定制及拓展。
(1)智能檢索:支持用戶對系統采集整理的軍事電子信息裝備信息資源進行關鍵詞智能檢索;支持按照時間、關聯度進行排序;支持按時間、主題領域對檢索結果進行分類篩選;支持檢索結果的關聯展示,并提供相關關鍵詞和關聯信息的推薦。
(2)主題情報聚合:支持用戶對選擇的裝備領域按機構、裝備類型、關鍵技術、重大事件等主題進行情報聚合,形成包含新聞動態、關鍵事件、科技文摘等綜合信息的主題界面。主題界面支持對裝備發展、事件演變、技術變革基于時間線的可視化動態展示。
(3)情報熱點跟蹤:支持用戶通過機構名稱、裝備名稱、技術名稱等關鍵詞進行訂閱,系統圍繞用戶需求,對訂閱關鍵詞進行跟蹤并推送相關情報。
在提供線上服務的同時,針對由于保密要求而不能連接互聯網的用戶,以及只對某些特定技術領域感興趣的用戶,平臺提供專題光盤更新等線下定期服務方式,以便用戶進行數據更新。
2 特色資源服務模式
目前,中心已經形成集基于大數據的特色資源服務系統、專題定制化服務、移動端微信公眾號于一體的服務體系。面向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目前主要以專題跟蹤服務、面向課題組服務、移動端推送服務三種方式提供服務。
2.1 專題跟蹤服務
為提升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開展專題跟蹤與服務是一項有效的服務舉措。通過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利用基于大數據的特色資源服務系統自動采集跟蹤特定機構、裝備、技術、信息來源的相關文獻和數據信息,面向用戶定期提供聚焦化、專業化的資源服務。依托專題跟蹤服務,一方面,信息服務機構能夠長期、持續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資源,避免傳統服務模式帶來的針對性弱、資源不聚焦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長期跟蹤服務,信息服務機構亦可持續沉淀相關專題領域專業信息,也為自身資源的持續建設和完善提供有效途徑,對于強化機構在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的積累,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2.2 面向課題組信息支撐服務
面向課題組的信息支撐服務是現階段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的一項全新嘗試。通過對接在研課題,加強與領域專家和課題的聯系,安排專職人員聯系課題組,參與項目內部研討,依據課題研究方向通過對課題研究領域定期跟蹤、專題資源采集、線上/線下推送等方式,為課題研究提供針對性強、準確性高、時效性好的資源支撐服務。面向課題組信息支撐服務可為課題組提供信息搜集、技術跟蹤、信息綜述、數據處理等支撐性研究支持,實現面向課題的全方位、定制化和浸入式的信息服務。
2.3 移動端推送服務
通過“工信知庫”微信公眾號面向專家、研究人員推送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技術資訊、文獻、數據以及前沿研究報告,為用戶提供便捷、權威的信息推送服務。利用移動端實時在線、無處不在的特性,提供更符合用戶使用感知的智能推送、知識訂閱服務,滿足用戶對電子信息領域特色知識和服務的需求。移動端信息推送服務擴展了推廣手段,對于擴大用戶規模,增強用戶粘性及活躍度,提升服務質量具有顯著效果。
3 服務經驗與感悟
3.1 把握用戶需求,明確服務定位
準確地定位和把握用戶需求是促進資源建設和服務開展的前提條件[3]。建設什么樣的特色資源?如何建設?建成的特色資源面向那些用戶群體?這是開展特色信息資源服務首先要思考的三個問題。明確服務的用戶定位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用戶定位不僅決定了資源的選擇標準,而且也界定了服務的內容。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定位于為電子信息行業專家、從業人員提供專業文獻、數據和知識服務,面向需求、專業性、特色化是服務的立身之本,用戶需求的挖掘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迭代過程,需要服務人員深入用戶研究場景,關注用戶工作需要,注重用戶的需求研究,建立用戶互動體系。通過服務、跟蹤和管理用戶,最大限度地為用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幫助[4]。
3.2 知識組織與關聯整合決定資源服務的深度
如何建設領域特色信息資源,并使其充分體現學術與實踐價值,這是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傳統的資源建設理念多局限于對文獻資源的收集管理,重在館藏建設,導致各個服務機構的數據庫資源與大型商業數據庫資源大量重復,喪失了專業情報服務機構的服務價值和服務優勢[5]。在當前萬方、知網、國外數據庫廠商已經建立大而全的資源體系現狀下,如何面向領域應用需求,建立對分散異構信息資源的無縫整合,建設專題數據庫、事實型數據庫和領域知識組織系統,建立跨學科的數據匯聚中心,打造特定領域專業資源服務體系是決定特色信息資源服務質量的關鍵。
利用相關關系挖掘多源異構數據的關聯關系,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根據資源內在特征和價值進行鑒別、關聯、重組,識別和創造新的知識,探索可能路徑,盡可能多地發現潛在、隱藏、更有價值的關系,以知識內容、知識關聯、知識動態利用為核心,解決基于知識和分析才能解決的問題,促使信息服務機構更加專注專業領域,提升深度知識服務能力。
3.3 加強人才培養,提升特色信息資源服務質量
優秀團隊是建設高質量特色信息資源的保證,它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情報服務機構資源服務的智力內涵。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人才的稀缺是制約電子信息領域特色信息資源服務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服務機構提升以知識應用為特征的特色資源服務效能,必然建立在服務團隊兼備信息服務的基本素養和大數據環境下的知識組織與數據挖掘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積累數據分析的技能,形成對特色資源的價值預判,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知識服務方案,為領域資源需求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4 結 論
信息資源服務一直以來都是尋求信息與人的關系的過程,面對海量的大數據,用戶的信息困惑更加突出。如何借助大數據技術提升信息處理自動化水平,實現領域信息資源自動采集、融合與服務是信息服務機構未來關注的重點。信息服務機構應明確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思想,重新定位服務方向,完善服務機制、服務內容及服務方式,探索新時期信息服務工作的新方法,推動信息資源服務工作的發展,從而提升電子信息領域資源服務的針對性、專業性和有效性,為電子信息領域的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榮翠琴,張勇,都靜.基于大數據驅動的特色資源服務平臺建設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4):29-32+66.
[2] 周杰,蘇靜,曾建勛.下一代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思考 [J].圖書情報工作,2013(8):35-39.
[3] 程紅梅.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案例分析 [J].圖書館建設,2013,57(8):35-39.
[4] 張斌,馬費成.大數據環境下數字信息資源服務創新 [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6):28-33+36.
[5] 王向真,甘群文.基于信息挖掘和學科服務的特色資源庫建設研究——以“中藥平性藥數據庫”建設為例 [J].圖書館界,2016(4):31-34.
[6] 吳冬梅,徐榮華,謝丹玫,等.重點學科特色信息平臺的系統設計 [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14):112-114.
作者簡介:張潔雪(1986.12-),女,漢族,河南陜縣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知識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