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合見·西力甫
摘要:生活是所有文學作品創作的源頭,不結合生活的文學作品很難引起人們的共情。在學校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也同樣要貼近生活,因此老師在教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尋寫作的靈感和寫作的素材,這樣學生的作文寫得才會更加的生動、形象。但是對于新疆地區來說,新疆語文老師在本地區進行的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都很困難。由于新疆地區學生的第一語言是新疆語,學生在學習漢語語文作文的寫作時,組織語言的能力差,許多語言的描寫前后沒有邏輯,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是當地老師急需做到的事情。
關鍵詞:新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原因;策略
新疆地區的學生新疆話和普通話是共同使用的,這就導致一部分的新疆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語言上的混亂,小學生的詞匯量和閱讀量相對較少,受新疆語語法、語音和聲調的影響,有的漢語發音和漢語語法使用不準確。隨著新疆地區教育體制的改革,新疆地區學生的普通話雖然有所提高,但是與其他地區的小學生寫作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改善新疆地區小學語文作文學做水平,使其生活化一直是當地老師的教學研究重點。本論文就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難的原因和解決策略進行了研究。
1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難的原因
1.1 社會環境的影響
新疆地區的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學習新疆語,受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的影響,新疆的取得孩子都是用新疆語進行思考的,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也都是用新疆語進行交流的。所以新疆地區的孩子用漢語寫出來的句子不夠流暢也是情有可原的。新疆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中國其他地區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景物進行描寫的時候往往都是憑借自己的想象,運用語言的能力也相對較差。
1.2 家庭環境的影響
新疆地區的經濟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相對落后,家庭教育的水平還比較低,有的家庭沒有給學生提供學習漢語的條件,學生的漢語閱讀量比較少,這就導致了學生的詞匯比較貧乏,語言表達的也不夠準確。有的學生知道一些單詞用新疆語怎么說,卻不知道用漢語怎么說。
1.3 教學條件的不同
新疆地區由于深居大陸內部,教學的水平還十分有限,優秀的漢語教師也比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由于教學設備的有限,許多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老師水平的有限,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很容易就導致寫作思路的堵塞。
2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解決策略
2.1 加強閱讀,積累詞匯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老師要想做到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漢字詞匯量。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許多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學不出來,就是作文素材積累的少,通過素材的積累,學生不僅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還能再閱讀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對于小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能認識到大量的漢字,為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對于課外書籍的選擇上,老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選擇積極、健康、正能量的書籍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有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就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學。
2.2 利用多媒體技術并進行生活實踐
由于新疆地區的自然條件的特殊性,新疆學生對于一些景物方面的寫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PPT展示,讓學生觀看圖片和視頻,了解不同地區的景色。根據課本內容,老師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用畫面來代替文字,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漢字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老師還能讓學生在讓學生體會到不同景象的魅力,讓學生學會對不同景象的描繪,然后采用合適的語言詞匯來進行語言的組織。對于其他方面的描寫,老師可以讓學生貼近生活,觀察大自然,也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分組進行觀察,組織學生去親近大自然,然后讓學生通過活動來進行總結。對于小組活動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活動中發生的各種事件來進行詳細的描述。在寫作的要求上,學生寫作的時候,關于情境的語言修飾不需要太完美但是一定要做到語句通順,老師對于學生寫得好的地方要及時的肯定,不好的地方提出建議讓學生進行改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在生活中進行觀察,更好的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3 結語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面臨著很多問題,這些都需要社會和學校及時的進行解決。為了更好的提升新疆地區學生的寫作水平,老師們也要增強學生們的閱讀量,積累詞匯,同時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同時要讓學生貼近生活,發現生活之美。只有這樣,學生的創作才更富有人情味,更具生活化。
參考文獻:
[1] 陳海.大班額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構建[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32).
[2] 王坦.論合作學習的教學論貢獻[J].課程.教材.教法,2003(08).
(作者單位:新疆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第十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