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提起“網紅”,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打扮精致、個性十足的帥哥美女。而如今,在很多新媒體平臺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農民“網紅”,他們通過展示家鄉的秀美山川、土特產品以及農村獨特的風俗和生活日常,吸引了大量粉絲,不僅紅了自己,也火了“三農”。
陜西翟文波:利用短視頻創造銷售神話
一條只有幾秒鐘的“火龍果最新鮮吃法”的短視頻,剛發布不久便獲得3.7萬點贊,瀏覽量更是達到了2000多萬……這是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新型職業農民翟文波在他的農業園區內拍的一段視頻?,F如今,已經擁有150萬粉絲的翟文波成了當之無愧的“網紅”農民。
2014年,退伍的翟文波懷著對農業的無限憧憬返鄉創業,在西安市長安區開始種草莓,然而經濟效益卻一直跟不上,甚罕還賠了不少錢。2016年在一次長安區職業農民培訓中,他接觸到“互聯網+農業”的概念,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心試一試,用好互聯網,讓手機成為自己開拓市場的新農具。
“我們是干農業的,我可以直播農業生產過程,讓更多人了解生產全流程?!钡晕牟ㄔ谂笥淹扑]下 ,在短視頻平臺上注冊了一個賬號,開始發布農業短視頻,同時開通了直播,向農民傳授他掌握的種植知識。借助手機“新農具”,翟文波在講農業的同時,幫助十里八鄉的農民在短視頻平臺上銷售農產品,在客商和農戶之間架起了一座產銷對接的“致富橋”。
在翟文波的帶動下,他周邊四個村子3000多名農民都開始依托手機短視頻平臺宣傳和銷售農產品。同時,翟文波還成功為長安區慧東農業策劃和推廣火 龍果及火龍果苗銷售方案,直接經濟收入120萬元,火龍果苗遠銷15個省份。
“運營自媒體,最好不要專攻一個平臺,多平臺分發的話有助十均衡流量,如果你發布的內容在這個平臺上流量不行,還可以靠其他平臺的流量補齊?!钡晕牟ㄕf,“多平臺分發也并不一定就是為了賺錢,但是對提升品牌的曝光度卻很有用,所以,不管平臺有沒有收益,只要平臺有流量就可以去分發?!?/p>
翟文波認為,當前,農產品已進入全民銷售的時代,要充分發揮社群經濟作用,借助各類平臺,進行農產品網絡銷售。農民要賺錢,不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能是種蘋果的就賣蘋果,種西瓜的就賣西瓜,而是大家要通過互聯網去積累自己的粉絲,實現粉絲變現,種草莓的還可以賣葡萄,種葡萄的還可以賣櫻桃,將粉絲資源最大化開發,幫助自己致富。
目前,借助短視頻平臺,翟文波已將100多萬粉絲與全國120余家種植養殖企業、50余家農資生產企業和眾多農業技術專家“連接”在一起,不僅在線上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提供專業技術咨詢,還在線下 打造了一個實體展銷平臺,線上線下齊發力。
山西魏寶玉:足不出戶用手機賺錢
今年春節期問,48歲的莊稼漢魏寶玉花費近4000元為全村70戶常住村民都送去了一份新年禮物——一桶食用油。這在兩年前得花掉他全家一年的收入。然而,近兩年,他開微店把小米等農產品銷售到了全國,銷售額近10萬元。互聯網帶來的變化終十讓他做到了自己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魏寶玉家住革命老區山西省武鄉縣嶺頭村,這里山大溝深,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寶玉個頭不高,身材偏瘦,年輕時也曾常年在外打工,后因胃病返鄉,一家四口靠種7畝地為生,年收入只有4000余元。
日子出現轉機是在2016年冬。當時武鄉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當地加大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加快農村網絡建設。這一年寶玉買了第一個智能手機,開了微店。為讓網民吃得放心,從2017年4月開始,他上網直播耕種、鋤草、出穗、收獲等過程。
后來,經過媒體報道后,他成了村里的“網紅”,甚至是武鄉縣實施電商扶貧的代表之一,很多人喜歡稱呼他“寶玉”。走進寶玉的農家小院,電腦、桌子、貨架、真空包裝機都是當地政府給配備的。一袋袋金黃色的小米散發著淡淡米香。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嶺頭村空氣清新,原本就有生態優勢。從2016年開始,村里提倡農作物生態種植,寶玉自家及流轉村民的近20畝土地,全部施上有機肥,好年景能產三四千斤谷子和4000余斤玉米?!肮┎粦?,根本不愁實。”寶玉說,以前村民坐等小商小販前來收購,現在通過微商推廣 宣傳,農產品很快就打開了銷路。他還經常幫村里老人們賣山貨。
現在,寶玉所在的嶺頭村有百余人開起了微店,已實現整村脫貧?!皣艺吆?!”寶玉感慨地說,除了設備上的幫扶,他已免費到縣城參加了七八次培訓?,F在武鄉縣商務中心正在對微商、電商進行物流補貼,他算了一下大概能給他補貼4000元。
“Hello,大家好,歡迎上線的寶寶們來到我的直播間!我現在是在巫山縣曲尺鄉新安居委會貧困戶張應香的柑橘園里???,張應香正在采摘新鮮的紐荷爾,純生態的紐荷爾橙喲,大家要不要嘗一嘗?”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新安居委會綜合服務專干李丁婭拿著手機,正在跟粉絲親密互動,在田間試吃著最新鮮的紐荷爾橙。粉絲們互動熱切,紛紛表示要購買。
近年來,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巫山縣曲尺鄉黨員、干部、群眾緊跟潮流,牢牢把握這一機遇,通過“網絡直播+電商”這種新型銷售模式,幫助困難群眾銷售水果,助力村民脫貧增收。
他們拿著直播設備,對曲尺柑橘進行來自一線的最生動的宣傳,并不時與粉絲親密互動,詳細介紹曲尺柑橘的種植歷史及生態品質,免費幫助貧困戶、果農現場直播銷售。
在張應香的柑橘園里,僅僅2小時的網絡直播,就銷售柑橘6000斤左右,收入約1.5萬元。
“感謝你們,這個網絡直播真好!網友看到我們田間新鮮的果子,都搶著購買,再也不用擔憂果子實不出去了。”張應香興奮地說。
“通過網絡直播,能幫助周圍的村民把水果銷售出去,還能宣傳曲尺鄉水果,積累一大批忠實粉絲。”李丁婭介紹,除了直播實柑橘之外,他們先后在直播平臺上銷售過高山米、洋芋等當地農副產品,曾創下3天銷售農產品2.5萬斤的記錄。
電商觀察
電商進村要跨“三道關”
電商進村深刻改變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和供給結構,逐步釋放農村經濟蘊藏的巨大潛力,對于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省電商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三年內,我省將實現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對所有貧困縣全覆蓋,這必將促使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然而,作為新生事物,農村電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村電商也將進入優化升級的新階段,當前來看,電商進村仍需再接再厲,打通“三道關”。
一是“物流關”。農村快遞企業主要集中于縣域城區,鄉鎮農村地區相對較少,農村收派件成本高、利潤低,導致一些快遞企業不愿意經營鄉鎮業務。對此,一方面應加大財政投入,對快速公司開展農村地區快遞業務按業務數量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要創新方法整合資源,破解農村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是“人才關”?!稗r民不懂電商”正在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大瓶頸。發展電商所需要的營銷、運營、設計等技術人才,在農村都存在很大的缺口。通過免費培訓,幫扶農民尤其是貧困戶通過電商產業鏈就業創業增收,對鄉鎮村干部和第一書記輪訓,為貧困村培育電商帶頭人,是補齊農村電商人才短板的有效抓手。同時,應建立健全農村電商人才的引進機制,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從體制機制上為農村電商人才創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條件和氛圍。
三是“質量關”。電子商務進農村不能只解決工業品下鄉,更要做大農產品上行?,F實中,農戶往往缺乏品牌培育意識,生產的組織化、規?;粯藴驶潭鹊?,產品“大路貨”多,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少,如果沒有一套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經營中就很難規避因大面積退換貨帶來的巨大風險。讓農村電商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解決質量標準、品牌知名度等深層次問題,實現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M快由低水平的同質化價格競爭,向更高水平的品牌競爭轉變,實現以質取勝。
砥礪奮進打通“三道關”,農村電商就一定能成為縣域經濟發辰的新動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