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himath Rizna




中圖分類號:G8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117-01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均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口增加,如何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下,肩關節活動度受限而導致的肩關節不適的人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此癥狀女性多于男性,且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目前針對肩關節酸痛以及相關疾病的治療多以推拿、針灸等中醫治療或進行手術治療。恢復時間較長,花費較多且需依靠他人才能進行。康復訓練相比于傳統康復訓練簡單易行,且成本較低,無需他人幫助進行。隨著大眾健身意識的不斷加強,康復訓練以及相關運動方案的推廣便顯得尤為重要。
1研究對象
本文以力量訓練手段對中老年女性肩關節活動度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與實驗法對中老年女性肩關節活動度進行實驗研究。
3研究結果與討論
實驗開始時無器械組、小啞鈴組與彈力帶組分別包含15人,實驗過程中有部分實驗對象退出或沒有保證每周三次訓練,最終完成實驗有效人數30人,無器械組有效人數10人,小啞鈴組有效人數10人,彈力帶組有效人數10人。
3.1力量訓練對女性中老年人肩關節前屈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三組測試結果對比:實驗后得到的數據如表1所示,實驗后三組組間P值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后三組數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推論,彈力帶組訓練在提高肩關節前屈訓練中效果最為顯著。小啞鈴組與無器械組也具有顯著提高,但其效果不如彈力帶組明顯。
3.2力量訓練對女性中老年人肩關節后伸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三組測試結果對比:實驗后得到的數據如表2所示,實驗后三組組間P值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后三組數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推論,無器械組在提高肩關節后屈訓練中效果最低。小啞鈴組與彈力帶組效果相近。
3.3力量訓練對女性中老年人肩關節外展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三組成績對比:實驗后得到的數據如表3所示,實驗后三組組間P值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后三組數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推論,彈力帶組訓練在提高肩關節外展訓練中效果最為顯著。小啞鈴組與無器械組也具有顯著提高,但其效果不如彈力帶組明顯。
3.4力量訓練對女性中老年人肩關節功能動作活動度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FMS是一種動作篩查,對人們的運動風險進行評估的測試。本實驗中采取“肩關節靈活性測試”對康復訓練的受試者的肩關節功能動作活動度進行測試。通過測試評價實驗對象弱側肩關節活動范圍,肩關節的伸展、內旋和內收與屈曲、外旋和外展的能力。
實驗中,為突出實驗對象實驗前與實驗后兩手間距離的變化,在數據分析中將從肩關節靈活性測試的“雙手距/手掌長”數值在實驗前后的變化進行分析。
實驗后三組成績對比:實驗后得到的數據如表4所示,實驗后三組組間P值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后三組數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推論,彈力帶組訓練在提高肩關節功能動作活動度訓練中效果最為顯著。小啞鈴組與無器械組也具有顯著提高,但其效果不如彈力帶組明顯。
4結論
(1)兩種力量訓練均對于提高肩關節前屈、外展活動度有明顯效果。但彈力帶組效果較為顯著。(2)兩種力量訓練均對于提高肩關節后伸活動度有明顯幫助,彈力帶組較無器械組效果顯著。(3)兩種力量訓練均對于提高肩關節功能性動作活動度有明顯幫助,彈力帶組實驗后肩關節功能性動作活動度測試結果均高于另外兩組。由此說明彈力帶相比于小啞鈴練習能夠高效地提高中老年人功能性動作活動度。
5建議
(1)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肩關節活動受限的中老年人的關注,加強對肩關節活動受限的中老年人人群的引導和鍛煉,使之有規律地參加體育活動。(2)應當在社區中積極倡導全民健身和社區體育,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其中。(3)彈力帶體積小,重量輕,可隨身攜帶,不受場地、時間等條件的限制,其價格較低并且適用于全身,建議社區以禮物的形式分發給社區內的中老年人,鼓勵其參與鍛煉。
參考文獻:
[1]燕飛.啞鈴操與徒手功能鍛煉改善肩周炎癥狀的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5(28):187-189.
[2]金秀蘭.平衡針改善肩周炎功能活動度的數據分析及療效評價[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3]徐建武,陳克夢,馬馨,劉道滿.PNF拉伸對機體局部大負荷運動后快速恢復的效果[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10):962-966+954.
[4]吳海英,史俊梅.中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特點及制定方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10):98-9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