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受到嚴重威脅。本文簡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特征和保護的現狀,歸納其在繼承人、保護意識、數據庫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如何提高保護意識、建立數字化檔案、完善傳承機制等相應的保護對策,為更好地保護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幾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圖分類號:G8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148-01
在我國人類文明發展的道路上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結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然而,由于我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數不勝數,國家在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制度、保護意識方面不夠健全,導致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遭受破壞與失傳的險境。面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的境遇,當代人應當積極探索保護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策略。
1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各類團體、群體或個人為文化遺產所做出的各種習俗、表演和表現形式以及知識體系與技能,以及相關的物品、工具、工藝品和文化遺址。隨著環境的變化、與自然的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各種群體或個人把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地創新并代代相傳。
民族傳統體育包含健身、休閑、娛樂等共同的體育活動,這些活動培養人們的競爭意識。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的理念不僅限于體育運動,它還含有更深層社會意識。它們可以反映出體育史某一發展階段的典型代表性形式、特定地理條件下的體育代表性形式、某一民族所特有的代表性形式和罕見的體育健身表現等,反映了體育與人類社會其他領域關系的活動形式。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團體、群體、個人在自然變遷中,代代相傳、不斷創新、延續歷史軌跡的體育財富。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體育寶貴的價值、文化和思想,是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和演變的動力源泉。
2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
2.1以有形物質作為載體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占據任何地理空間,從它們本身來說是無形的,是人們看不見的,但它必須用有形的載體來承載。例如:“尊師愛幼”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不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是通過武術運動可以培養人們“尊師愛幼”的良好品質,因此武術活動就變成尊師愛幼的表現載體。抽象概念和載體材料之間的相互依賴,成為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2具有歷史傳承性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在自然變遷中,隨著歷史軌跡的延續,由不同的團體、群體和個人代代相傳、不斷創新的體育財富。是歷代先民的文化精華,代表著整個民族的精神、意識和靈魂。
2.3具有娛樂性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始終伴隨著宗教、祭祀和傳統節日。他們的目的是娛樂和培養人們的情感。如元宵節賞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劃龍舟等,都是依靠節日平臺的幫助,成為體育界的珍寶和歷史瑰寶。它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結晶,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3基本現狀
3.1保護意識淡薄
許多人對保護體育無形文化方面的意識還是相當薄弱的。世界經濟文化全球化給體育運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很多人崇尚外來文化,積極參與新興體育,而對歷史悠久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遺忘,從管理制度到思想意識都缺乏保護措施,這樣就給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造成不利影響。
3.2對傳承人沒有保護力度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歷史傳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核心技能。在現實中對非遺繼承人的身份鑒定依據主要是基于書面的申請信息。認定效率低下,認定機制松弛,政府對非遺繼承人的保護也只是對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稍加關注。忽視了傳承人需要的文化氛圍、場地環境、發展前景等。
3.3沒有數字化檔案
目前繼承體育非遺的主要方法是口頭和個人講座。此種直觀、易學傳授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多個傳承項目隨著傳承人的死亡而消失滅絕。近年來,非遺的數字化隨著各國對非遺的重視而出現。我國的很多省市已經建立了非遺數字檔案館,但非遺的數字化檔案資料還相當不完善。非遺在體育領域的數字檔案基本一紙空白。
4體育非遺的保護策略
4.1大力提高國人的保護意識
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政策的形式將地方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設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項目;充分利用地方學校發展的群眾基礎,將地方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校本課程推廣發展,培養人們的民族自信心;積極利用當地媒體進行宣傳和發展。
4.2建立網絡數字化檔案
利用高新技術作為保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段,可以對當前體育非遺產項目的信息進行系統的分類。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手段統一各類項目的格式標準,對這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匯總和記錄,建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然后,通過建立互聯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和信息管理平臺,了解和利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并在任何時候定期維護和更新,通過網絡讓人們和世界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確保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延續。
4.3完善傳承機制
我國應當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機構,針對傳承模式、鑒定模式確立完善的制度性措施。為提高申報效率,申報項目的有關部門應當采取走訪調查或者人民群眾推薦的方式;保護遺產繼承人繼承項目的場地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利用公共演講平臺,提供相關教學環境,促進保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小蓉.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數據庫建設[J].體育文化導刊.2013(8):105-107.
[2]韋李,殷曉輝.新形勢下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J].山東體育科技.2014(3)5-7.
[3]白楊.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研究[J].大舞臺.2015(11):249-250.
作者簡介:
韓冰(1997.10—)男,民族:漢族,籍貫:江蘇省鹽城市,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休閑體育與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