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本文對體育賽事舉辦過程進行簡單闡述,說明這項國際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經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并對奧運會城市經濟規劃提出了相關的建議。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闡述在奧運會經濟影響因素的客觀分析基礎上,對城市經濟進行科學規劃,可以有效規避的不良影響因素,從而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輻射性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體育賽事;城市發展;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122-01
1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的關系
體育賽事的商業化、國際化和與日俱增的媒體關注力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大型體育賽事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發展的。憑借體育賽事創造和推動地方文化,大型體育賽事從籌辦到舉辦期間,城市發展速度加快,體育與城市的結合更加緊密起來,良好的城市經濟、文化條件為大型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依托于城市。
2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經濟的影響
2.1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經濟的積極影響
2.1.1體育賽事的直接經濟效益。體育賽事的直接經濟效益是指舉辦國對體育賽事的投資在體育賽事期間所能獲得經濟效益,即投入所能得到的產出。這種產出效益大致可分為近期和長期兩類。近期的直接經濟效益是指體育賽事期間獲得的合法經濟收益,它主要包括:電視轉播、商業贊助、廣告、門票、休育彩票等收入。舉辦體育賽事不是一種經濟負擔了,體育賽事投資是巨大可以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
2.1.2體育賽事的間接經濟效益。較典型的例子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總之體育賽事的間接經濟效益是指舉辦國利用大型體育賽事的影響而獲得的直接經濟效益之外的效益。這種效益分為近期和長期兩類。近期間接經濟效益是指舉辦國利用賽事在賽事期間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它主要是指在賽事期間商業、旅游業、交通等方面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長期的間接經濟效益是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由于賽事的影響所帶來潛在多種效益。這種效益影響甚廣,對內可增加人們的競爭意識,陶冶情操,激發人們鍛煉的積極性和為國奉獻的自覺性,從而促進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加速社會經濟的發展。
2.2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經濟的消極影響
2.2.1增加賽事舉辦城市的額外社會支出,易造成財政壓力。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官員、記者、觀眾和游客等云集到比賽主辦城市,大量的人員突然涌入會造成城市很多物質資源相對匱乏。城市道路的拓寬以及新建,河道清淤治理以及城市中的環境綠化,需要場館的維護,投資龐大的資金投入,這些資金的投入基本上向當地居民或組織轉嫁而未予補償的費用,這將形成新的社會基層壓力。
2.2.2賽事舉辦期間加大城市交通壓力。從城市取得大型賽事的舉辦權到賽事的開始,主辦城市道路和城市中的規劃將面臨一次很大的整改,在這期間將給主辦城市居民出行帶來諸多的不便,迎接大型賽事到來。承擔著賽事期間所有官員、運動員和觀眾的出行所帶來的壓力,大型比賽的頻繁舉行會給城市正常的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國城市化和機動化的水平飛速發展,城市交通壓力也與日俱增,交通擁堵已成為我國城市的通病。
2.2.3大型賽事后場館資源不能有效地利用。我國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結束后在場館賽后利用這一個問題具體體現在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結束后體育場館的功能轉換上面,由于舉辦大型體育比賽所需要的體育場館都是根據某種特定的規格來建筑的,為特定的比賽項目而建筑,其內在的設施檔次高,活動轉化功能彈性相對而言較小。由于場館設施的整改和建設專業性導致部分場館設施和場館不能有效利用而閑置,閑置所產生的相關的費用開支巨大,這費用支出則轉嫁給舉辦城市和城市居民。
3提高體育賽事舉辦城市發展的對策研究
3.1減少額外支出,吸引多方投資,緩解城市財政壓力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給主辦城市帶來一定的總體發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為主辦城市帶來一定量的社會額外費用的支出,在城市中舉行任何大型事件或者活動都會為主辦城市帶來一定量的社會額外支出。利用政府行為向社會公開招標,通過競標的方式找出最適當的比賽場館的承建商和比賽設備供應商,最大限度上壓縮財政支出。考慮利用可能利用的機會,和現代化媒體傳播手段對大型體育賽事的籌辦進行大量的正面宣傳,用大型體育賽事所發揚的精神來教育人、引導人,提高舉辦城市的人口素質,樹立自覺維護社會治安和環保意識。
3.2制訂科學交通規劃,較少城市交通壓力
大型體育賽事從籌辦到舉辦將為城市交通造成空前的壓力。繁重的交通壓力將給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也會相應地影響體育賽事的正常運行。比賽前期,所在城市政府應責令有關部門預算比賽期間的交通流量,并提前做好合理的交通建設規劃。在比賽期間注意:與比賽有關的重要路段增派警力實行交通管制;組織一部分體育賽事的志愿者進行交通協管;電視,廣播等媒介應及時提醒市民了解交通管制實施的路段以及時間,提前做好安排。
3.3提高賽后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大型體育比賽的籌備階段,城市政府就應該考慮場館賽后的使用率,對于那些比較偏門、或日后基本無利用價值的場館應采取用臨時性場館來代替,在悉尼奧運會舉辦過程中,已經出現過用大跨度、高空間的白色帳篷所搭建起來的臨時性體育場館,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政府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所進行的投資和賽事結束后的維護等費用的支出。
4結論
舉辦大型賽事與經濟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經濟學角度看,舉辦體育大型賽事既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又能帶來間接的經濟效益。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必須從國情出發,正確地認識大型賽事的經濟效益,科學、合理地制定經濟對策。
參考文獻:
[1]楊潔,趙瑋.關于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經濟的影響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7(07):47-48.
[2]趙欣.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3]陶于.瘦身之舉與多城市舉辦——奧運會多城市共同舉辦的社會經濟學分析[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07:2.
[4]王孝凡.舉辦體育賽事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研究[D].河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