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要:哲學要求我們應以聯系的觀點看待世間萬物的發展,其中時空觀念是聯系觀點的重要體現形式之一。時空觀念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形式,更為全面地掌握歷史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從而讓學生的歷史學習更具有科學性和思維性,進而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時空觀;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高中歷史所包含的內容眾多,這給高中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例如,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筆者常常發現,學生經常出現“張冠李戴”式的錯誤。還有些高中生因為沒有掌握高中歷史的學習方法,甚至出現了厭學的念頭。針對這種狀況,筆者運用時空觀念開展授課,從而讓學生能夠以此邏輯對高中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一、巧用歷史時間教具,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高中歷史本身具有較多的歷史事件,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只是盲目的進行歷史學習。這種模式不僅不利于提升整體的歷史學習效率,甚至會嚴重挫傷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種狀況,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將時間觀念引入到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并運用歷史教學工具,例如,時間軸等,幫助學生以時間的順序對相關歷史事件進行梳理,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運用時間軸的方式,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進行串聯,從而幫助學生理清不同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幫助他們構建對歷史事件的科學認知。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更為全面和立體的分析和掌握歷史事件產生的經濟、思想條件,從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理解各個歷史事件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關鍵能力。
二、巧用歷史地圖,增強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盡管學生熟練掌握相應的歷史時間發生順序,但是這種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忽視事件發生的空間性,有些高中生不知歷史時間發生的地理位置。針對這種教學狀況,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第一,充分運用歷史地圖。因為歷史事件是不斷變化的。因而,高中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的認識歷史規律,即高中生通過具象化的歷史地圖,認知歷史事件。第二,對比利用歷史地圖。因為隨著歷史的發展,各個朝代的統治區域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高中歷史教師可以以時間軸為參照點,創設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歷史地圖,從而讓學生根據時間的變化,掌握歷史知識。因而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對高中歷史內容進行綜合性地展示,讓學生更為全面地認知歷史事件的因果聯系,培養高中生的歷史時空觀念,促進學生思維的完善。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歷史教師在運用歷史地圖開展教學時,可以針對性地運用不同顏色進行標注,從而增強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和高效性。對于重點性的教學事件,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運用特定的符號進行標注,從而讓學生分清高中歷史學習的主次,提升學習質量。
例如,在講授《秦朝疆域圖》和《清代疆域圖》這兩部分內容時,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顏色和符號對這兩幅圖進行標注,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觀察兩幅圖的不同之處。學生通過觀察得知清代的疆域更為遼闊,而清朝的都城為現在的北京,而秦朝的都城為咸陽。針對相應的歷史地圖,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適時地延伸相關的高中歷史知識點,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歷史的整合,進而在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基礎上,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三、運用時空觀念,提升整體把握歷史事件力
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常常出現思維混亂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將歷史事件的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記混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高中生在高中歷史的學習和復習中,沒有正確和合理的邏輯。針對這種高中歷史教學現狀,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運用時間導圖的方式,對各個事件發生的時間、背景、影響以及意義進行深層次地解析,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相關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性,從而不僅讓學生能夠橫向認知各個事件的聯系,更能縱向理解相關歷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的認知方式和時空觀念,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東周時期的這段歷史內容時,筆者了解到學生分不清各個君主以及代表的政權,還有在各個戰役之中的參與的人員。還有一些基礎差的歷史學生,不能準確地判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所在時代的具體位置。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運用時間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上述內容,并配以圖片和符號進行輔助,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全面性和針對性,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相應的畫面,從而培養他們的時空管觀念,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總而言之,時空觀念是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關鍵的能力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歷史教師應根據歷史內容,靈活運用時空觀念開展教學,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時空觀念教學的效用。
參考文獻
[1]馬維林.歷史課程目標中“時空觀念”的理解維度[J].教學與管理.2017(25)
[2]蔡春.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的培養[D].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