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欣 李雪蓮 王皓玥 余康慧
摘要:在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建立碳匯交易市場,引導社會各界主動參與溫室氣體減排,是實現氣候改善、生態補償和低碳發展最有效的途徑。目前碳匯市場正在國內穩步推行,但是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
關鍵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減排:碳匯交易
一、碳匯市場的必要性
全球變暖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意義重大。就國內而言由于工業發展時期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加之目前各種溫室氣體排放整個國內各地普遍溫度升高大氣導致很多地方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圈遭到破壞,這些對同家未來的發展都起到了嚴重制約同時關系著圉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很多環境問題在目前就已經暴露出來帶來,因此限制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十分必要,建立碳匯市場在國內實行碳匯交易能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也更有利于企業不斷優化技術限制和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有利于各地合理交易和分配碳額,吸引發達地區的資金進入相對落后的二三線城市,同時讓市場發揮自我調節的作用讓更多人參與到碳匯市場從而促進碳匯市場健康持續運作。并且可以讓碳匯作為一種商品存在以其白有的屬性帶動經濟發展,最終實現真正的減排。
二、國內碳匯市場現狀
我國共有湖北、重慶、天津、北京、上海、廣東、深圳七個碳排放交易試點,并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工作,預計于2019年開展正式交易。
各個試點的進行狀況也有一定的問題。雖然各個試點都規定了具體的履約日期,但是實際上很多企業并未按照預期進行履約,普遍存在著推遲履約的情況。這和大部分企業對履約不重視,沒有提前準備,不對碳排放額進行管理。等到履約期快到時才開始準備相關工作,導致違約。
從履約率來看,是逐步提高的,七個試點的整體履約率超過99%,并且大部分試點每年的履約率不斷提升,部分試點甚至履約率達到了lOO%。這說明各個試驗點主動履約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
總成交量與成交額在逐步上升后有所回落。截至2017年12月31日為止,七個試點的總成交量為1.33億噸,總成交額達27億元…總成交量和成交額在2013年~2016年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在2016年~ 2017年有所下降。其中湖北碳交易市場成交量還是成交額的占比均為第一,而天津與重慶市場的成交量與成交額的占比相對較小。
三、問題及成因
(一)經濟發達程度較低,沒有能夠進行市場交易的客觀條件。白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開始緩慢發展并呈逐漸上升趨勢,21世紀到來,我國經濟逐步正式發展起來,建立了一定的根基。但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且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回落,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尚不具備發展碳匯交易市場的條件。
(二)許多碳排放超標企業不具有購買碳匯指標的能力。國內很多碳排放超標的都屬于經濟比較困難、科技含量比較低、資源消耗特別厲害的企業,本身就面臨著轉產、減產、停產,不具有購買碳匯指標的能力。
(三)評估標準難以統一,無法在全國進行統一推廣。碳匯市場是一種創造性的市場,建立碳匯的交易機制和相關監管制度具有一定難度,責權也難以明確規劃。目前碳匯市場實際上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只有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湖北等七個試點單位。面臨的更困難的局面是像北京、天津有碳交易中心但是卻沒有碳交易市場,存在著有價無市的情況。
(四)各地區發展參差不齊,不利于發展全國統一市場。根據七大試點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各地區碳匯市場發展差異較大。試點期問各地區在中央統一規定的市場規則基礎下,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以成交量、成交額、交易活躍度、交易價格等指標都存在著較大差異。這種情況也為全國統一市場的建立增加了難度。
四、相關建議
(一)健全相關法規制度與市場體系。碳匯市場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相關制度并不完善,且碳匯交易市場環境薄弱。剛開始便自主運行靠市場調節的難度較大,更需要相關法規的引導。政府部門因加快相關法規的出臺,對碳匯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二)加強宣傳并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根據履約率可以看出,相關交易人員契約精神較差。且普通民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通過宣傳提高民眾的履約意識,讓其形成低碳環保的理念,使碳匯交易能夠更好地進行。
(三)提高企業積極性,提高市場流動性。對未按時履約的企業設立相應的處罰措施,緩解企業不按時履約的情況。并且逐步引入更多的參與者,提高市場的活躍度。
五、結語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實是碳配額的交易市場。碳匯也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交易,超額排放出現配額短缺的企業可以購買配額。碳匯市場的運行不僅能夠促進節能減排,還能夠實現環境補償價值。
我國經濟持續不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國內碳匯市場一定會不斷擴大。十三五規劃和十九大報告中已強調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一定會加大對碳匯的重視程度,制定出完善的碳匯交易體系,推動碳匯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清泉,夏睿瞳.我國碳交易市場運行情況、問題及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8( 08):3-5.
[2]盧佶,張國威.中國林業碳匯市場運行機制的探討[J].中國林業經濟.2014( 03):28-30.
[3]趙猛.中國林業碳匯市場運行機制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2.
[4]宋曉迪.基于實物期權法的碳資產評估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