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嘉
摘要:現如今,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與以前相比更加嚴重,為了能夠將這一問題解決,我國逐漸形成了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大的教育發展方向,通過遵循這一大趨勢,許多高校培養出了許多具備專業綜合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同時進一步將我國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得以改變。當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創新創業人才的競爭中占據比較大的實力和學習優勢。本文通過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當時和有效的通道,為培養更多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工商管理;創新創業能力;方法
當前的主要形勢是,大學生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高校的教育逐漸普及化和大眾化,而擺脫了過去的培養教育人才的發展模式,這樣所能夠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良莠不齊,最終致使大學生就業情況不盡如人意。這一現象急需要進行改變,因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被提出,也是真正能夠解決就業形勢不佳問題的重要舉措。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將就業的難題自己進行解決,同時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和幫助他人創業、就業,另外還能將社會的創新創業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進行構建。因而實行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到大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人生道路的發展方向選擇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創新創業這樣的經濟發展方式給予社會以極大的影響和作用,而我國在這樣趨勢下活躍的主力軍就是大學生,工商管理專業更具備與其他專業的學生都不具備的優勢與特點。其專業的管理素養較高。身為一名創業者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將財務管理、風險投資、市場營銷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素養。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范圍相當廣泛,基本上都是與市場經濟具有相當緊密的聯系。因而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工商管理專業的知識能夠與經濟活動更加緊密與貼切,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廣泛性,并且在具體的創業過程中的可操作性比較強。
當前大部分有工商管理專業的學校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主要以理論教育和課本上的知識教育為主,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僅僅具有創新的意識,卻沒有創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樣的人才培養是比較欠缺的。因為在課堂上教學的部分理論已經并不適應我國市場的發展,甚至部分理論會對學生的學習與理解產生偏差,導致學生在面對市場發展之時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和決斷。此外,大部分的教師盡管擁有著相當豐富的理論經驗,但是基本上都是畢業之后就來學校任教,自身的專業實踐經驗并不多,甚至是沒有,這就導致了老師對于如何將理論運用到知識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而學生也進一步無法理解。形成了一種現象:在高校之中僅僅是向學生提倡去進行創新創業,而無法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創新創業的方法,也不能幫助學生獲得到這些能力。
學生自身不具備相關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學校對于創新創業活動僅僅是口號上的宣傳和精神上的支持,實際能夠幫助到學生的地方很少。同時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的宣傳程度有很大的不足,在工商業學生的學習專業課程過程并沒有特別大的轉變,大部分仍然保持著現狀,不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轉變自身的發展方向,也沒有有效的轉變方式,對于創新創業意識來說,學生的市場意識和經濟意識不強,不能主動去探索創新創業的學習能力和具體的手段
二、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要從根本上將學生的意識進行轉變,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以創新創業為理念的工商管理之中。同時開設有關創新創業培訓的課程,將工商管理課程知識充分與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將學生統一集中,并統一開展具備實踐性和理論性兼備的課程教學。教師要能夠將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理論對學生進行理論性的奠基,并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另外,要求學生進行對自身未來的規劃進行制定和計劃,這樣能夠讓學生按照自身的想法和規劃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向前發展,他們所制定的方法和思想要能夠充分符合創新創業的理念。這樣才有前提能夠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最終能夠將這些創新創業人才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之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與經驗要充分的教導給學生。
(二)提供創業平臺給學生
要能夠將學生的創業能力在生活和實踐之中進行充分的培養。學校對于學生要給予較好的創業平臺和模式,將學生進行團隊教學實際訓練,并且要能夠給予學生以質量更好的實際訓練方式和理念。同時在進行創新創業的營運過程中,必須要抓住創新創業的相關實踐能力,分別是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決策能力、團隊協調能力、資源配置能力以及抓住機會的能力,這樣才能夠促使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能夠將創業的體系充分構建起來,當前學生主要的還是要參與到學生提供的創業平臺,同時把握好市場的發展方向,盡量將資源配置合理化、優質化,同時在進行創新創業過程中,勢必會出現一些風險,這就需要創新創業的人才進行不斷的應對和適應市場上發生的變化,最終將自身的創業水平和創業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保障科研經費和教育經費的投入
科研成果質量的提高以及人才的教育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因而必須要保障資金足夠支持科研的進行,為了達成目的,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撥款,而是需要開辟和引入多項資金來源,保障資金充足,目前,我同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科投入的經費不多,其科研成果較少,質量偏低,而且大部分高校注重教學忽視科研開發,導致工商管理專業學科的科研成果質量不高,數量不多。需要各高校積極承擔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科研項目,這能夠有效地保障學科的進步與未來的發展,同時還能夠引入更多的經費,支撐科研的完成。
(四)改革調整管理制度,為社會建設服務
培養的創新型人才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促進地區乃至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因而人才的培養勢必不能與市場和社會需要相脫節。學校能夠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得出較為先進、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離不開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因而管理層面必須要改變管理觀念,調整管理方式,保障培養創新型人才與科學研究都處在一種和諧、團結的氛圍之內。另外,要結合當地的資源、文化以及經濟方面的特點,制定出較為合理的科研方向,并建設科研中心,管理方式實行開放化,有利于減少資金的投入以及資源的共享性提高。此外,工商管理專業學科還要樹立和堅定為社會建設服務的意識,其培養方向要符合社會建設和市場的需求,在發展過程匯總不斷調整自身的定位和發展目標,采取新型的辦學方式,為地區內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吸引更多的人為地區的發展進行服務。工商管理專業所在的高效還能夠與企業合作,共同搭建科研平臺,將科研成果進一步轉化為地方區域經濟生產力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在其中提高實踐能力,更有助于人才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時俊.工商管理學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文化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 20):145-147.
[2]王生龍.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8.
[3]王秋璐,楊宇.創新創業引領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市場論壇,2017(10):79-83.
[4]焦麗,溫興琦,王佩華.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30( 19):1-5.
[5]朱曉妹,李燕娥,張靖風,張睿.基于建構主義的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研究[N].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7,24(05):87-96.
[6]于飛,張峰,袁仲慧.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組合式教學模式研究[N].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7(叭):61- 65.
[7]童曉玲.研究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8]夏維力,路艷.基于創業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8( 0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