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娟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找到答案,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充分的動起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課堂是他們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努力和學生一起融入課堂,努力做到多一點開放,少一點束縛,讓課堂充滿靈性,充滿生機和活力。
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十幾年的一線教育使我感受頗多。每當面對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時,看著他們是那么的有個性,有主張,力求張揚自己的個性,抒發自己的熱情。我想,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新的課程標準的實行需要我們用新的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改革。數學課堂如何體現新理念呢
深入研究新課標我們不難找到答案,以新課標為核心理念,才能讓數學課堂彰顯其獨特的魅力。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數學。
新課程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提倡開放、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要使小學數學課堂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我覺得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堂要動,在實踐中發展思維
課堂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如果每一節課我們都用心去設計一下,這還是不難做到的,要充分體現“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如在教學可能性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問題:把硬幣拋出去,哪面出現的可能性大,哪面出現的可能性小呢,學生縱說紛紜,我拿出幾個硬幣,讓他們分組扔一扔,然后匯報一下結果,最后通過幾個小組統計的結果表明,兩面出現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找到了答案,而不是我們教師強加于他們的,在動手中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心情很高興,每個學生都被帶動起來,因為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在玩中他們學到了知識,發展了思維了,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多一些這樣的活動,就會改變原有的枯燥,乏味,所以我感覺這樣的活動多了以后,學生都很喜歡上數學課了,所謂的富教于樂,其實內涵是很深的。
二、重導入,以興趣引發思考
一堂課是否成功起點很重要,在這個起始階段要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從一個新的角度,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或教學策略,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讓他們對新知有一種探究的欲望,那么接下來的學習就會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1、以舊促新,手法要新。每一節課的學習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我們也常常用舊知識導入,這是很平常的事,關鍵的是方法要新,給他們帶進一個迷惑的圈子,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我提出,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多少,請用手勢表示出來,同學們都紛紛的伸出三個手指,我接著又說,如果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多少呢,請出手勢,同學們又不約而同的伸出一個手指,我接著又說,那么把一個蘋果分平均給2個人,每人又分得多少呢,請出手勢,這時同學們都茫然了,手勢也很亂,不知道怎么表示了,可以看出此時的學生是疑惑重重,我說別急,用手勢表示不出來,請用語言告訴老師,有的學生說每人分到一半,那么一半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表示呢,同學樣說不能,那你們想認識這樣的數嗎,這樣很自然的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2、用故事導入,視角要新。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如果把學習與故事聯系起來,那學起來就輕松了,而且他們也樂于接受,其實這個故事實際上就為學生設置了解決問題的情景。
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知識,有兩個動物朋友也想用分數的知識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豬八戒和孫悟空在取經的路上炎熱難耐,他們找到了一個西瓜,孫吾空說他要吃這個西瓜的二分之一,豬八戒說他要吃這個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學們想一想,他們誰吃的多呢,為什么呢,如果讓你選擇,你要吃多少?通過這樣的一段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了,他們會迫不及待的去探索,去找尋答案。所以一堂課的導入很重要,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熱情,能引人入勝,會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因此,我們要讓導入新穎、多樣、有趣。
三、教法靈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可代替的作用,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那么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該體現在每時每刻,對于我教師來說更是責任重大,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多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才能為他們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發散思維的培養,在于我們教師的靈活引導。
在學習認識幾分之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動手折一張紙的四分之一,一個小男生折出了八分之一,我當時想與這個要求也不符呀,剛想放棄的時候,忽然靈機一動,問學生,他雖然折的不是四分之一,但是你們看看他折的是幾分之一呢,然后我啟發學生,你們能用這張紙折出幾分這一呢,不難想到,學生們的思維被打開了,折出了很多幾分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就拓展了知識面,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折二分之一的時候,學生的折法就一種,時間一點點過去了,孩子的折法還是很唯一,到了折四分之一的時候,我動手折了一個,然后就看到了學生們不同的折法,我一一的展示在黑板上,這使我感受到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用心,一句話,一個小動作都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精心設計練習,以練促學
練習能鞏固學生學習的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又是形成技能的基礎,又能在練習中檢驗知識的運用,要精心設計練習題,是很有必要,題型應該精練,典型,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它是一節課的總結與提升,應該有基礎性,綜合性,發展性。這樣才能更好的訓練學生的思維。
總之,我們要把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上的生動,有趣,學生才能喜歡,使知識變成活水源泉,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雙崗鎮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