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江
【摘 要】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智能手機的價格越來越低。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加速了移動支付的發展,移動支付簡單快捷的特點和優勢為共享單車的誕生提供了基礎。共享單車的理念是“綠色環保、低碳出行”,能緩解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下,近幾年共享單車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成功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數。但是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由于經營不善致虧損而倒閉的公司越來越多,因此共享單車企業必須創新盈利模式,這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和避免企業倒閉的關鍵。
【關鍵詞】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共享經濟
【中圖分類號】F724.6;F5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162-02
共享單車是指在學校、居民區、商業區、公交站等放置自行車,為居民提供有償的租賃服務,是新常態經濟下的一種共享經濟模式。居民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掃描自行車上的二維碼進行注冊,登錄后就可以付費使用自行車,共享單車企業可以在后臺實時監控車輛的運行狀態。
“綠色出行,低碳環保”“解決居民最后一公里”是共享單車的宣傳口號。近年來,汽車數量極速增長,大城市經常出現交通阻塞的情況,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同時車輛排放的尾氣對城市的空氣造成極大的污染。基于此,共享單車應運而生。共享單車出現后,各路企業紛紛效仿,不到一年的時間,共享單車企業已達數十家,市場基本趨于飽和狀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于共享單車企業的盈利模式單一,因此處于長期虧損甚至倒閉的企業越來越多。盈利是決定企業生存的關鍵,所以如何實現盈利是共享單車企業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分析
1.1 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4個時期。2007~2010年為共享單車發展的第一個時期,此階段是從國外將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引入國內,此時期的共享單車是由政府進行主導并管理的,大多數為有樁單車。2010~2014年為共享單車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此階段,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企業成立,例如“永安行公司”,該公司仍然沿襲第一階段的管理模式,仍以有樁單車模式運營。2014~2016年為共享單車發展的第三個時期,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共享單車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ofo”和“摩拜”成為市場上的龍頭企業。2016年至今為共享單車發展的第四個時期,2016年掀起了共享單車的熱潮,一時間幾十家企業紛紛進入市場展開激烈的競爭,多方資本不斷投入該行業。當時,共享單車覆蓋了50多個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居民出行的擁堵問題。在眾多企業中,“ofo”和“摩拜”占據較大的市場優勢,成為龍頭企業。在這股共享單車熱潮之后,由于企業長期處于燒錢搶占市場的狀態,因此最終導致虧損和破產的企業越來越多。
1.2 共享單車主要盈利模式
(1)押金投資模式。如今共享單車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為居民的正常出行提供了便利。居民若想使用共享單車就必須交納相應的押金。根據調查發現,各個共享企業要求用戶交納的押金不同,通常金額一般在100~300元。考慮到押金可以隨時退還,所以居民會接受并選擇交納。押金在用車之前交納,使用完后可以選擇退還,也可以選擇不退。根據市場調查發現,居民在交納押金之后,為了往后出行方便大多都不會馬上選擇退押金。因為共享單車并不是客戶與單車一一對應的關系,所以一輛單車可能會綁定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用戶的信息,也就是籌集多人的押金存放于平臺,基于企業在市場上投放的大量單車而言,共享企業可以籌集到一大筆資金,再用這筆資金進行投資從而獲得收益,這相當于企業獲得了一筆無息的貸款。
1.3 租金投資模式
共享單車提供的是一種有償的短時租賃服務,用戶使用單車除了交納押金之外,還要支付租賃費,租金按小時計算,所以租金收入是共享企業的直接收入,也是其日常的主營業務收入。通過市場調查發現,以市場上的龍頭企業“ofo”和“摩拜”而言,“摩拜”每天的使用量高達30 00萬次,“ofo”每天的使用量達2 100萬次,假設每小時的使用費按1元計算,兩家企業每天的租金收入就高達2 000萬~3 000萬元。
1.4 廣告業務收入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共享單車企業將精力主要放在加大投放車輛數量,搶占市場份額上,在公交、地鐵、樓宇電梯等人員密集處投放廣告,以此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社會形象。此外,共享單車可以通過APP與單車制造企業或者其他企業開展廣告業務合作,獲得的收入屬于其他業務收入。共享單車集中于市場中心,數量龐大,流動性較強,用戶使用單車可以加快信息的流動,因此可以作為流動的廣告牌,價值高、風險低,幫助企業獲得廣告業務收益。
1.5 其他盈利模式
用戶使用共享單車需要注冊,注冊時需要上傳個人真實信息,經后臺實名認證之后才可以使用車輛。一輛單車可能對應千萬條用戶信息,因此共享單車企業手中就掌握了大量的用戶信息。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共享單車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手中掌握的用戶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然后與相關企業合作,合法地使用這些信息,從而實現盈利。
2 共享單車盈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共享單車盈利現狀
根據相關部門進行的市場調查發現,共享單車在市場上已呈現出飽和狀態,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ofo”和“摩拜”兩家龍頭企業處于第一盈利梯隊,“哈羅”與“永安行”合并處于第二盈利梯隊,“小藍單車”“小綠單車”等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由于長期處于虧損狀況,市場份額不足,資金鏈斷裂等原因,導致破產或者被轉讓。共享單車企業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盈利小、競爭大,成為共享單車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探究盈利模式是必要的。
2.2 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
(1)單車損耗率高,租金收入難以維系成本。共享單車企業在城市中投放單車,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成本問題。首先,企業在市場上投放大量的單車,為了保證在其在眾多單車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提高單車的舒適度,增加用戶的滿意度,同時還要延長單車的使用年限,這些都需要企業支付大額的制造成本。其次,在城市投放單車后,還要定期對單車進行檢修,及時回收破損單車,還需要專人對單車進行整理與監督,這都需要花費成本。
(2)單車的使用次數低。隨著多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成立,城市中單車的數量急劇增多,品種多樣。由于車輛投放過多,導致大量的單車被閑置,沒有發揮作用,使用率比較低。通過對一線城市——深圳投放的共享單車調查發現:2016年有7家共享單車企業入駐深圳并投放單車,投放數量為32萬輛,到了2017年單車數量增加至53萬輛,單車使用效率由最初的7.4次/天下降至2017年的5.3次/天。由此可看出,市場中的單車已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導致車輛使用效率低,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3)盈利模式匱乏。共享單車企業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方式為廣告收益及日常的租金收入,盈利模式比較單一。雖然企業擁有大額的押金收入,但是押金并不屬于企業,企業不能隨意挪用。為了避免企業將押金挪作他用而導致不能按期退還用戶等問題的發生,我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規定,即押金應該由第三方進行監管,不可對外進行投資,可以用于購買風險小、收益低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切實保障用戶資金的安全性。雖然押金會產生一定的收益,但是這種收益并不是長久的,因此企業還需要探索其他盈利模式。
3 共享單車未來盈利模式
3.1 提高單車利用率
目前,共享單車企業眾多,在市場上投放的車輛也較多,嚴重超過了用戶的需求,導致供過于求,從而造成單車的使用效率低下,閑置車輛較多。這種盲目投放車輛的行為不僅浪費了社會資源,加大了企業制造及維護成本,而且導致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等。因此,共享企業今后對于車輛額投放要先進行市場調查,利用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分析各個地區的具體用車情況,整理出科學、真實的數據進行合理決策,科學地配置社會資源,提高單車的使用效率,避免資源閑置。
3.2 優化定價機制
合理定價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石,價格會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和市場份額。目前,共享單車企業大部分實行的是差異化收費,用戶除了支付租金外,還要支付一定的押金,押金雖然可以退,但是退款需要時間,一般為提交退款申請3天后到賬,這就給消費者造成不便。所以,共享單車企業可以選擇與歡迎度較高的APP合作,比如微信、QQ,適度減少押金或者無押金騎行。實行合理的收費機制,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實現盈利。
3.3 提升騎行體驗
如今大城市日見繁華,居民數量劇增,城市的交通問題比較嚴重,共享單車正是為方便居民出行,響應國家低碳環保的號召應運而生的,它符合環保、休閑、便捷等多種需求。在滿足居民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因此共享單車企業需要提高單車質量,增加消費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杜懌平.我國共享單車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及盈利模式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5):225-229.
[2]王翠,桂麗.共享單車盈利模式探究[J].時代金融,2017(7):266,271.
[3]周禮艷.基于O2O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分析及構建[J].商業時代,2016(22):69-71.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