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軍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領導者的作用。學生在學習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這是小學新課改當中涉及的主要內容。教師要突出學生作為主體這一點,盡可能尋找到學生的潛力,促使其依靠自身尋找處理問題的方式。
與此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其在幫助下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找出答案。這樣的做法更靈活,更容易使學生在學習當中充滿熱情。總的來說,要想使學生喜歡上小學數學,需要教師付出努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喜愛之情。學生愛上了數學,則會積極地見縫插針地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潛力才會被發掘,以此種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的職能和責任才會得到更好發揮。
就九年義務教育而言,教學是教師教、學生聽的一種教學模式。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教學不再是教師灌輸知識和學生機械學習的一種模式。這種傳統的模式似乎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
一、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情況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害怕回答問題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引起學生的注意,提問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向學生提問時,教師希望學生積極回答。但在調查中,不想回答問題的學生占41.7%,我采訪了學生不敢回答問題的原因,問他們為什么不敢回答問題?有人說:“怕答錯,答錯多丟人。”有人說:“如果我回答錯了,教師會批評我,同學會嘲笑我。”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恐懼心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性。
(二)學生干部的積極性高,學困生積極性低
我觀察了幾堂小學數學課堂,發現班干部往往是參與度較高的學生。這些班級干部學習成績好,喜歡積極回答問題。有時,他們會問教師,觀察其他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他們似乎是教室里的觀眾,甚至是“隱形人”。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很低。 基本上,他們一步一步地聽教師講課,很少問問題,更不會回答問題。
(三)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學習
課堂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在課堂上,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學生應該發揮主體作用。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他們安排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他們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提升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的教學策略
(一)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可以作為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形式。利用課堂提出問題,教師能夠認識到學生是不是對講解的內容產生了一定認知。提出問題給學生思索的時間和機會,可以通過回答反映出教師講課過程中學生的接受程度。同時,提出問題可以使解答問題的學生精神更集中,課堂上提問學生,還有利于學生的歸納和表述能力的提升。
例如,涉及平行四邊形的學習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給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此時所畫平行四邊形底邊和高等于長方形的長和寬。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猜哪個圖形面積比較大?有同學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我們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教師給學生進行一定指導,使其利用多種方法將平行四邊形重新組合,學生們會驚奇地看到,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還可以變成為長方形。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提問:拼接出來的長方形和黑板上畫出的那個是不是相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推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還可以以提出問題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對理論加以了解,這樣的方式比機械記憶要效果好很多。教師需要給學生尋找、剖析,處理和歸納問題的機會,使學生輕松地學好數學,愛上數學。這是促使小學教學產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方式。
(二)組織小組探究,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前提下,我們突出的是學生的學習地位以及教師的指導作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組合成學習小組,可以更有利于學生們的溝通,更為主要的是學生能更積極加入課堂學習中,提升其參與其中的熱情,進一步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數學題目進行提問,進而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大家一起研究,最后找到答案。
在這步驟當中,學生會始終保持很高的熱情,學生始終在學習當中占據主要位置。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入小組的討論當中正確地指導,促使學習效果更為突出,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比如涉及位置和方向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自行組成組合小組,利用位置和方向畫出自己的校舍來。最初,學生可以按照本身所思所想自由的展開想象作畫,進而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小組當中給大家評論。
這時,要是小組當中還有沒有畫完的學生,其他完成的學生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促使其盡快畫完,這樣不但可以讓整個小組知識得到加強,還可以為其他同學提供幫助,小組成員之間更加團結。最后,小組成員尋找到最完美的答案,并且選出小組當中最優秀的作品在班上加以展現。在小組當中,學生可以掌握知識,學習技巧也有所提升。
(三)引導學生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身體和思維聯動可以幫助學生智力方面更好發展,促使學生完成思維擴散。
小學數學課程講解當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盡可能多運用到現實當中,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熱情更高,掌握知識更透徹。課堂學習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說明其綜合水平得到了提升,會對加入課堂學習表現得更為積極。學生在親自動手進行實踐的過程當中,可以加速大腦的運轉,加深印象,方便思考和記憶。進行動手活動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熱情,促使其參加課堂活動,也可以使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在輕松的環境里學習,自然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思維的教學,增加新的思路,激發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班級的學生人數,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學習小學數學課程學生的興趣,并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