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蘋
摘要:在智能電表的檢定系統中,需要機器人完成系列操作。具體操作中,電表位置可通過機器人數據庫獲得,但是對于要求高的操作而言,位置信息仍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必須在現場獲得精確值,才能微調機器人操作,提高工作有效性。下面,本文結合相對復雜的工業環境,基于機器視覺原理,對智能電表的定位、識別技術進行研究,從而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
關鍵詞:機器視覺;智能電表;識別技術;定位技術
機器視覺由數字圖像處理法、相機系統組成,可安裝到各種機器人上,為機器人示教、操作提供環境信息。早在上世紀末,我國就對機械化電表的視覺技術進行了研究,但是隨著數字化電表的發展,傳統技術已無法滿足需求,影響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對此,深入探究視覺識別、定位技術尤為重要,便于為自動化系統提供精準的定位信息,確保自動化設備正常運行。
1、機器視覺概述
1.1機器視覺的特點
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分支,包括圖像處理、傳感器、電光源照明、機械工程技術、光學成像等技術。現階段,對于無法人工作業或人工視覺無法滿足的場合,多使用機器視覺。同時,機器視覺也用于人臉識別、自動光學檢查、跟蹤定位、紋理識別、文字識別等領域。分析得知,機器視覺具有這樣幾個特點:(1)系統可結合操作者的尺寸工件,調用相應程序檢測尺寸,并輸出結果[1]。(2)根據尺寸不同的零部件,排序、輸送裝置可精準調節寬度,使零部件在固定路徑下運動和檢測。(3)攝像機的自動拍照速度,和被檢測物的速度一致,能拍攝到理想圖像。(4)可通過顯示的圖像,動態監視檢測流程。也可通過顯示的數據,檢查檢測結果。(5)對于錯誤的工件,可及時發出剔除、控制信號。(6)實時檢測畫面,多次瀏覽不合格的圖像,方便查看和存儲。
1.2機器視覺的工作原理
從機器視覺的工作原理上看,借助CCD照相機將檢測目標轉變為圖像信號,傳送至專門的圖像處理系統,結合像素顏色、亮度等信息,轉變為數字化信息。隨后,圖像處理系統對其進行運算,同時抽取目標特征,比如長度、位置、面積等,參照允許值、其他條件等,輸出最終結果,包括個數、角度、尺寸等,達到自動化識別的效果。
2、液晶屏識別和電表初步定位
2.1圖像預處理
實際工作中,攝像機所采集的電表圖像,由于拍攝角度、照明角度的不同,得到的圖像也就不同,間接增加視覺識別、定位難度。對此,需要先分析圖像特征,進行預處理,再設計圖像特征的提取技術,來分離背景和電表,最終明確電表身份,實現精準定位的目標。
分析顯示,通過公式1-4,可將RGB圖轉變為HSV圖,從而得到色調圖。然后,再對色調圖進行拉伸、去噪等處理,將均值作為閥值處理,通過開閉運算分開電表和周圍區域,完成圖像的預處理[2]。
2.2液晶屏識別
待液晶屏輪廓提取后,圖像中包含多個區域面積,比較各區域面積大小,刪除不合理的輪廓。再借助矩形擬合液晶屏,結合擬合結果定位液晶屏。首先,根據面積篩選。先提取圖像中的液晶屏輪廓,用不同的顏色描繪輪廓。為了更好的定位液晶屏,需要計算輪廓所包圍的區域面積,用數組的形式表示每個輪廓面積。由于液晶屏面積、背景輪廓面積不同,所以應設定輪廓的面積閾值,并對其進行分割,從圖像中篩選出液晶屏面積。提前設定面積范圍,允許出現一定誤差。將液晶屏的上下幅度,作為面積的上下限值,去掉小于下限、大于上限的區域。其次,根據形狀篩選。液晶屏輪廓提取過程中,由于上下值的不同,可能會提取出不同的面積。為提高液晶屏輪廓精準度,需要擬合提取面積。使用傾斜矩形,擬合剩余輪廓,計算矩形面積、長寬比,隨后再將長寬比不標準的輪廓、矩形面積刪除,得出初步的液晶屏輪廓。
2.3電表身份確認
在智能電表圖像中,液晶屏特征顯著,液晶屏的識別可作為識別電表的依據。待液晶屏輪廓提取后,通過現有的幾何信息,計算液晶屏周圍的矩形圖、表肚矩形位置。然后,以液晶屏周圍、下方位條件,明確電表的具體位置。首先,評估外矩形環。計算液晶屏外矩形環的坐標,通常根據液晶屏上下左右角點計算,同時結合矩形環相對最長邊,對矩形環進行定位。利用像素點的概率,判斷是否屬于矩形外環區域,以此作為液晶屏的定位依據。若最終結果比設定值小,說明誤差較小,可判斷該區域為矩形環。其次,評估表肚矩形。參照液晶屏角度,計算表肚矩形的角點。先明確液晶屏的傾斜方向,根據長寬比,找出最長邊區域,初步判斷其為表肚區域。再利用像素點概率,判斷描繪區域是否為表肚區域。若像素概率比設定值大,需要刪除該區域。若像素概率比設定值小,應提取下方輪廓,確定電表表肚,并在圖像中描繪出來。大量實驗證實,通過圖像預處理、液晶屏識別、矩形環確定等步驟,可綜合定位電表[3]。
3、螺釘識別和電表精準定位
根據電表的定位結果,可大概得出電表螺釘位置,隨后在位置附近識別、定位螺釘,利用所得的定位結果,結合螺釘的幾何關系,對電表的外輪廓進行計算,便于精準定位電表。
3.1螺釘識別
初步得到電表定位后,可在液晶屏、螺絲幾何關系的指導下,計算、得出螺釘的區域圖像。盡管如此,仍無法準確識別、定位螺釘位置。這種情況下,可先從通道中分離出RGB圖,用R通道、B通道的差值得出色差圖,然后對色差圖進行均衡化處理,得出單通道的灰度圖,也就是RsubB圖。其次,分析RsubB圖,找尋像素累加值最大的區域,明確螺釘的實際位置。為進一步提高運算速度,可使用積分圖像法計算。
3.2電表輪廓定位
參照智能電表的標準,電表螺釘的位置是不變的,所以多通過螺釘位置和幾何關系,計算電表的外輪廓,實現最終的電表識別、定位目標。
3.3應用案例
智能電表包括跳閘指示燈、LCD液晶顯示屏、信息查詢鍵、購電卡插槽等,生產批量大,出廠前需要進行質量終檢。一般來講,檢測項目為:指示燈、顯示燈是否損壞,儀表指針是否出現誤差等,通常使用人工目測法檢查,可靠性差,誤差大,不滿足自動化的生產、運行需求[4]。而機器視覺智能集成測試系統的使用,不但改變了該現狀,還實現了智能化、高精度檢測的目標。同時,也克服了人工目測造成的誤差,提高了檢測效率。
4、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圖像預處理、液晶屏識別、電表身份確認、螺釘識別和定位等步驟,實現了智能電表的識別和定位。結果顯示,文中所使用的處理算法,能精準識別圖像中的一個或多個電表,達到精密定位電表輪廓的效果。這種情況下,可為智能電表的自動化處理提供良好的環境、可靠的數據支持,從而提高系統的自動化水平。此外,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機器視覺系統,還能快速識別、精準定位電表外觀,從根本上解決著復雜工業環境中的電表檢定難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元哲.基于智能電能表的遠程費控執行流程優化策略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6(10):216.
[2]徐錦濤,馮興樂,趙峰,等.智能電表可靠性預計技術研究[J].陜西電力,2018,46(4):28-32.
[3]潘明明,田世明,吳博,等.基于智能電表數據的臺區識別與竊電檢測方法研究[J].智慧電力,2017,45(12):80-84.
[4]張芹,夏水斌,郭鵬,等.圖像識別技術在智能電表計量誤差檢測中的應用[J].電子設計工程,2017,25(19):187-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