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娟
【摘 ???要】 ???目的:研究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中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9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慢性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采取中醫養生保健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每組各5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后,實驗組患者慢性病的緩解率47(9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緩解率41(82%),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病患者治療中采取中醫養生保健措施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中醫;養生保健;慢性病;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222-01
近幾年,我國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老年人的各項身體器官都呈現出衰敗的趨勢,抵抗力明顯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極高。根據相關研究證明,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群體,慢性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在臨床中加大對慢性病患者治療的研究,給予患者中醫養生保健指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治療中研究情況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9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慢性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55~83歲,平均年齡(69.76±2.1)歲;疾病類型:高血壓患者22例,冠心病患者19例,糖尿病患者9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57~86例,平均年齡(73.45±1.8)歲;疾病類型:高血壓患者26例,冠心病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1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干預,根據患者的病癥進行合理的藥物治療,在配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引導患者合理飲食與運動。實驗組患者采取中醫養生保健治療,詳細內容如下:
1.2.1 中醫食療養生保健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差,身體缺乏排毒機能。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補不如食補。中醫食療在慢性病患者的護理干預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當患者出現慢性病癥狀時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具有藥物價值的食物,注意營養要均衡,盡量做好少食多餐,循序漸進的調理身體[1]。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食用鉀元素豐富的水果,例如蘋果和香蕉;冠心病患者多食用降血脂的食物,例如木耳、豆腐等;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的飲用菊花茶,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根據患者的病癥合理的搭配飲食,做好食物方面的保健。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相關研究人員還需要加強老年人的健康養生安全意識宣傳工作,不要迷信服用不靠譜的保健品,還是要從日常的飲食方便入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營養搭配,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1.2.2 中醫運動養生保健
生命在于運動,通過將中醫運動養生保健與患者的正常起居結合在一起,能夠增強患者的體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運動養生保健提倡患者適當的運動,采取相對柔和的方式達到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效果。適用于老年人的中醫運動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五禽戲、太極拳、競走等等,具體的運動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運動量要適度,不可過快或操之過急,改善身體狀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堅持。
1.2.3 中醫情志養生保健
慢性病患者的病程較長,長期患病和久治不愈會給患者的心理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在身體機能出現明顯退化,身體上出現各種不適的情況下,患者極易暴躁不安,出現情感上的脆弱。積極的心態有利于患者的康復與治療,消極焦慮的心態只會讓患者越來越低迷,失去對生活的渴望[2]。給予患者中醫心理養身保健,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身體狀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的產生與發展,提高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1.2.4 中醫技術保健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宜的中醫技術,常見的中醫技術有拔罐、足浴、刮痧等。不同病癥患者采取的中醫養生保健措施不同,例如高血壓患者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通過反復揉搓大拇指底部達到擴張血管的目的,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壓;冠心病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與內關穴位,能夠起到安神養氣血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揉按涌泉與中脘等穴位會起到調氣血、降血糖的效果。不同的穴位對人體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癥選擇適合自己的中醫技術,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3]。
1.3 療效標準
在兩組患者的對比實驗中分為有效、緩解、無效等三個項目,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精神狀態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緩解: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精神狀態良好,病情有所緩解;無效: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患者精神狀態與病情沒有變化,甚至出現病情惡化,即為治療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用SPSS19.0 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研究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果
通過給予兩組患者不同的護理干預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如表1 所示:
3 ???討論
慢性病是一種老年人多發病,病因由多種因素造成,慢性病的發病率高,治療效果緩慢,對人們的生活質量影響極大。通過對慢性病患者進行中醫養生保健治療,能夠在減少患者經濟支出的基礎上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提高慢性病治療的效果。在中醫養生保健治療慢性病的研究在中醫食療、中醫運動、中醫情志與中醫技術等保健方法應用效果最為明顯。通過調整患者的情志養生,均衡患者的情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中醫運動項目能夠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有效控制病情;按照季節氣候與患者身體機能的變化制定飲食方案,改善身體的營養,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配合針灸、拔罐等中醫技術,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采取中醫養生保健的實驗組患者病情總有效率94%高于常規護理治療的對照組患者82%,這說明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的治療中具有很大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千琳.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43):257.
[2]王娘明.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控制與防治的應用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9):231.
[3]楊學鵬.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名醫,2018,000(003):P.36-36.
[4]徐曉紅.中醫技術在養生保健中的運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8,(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