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談正洲 劉可
9月初,寧鄉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意見指出,培養一批走在全省前列、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型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對于實現寧鄉市教育現代化尤為重要。
與寧鄉市教育局副局長曾曙光聊起師資隊伍建設,他眼神中閃著點點微光,“只有最優秀的老師才能教出最優秀的學生。”他告訴記者,培養師德高尚、業務精湛,且有教育情懷的教師,寧鄉市教育局一直在發力。
平臺構建,建設特色培訓隊伍
作為首批國家示范性市級教師培訓機構,近10年在寧鄉市教師進修學校參培過的寧鄉教師多達86000人次。大批公辦、民辦以及職業學校的老師們從這里出發,走進課堂站上講臺。
依托寧鄉市教師進修學校這一培訓平臺,以培育專職培訓者為主,集結由全市卓越教師、骨干教師和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形成的兼職培訓者,組建優質的培訓團隊是寧鄉教師培訓的一大亮點。
“目前學校有30名專業培訓者,200多名兼職培訓者,他們以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為重點開展專業課程培訓。”寧鄉市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黃瓊告訴記者,這些老師都曾長期奮斗在學校一線,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為提高全體培訓者的綜合素質,寧鄉市做了不少努力。2016年寧鄉市摸索出“1233”的培訓者隊伍建設模式,即圍繞“學校文化建設”,健全“用人機制”和“項目機制”,抓好培訓者學習力、研究力、指導力建設,從“課題研究、專家指導、基層歷練”三條路徑來激發全體培訓者內驅力。
寧鄉市玉潭街道新山小學語文教研組組長、一年級1903班語文老師熊瑛是培訓團隊中的一員。2016年她通過湖南省小學青年精英教師培訓評選,去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3年6次”的培訓活動,更新了很多送培送教的理念和方法。
如今,組織培訓團隊去外地高校、知名教師培訓機構進行觀摩學習,邀請省內外專家、教授來開展主題培訓講座,在寧鄉已成為常態。
精準分類,打造原創課程體系
在組建教師培訓團隊的基礎上,寧鄉市開發了系列化原創課程,走“大模塊化建構”的路子。“寧鄉市將參訓教師按角色崗位分為校長、班主任和學科專業教師,打造了校長思想治校模塊、班主任文化治班模塊和學科教師專業治教模塊。” 寧鄉市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戴禮章告訴記者,這三個模塊根據各自不同的主題分別構建了相應的子模塊課程。
受益于這樣精準分類的培訓方式,玉潭街道新山小學校長張俊從教師、班主任、少先大隊輔導員、科研副校長到校長,5次崗位轉變,只花了10年時間。
剛來新山小學時,正值學校擴招,學生由500多人增至1000多人,校園管理難度陡增,校長模塊中的文化領導課程培訓給了她啟發,作為寧鄉市閱讀名師,她圍繞閱讀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現在,新山小學建立了書香走廊、教師圖書角,師生在濃濃書香里一起快樂成長。
在這種課程體系支撐下,寧鄉市還打造了校長領雁工程、名師領航工程、班主任春雨工程、資深教師關愛工程和新教師雛鷹工程,進一步為不同崗位、不同資歷的教師開展培訓。
深入基層,強化培訓內容針對性
2018年數據統計顯示,寧鄉市在職中小學老師有8757人,鄉村老師有6721人。如何提高鄉村教師素質以提高全市教育質量?在國培、省培等培訓基礎上,寧鄉市深入基層調研,找準培訓目標,通過“送教下鄉”“教師結對”等方式對鄉村教師開展靶向培訓。
玉潭街道實驗小學校長蔣國輝是“送教下鄉”的積極踐行者,他從2014年開始“送教”,主要培訓各鄉鎮薄弱學校的校長,在“送教”前他會提前了解他們的現狀,認真備課,按需培訓。
溈烏初級中學初一153班的語文老師楊蒙則是“教師結對”培訓的受益者。
“記不住教學設計、找不準課文教學重點、不懂方言無法和家長溝通……” 2018年9月,來自遼寧省錦州市的楊蒙剛來寧鄉市這所鄉村中學時倍感壓力。
了解到她的困惑,從事語文教學近30年、長期帶初三畢業班的周俊俐老師和她“結對”,通過聽課、磨課等方式指出她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一年后,楊蒙駕馭課堂游刃有余,和家長用方言溝通也不再是難題。
加強教師培訓,發展優質教育,寧鄉市做的遠不止如此。“‘科學引進、扎實培訓、規范管理、人文服務’,這是我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優秀教師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下,為寧鄉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寧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戴曉成這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