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對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如何通過完善自身的管理職能、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和經濟建設職能是其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內部控制管理就是單位組織為了完成既定的運營目標,對內部活動進行自我調整、規劃與約束的管理手段,行政事業單位必須積極引進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將內部控制應用于社會服務相關的業務活動中,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管理控制,積極配合廉政建設。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用過程中的問題為分析基礎,探討優化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
落實內部控制管理機制是國家政策的要求,也是驗證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實效性的標準,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快內部控制具體工作的有序落實。在這一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推進內控建設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利于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基礎。內部控制的建設將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和財務進行聯動管理,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明確單位的發展目標,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二是內部控制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途徑。監督機制不完善的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方面的普遍性問題,而內部控制管理機制的建設能夠通過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層層把關加強各項經濟活動與業務活動的監督,從整體上提升工作效率與社會服務水平;三是有利于推進政府廉政建設。行政事業單位本身具備服務社會的職能,與人民關系密切,而內部控制通過行為管理、人員約束等手段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目標,塑造嚴謹公開的文化形象,有利于推進廉潔政府的建設。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我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運營管理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政績方面的發展,而對內部控制建設方面的管理意識比較淡薄。受傳統的計劃經濟影響,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其整體的管理對政府依賴程度較高,相關管理人員缺乏內部控制管理理念,未將單位的業務環節嵌人到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當中,進而影響了內部控制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二)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管理方面也存在職能界限不明確、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尚未針對人力資源配置進行統籌規劃,“因人設崗”的現象尚未完全根除;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內的紀檢審計職能作用不明顯,內部審計工作往往滯后于單位的財務管理或業務活動,造成內部控制執行缺乏全過程監督。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形式單一、員工激勵作用不明顯等問題也是造成內部管理乏力、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進而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落實。
(三)項目預算控制力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還存在項目預算執行控制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是預算執行較為松弛,事業單位內存在截留收入、先支后算、虛增收入、列收列支、擠占挪用等現象,單位內資金調配管理不平衡,公費支出較大;另一方面,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經費報銷制度,也沒有對預算經費設置相應的范圍和目標,使項目經費無法完全依照預算做到專款專用,也不能突出項目實施的工作重點。此外,審計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監督控制力不足,造成單位內預算管理實施效果不足,財務管理工作潛藏著諸多風險。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
信息化建設工作是保證控制目標能夠順利實現的有效手段,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體制改革,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內部管理中能夠提高內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例如,電子憑證、電子賬簿、電子報表,以及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建立與應用都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但當前很多單位對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投入資金較少,影響內部控制的實踐與發展。
三、行政事業單位優化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內部控制環境基礎建設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內控工作開展的前提與基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以提升管理層與基層人員的思想意識為主要內容,在單位上下大力宣傳內部控制的應用意義,并定期組織內部人員學習內部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會計法》《預算法》等,讓管理層人員及基層員工深刻了解到內部控制建設是當前國家政策的導向與要求,并在單位管理層人員的主導和下級員工的配合中推動內部控制的建設工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要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作為內控制度的指導思想,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為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創造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保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建設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確定內部控制目標,劃分好各個崗位與部門的職能和責任,明確各職能之間的權責關系,建立崗位責任制,并通過完善集中決策制度和授權審批制度實現內部控制力度,進一步提升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流程,即確定年度資金重點支出計劃,通過審核、審議、資金分配、指標下達以及總結等環節指導財務部門的財務管理工作,實現內部資金以收定支.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強化項目預算經費配置
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加強對項目預算經費使用的監督和審計工作,加強資金管理和運作,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在這一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審計部門要按照財經紀律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中大額資金的使用,嚴格財務制度管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銷制度和審批流程,把控好項目資金使用、公用經費使用,有效發揮財審部門專業優勢,為單位的各項業務和工作開展提供保障。此外,為了加強對預算管理的控制力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要優化預算編制的方式,通過增量預算、零基預算與滾動預算相結合的方式提升預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為了保證預算管理貫徹落實,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加強人員控制調動員工的預算參與性,有效實現激勵控制的管理目標。
(四)發揮內部監督審計的職能
行政事業單位要想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從內部管理出發,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流程,其中包括確定審計重點、組成內部審計工作組、采取自查與檢查的方式匯總審計情況、選取重點檢查單位、開展審計會議、形成審計報告、審計意見反饋、檢查結果匯總,在這一規范工作流程的指導下確保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強化內部監管力度。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還要遵循信息披露相關規定,積極接受外部審計機關的定期稽查,以財務公開審計信息的方式接受外部監督,從而保證內部管理工作的公開透明。
(五)加快信息化建設工作
隨著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普及與推廣,會計信息的精準性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在這一理論基礎上行政事業單位要以信息化建設作為內部控制發展的輔助性工具,加大硬件與軟件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溝通平臺強化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減少信息溝通不暢帶來的風險問題,提升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宏觀政策以及市場經濟的雙重作用下,行政事業單位要想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必須重視管理制度的改革,實現內部控制管理機制的應用與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要強化內部控制環境基礎建設工作,通過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強化預算控制、加大信息化建設等手段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7(8):65-66.
[2]高暢.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7(18).
[3]滕向梅.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7(2)71.
作者簡介:
朱國雄,福建省福鼎市委宣傳部,福建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