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良

長期以來,過重的學業負擔已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南昌市鐵路第一中學嘗試將“智慧作業”平臺引入日常教學,讓信息技術與傳統作業相結合,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向和內容,因材施教、精準教學、減負增效,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學校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融合發展、共建共享”的理念,邀請有實力的大數據企業為學校搭建智慧作業平臺,用新技術的科學應用實現“減負增效”。
“智慧作業”是依托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有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本著減輕學生教師工作量、不改變學生教師現有作業模式的前提下,將成熟的光學掃描識別技術、結構化知識圖譜、云題庫、人工智能引擎及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應用到學生日常紙質作業中,動態采集學生過程性數據,即時生成每個學生專屬的錯題本和微課名師課堂,通過“人人通學習機”( 移動、電信、聯通、廣電電視機頂盒通過軟件升級成專用學習機)推送到學生家庭,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業評價體系,幫助教育管理者科學決策,實現減負增效的一套整體解決方案。
相較于傳統作業,“智慧作業”在減負提質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是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生成個性化作業,將學生分層作業落到了實處,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成績優異學生的自豪感,激發了探索精神,也減輕了學習相對落后學生的挫敗感。學生主動使用“智慧作業”有助于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促進他們對知識、能力、元認知、心理調控等多方面的發展。二是自動生成專屬錯題本,徹底擺脫書山題海。“智慧作業”為每位學生生成專屬錯題本,不僅有錯題作答記錄,還自動推送相關例題,舉一反三,讓學生實現針對性練習,擺脫題海苦練,實現個性化學習。三是科學分析作答信息,精準反映教學效果。教師批改作業時只需判別對錯,無需批注,“智慧作業”系統自動匯總學生作答信息,教師及時根據學生學業情況調整教學方向和內容。四是智能推送錯題微課,破解無人輔導難題。學生通過回家觀看錯題微課,一方面擺脫了教師課堂反復講解錯題的困境,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學生在家中就可以破解重點難點,提升學習效果,無須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校內減負校外補”的問題迎刃而解。五是借助家長可控的人人通學習機,有效杜絕看電視成癮。家長不用多花一分錢,通過移動、聯通、電信、廣播電視四大運營商,將現有的電視機頂盒升級為學習機。學生可以利用人人通學習機查看免費的微課資源,當需要觀看普通電視的時候,輸入家長的手機驗證碼即可解鎖,消除家長對學生沉迷電視的后顧之憂。同時,“智慧作業”平臺通過網絡電視推送微課,學生不需要接觸手機,可以很好地杜絕學生沉迷手機的問題,有效保護學生視力。
“智慧作業”平臺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輔導負擔,減輕教師的教學任務,把師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因材施教,精準輔導,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