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岳萬勇 凌成瓊 尹雪 陳德彬 范廣斌 王茜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147-02 ? ? ? 中圖分類號: F324.6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針對云南省昭通市現階段玉米種子市場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助推昭通玉米種子市場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昭通市;玉米;種子市場;調查
1 ? 昭通市玉米種業發展情況
1.1 ? 玉米生產情況
昭通市是一個典型的立體農業地區,海拔從最低的水富縣滾坎壩267 m到最高的巧家縣藥山4 040 m,海拔高差達3 773 m。市內兼具6種氣候類型,即南亞熱帶氣候、中亞熱帶氣候、北亞熱帶氣候、南溫帶氣候、中溫帶氣候和北溫帶氣候。玉米是昭通的第一大糧食作物,全市海拔2 500 m以下的地方都有不同品種的玉米種植,2017年糧食播種面積745 452 hm2,總產2 314 017 t;玉米播種面積223 872 hm2,產量1 186 549 t。
1.2 ? 主要玉米種子企業
截至2017年,昭通市種子企業完成資本注冊、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總共有6家(分別為魯甸縣魯豐種業有限公司、昭通新昭種業公司、昭通萬和種業、昭通金穗種業、威信縣富華種業、昭通市種子公司),而其他原來一些種子公司則多采取掛靠大公司的形式,繼續生產經營種子,獲得過渡。
目前昭通市玉米種子企業主推品種為扎單202、會單4號、魯三3號、豫玉22號。
1.3 ? 昭通玉米價格
從昭通市玉米價格參照圖(圖1)可以看出,玉米價格從2014年以后一直處于下滑趨勢,回落不是很明顯。玉米價格的變化折射出玉米種子市場存在著嚴峻的考驗,需要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一些問題。
2 ? 存在的問題
2017年,在調查全市11個縣(區)市場266個次、746家種子經銷門市的基礎上,梳理出昭通玉米種子市場存在問題。調查主要內容為種子經營證照是否齊全、生產經營檔案是否完整、品種是否備案、種子標簽標注情況、品種審定和授權情況以及是否標注為轉基因品種等[1]。
2.1 ? 種子產業發育程度低
目前昭通市種子企業全部為中小企業,尤其在國務院推行種子公司生產許可注冊資金3 000萬,育繁推一體化種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的政策下,擁有完全法人能力的種子公司屈指可數,而多數原來從事玉米種子經營的小公司則采用了與大企業掛靠合作的形式。與國內外一些大公司相比,在種子生產技術上與新品種研發上更是明顯落后。強有力新品種的缺失,是整個產業發展水平低、競爭力弱的根本原因。
2.2 ? 新品種研發能力低下,自主選育的玉米雜交新品種越來越少
據《昭通農業志》記載,昭通市選育的通單2號、通單202、通單201、鎮玉2號、鎮單1號、鎮雙201、鎮三1號、扎單201、扎單202、魯單1號、魯三2號、大單1號、彝單8號、昭三1號等玉米品種都曾是全市不同區域的主推玉米品種。其中扎單202、魯三3號、通單2號等品種暢銷整個烏蒙山片區,并遠銷至四川、貴州等鄰近區域。昭通市玉米新品種選育能力雖位居滇東北首位,但隨著種子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受制于產業政策、人力、財力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已無法適應種子產業新形勢的需要[2]。以雜交玉米選育為例,要審定通過一個品種從自交系選育開始到品種通過審定,即便是開展冬繁加代,最快需要8~9年。且企業人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加之部分種子企業存在“育種不如買種”的觀念,導致近年來自主選育的玉米雜交新品種越來越少。
2.3 ? 經營者和消費者綜合素質低
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經營活動不規范,在銷售種子的過程中無法向農戶提供合理的、專業的意見和建議,或由于無法出具銷售憑證使種子的來源不清,還存在種子經營檔案不完善或根本不建立檔案的情況。昭通玉米生產者主要是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農民,良種良法觀念淡薄,嚴重影響玉米種子市場的正常運行。從事良種推廣的大多為社會再就業人員,既無專業基礎知識,又無推廣技能,更不懂良種推廣法律法規,在推廣品種時缺乏對品種特性的了解,以利益最高為原則,盲目推介,誤導購買,危害很大。
2.4 ? 經營品種多、亂、雜,存在不合法現象
受現行種子審定門檻過低、程序簡單以及農戶盲目求新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種子公司、農業科研單位都在加快玉米育種速度,對于新選育的品種急于推向市場,經常出現不按審定區域銷售和未審先推的現象,特別是省外種子的進入,導致市場上出現同質化品種、套牌品種、質量不合格品種等諸多亂象。在播種下種量大的情況下,質量不達標種子,一般發芽率低一些也不會引起注意。加之農民對繁雜多樣的品種缺乏了解,選擇不當,嚴重影響了后期的生產,從而損害農民利益,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3 ? 措施建議
3.1 ? 完善玉米種子市場監督管理體系
要建立健全種子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完善監督管理、質量檢測、品種管理等制度,使各項制度相互協調、合理運作,共同發揮作用。進一步完善種子檢測設備標準化建設,提高玉米種子檢測水平和效果,為加強玉米種子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3.2 ? 加大玉米種子市場監管力度
依法實行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依法證照管理,規范種子生產、經營秩序,凈化市場。對證照不齊的經營單位,符合條件的應督促其盡快申請補辦,不符合條件的堅決取締。對專門經營不再分包的種子或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單位委托代銷的經營者,必須實行種子經營登記備案制度。同時要取得工商、公安、技監、主管部門、新聞媒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與協作,聯合執法,維護消費者權益。
3.3 ? 加強品種管理,防止品種多、亂、雜現象發生
因昭通市農業種植方式、氣候特殊,品種的時效性、區域性顯得特別重要,各級種子部門要本著對農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做好新品種選育、引進、試驗、示范和審(認)定工作,以科學的數據為依據,依法合理地制定好本轄區內新品種的更新換代工作,對亂引、亂調、亂推廣經營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對未經審(認)定的品種一律嚴禁擴大推廣,避免給農業生產帶來損失[3]。
3.4 ? 加強執法人員自身素質建設
種子市場的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化,要提高種子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強化專業技術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與再教育,提高各級執法人員的依法行政水平,依法保護育種者、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確保市場管理正規化。
3.5 ? 加強普法宣傳力度,提高全市農民法律和科技素質
各級種子管理部門要加強《種子法》及配套規章的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質量和自我保護意識,營造良好執法環境。同時抓好新品種展示,宣傳農業科技知識,提高農民選擇品種、利用品種和按照品種特征特性實施栽培技術的能力。
參考文獻:
[ 1 ] 李春宏.中國玉米種子市場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03).
[ 2 ] 閆勇,常榮,宋雯,等.安寧市玉米種子市場調查研究[J].云南農業,2017(05): 78-80.
[ 3 ] 黃秋萍.景東縣雜交玉米種子市場調查初探[C].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第七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論文集——專題一:科普助力精準扶貧, 2017:4.
(收稿日期: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