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橋 李高
[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近七十年執政的歷史見證。開展以紅色資源和紅色文化為載體的紅色文化教育,是發展和弘揚新時期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傳承與培育民族精神,增進民族“凝聚力工程”,提升資政育人水平的有效形式。然而,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用以滋養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升華其黨性修養,就必須牢固樹立紅色文化觀,認真分析紅色文化資源的“存量”與“增量”問題,建設滋養理想信念、升華黨性修養的紅色文化工程。而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盡快建設一批具有銅仁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不僅意義重大,更是迫在眉睫。
關鍵詞:銅仁;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對策建議]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由此,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紅色文化,彰顯了人類優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懷,是表征一個偉大時代及其精神的豐碑。
然而,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用以滋養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升華其黨性修養,就必須牢固樹立紅色文化觀,認真分析紅色文化資源的“存量”與“增量”問題,建設滋養理想信念、升華黨性修養的紅色文化工程。而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盡快建設一批具有銅仁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不僅意義重大,更是迫在眉睫。
一﹑建設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的背景
當今時代,是一個“全媒體的時代”,所謂“全”,其實質是反映了未來媒體的發展形態。具體而言,“全媒體”就是是用文、圖、聲、光、電等綜合表現形式,對傳播內容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的立體式展示,同時通過網絡、通信、廣播、電視等多種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中新社社長、著名的媒體人劉北憲就指出,在全球范圍內,目前很多著名的媒體集團不管是通過收購、并購還是自主創建,都在積極地豐富著自己的傳播手段,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傳播內容。可以說,一個“全媒體的時代”正在漸進式到來。而在“全媒體的時代”,數據庫的建設就尤為重要,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數據庫資源乃基礎性資源。
二、建設紅色文化數據庫的意義
(一)彌補紅色文化存量流失
黔東蘇區是中國革命最低潮時期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一個重要革命根據地,也是云貴高原上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紅三軍的一個主要活動地,其建立、發展、成長、戰斗是一個完整系列,擁有比較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建國后特別是近些年來,對相關資源的搜集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很多的走訪調查,但由于技術、人員、資金等限制,許多資源都沒被系統的挖掘出來,導致相關黔東蘇區及紅三軍方面資料不全,宣傳力度也不夠。長期以來大多是依靠老紅軍及世居老人口述的方式進行傳承,隨著時光的流逝,部分口述資源逐漸流失,系統挖掘整理相關資源并進行科學的保護與傳承刻不容緩。
(二)適應紅色文化增量需求
“紅色文化”傳播是增強國家文化安全的天然途徑,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不僅可以使我國的優秀文化實現代際傳承,保持文化的延續、發展、創新,還可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達到有效抵御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的文化入侵。紅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融匯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系列成果。紅色文化傳播是先進意識形態的傳播,“紅色文化”數據庫的建設將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以互聯網的形式科學地理論武裝廣大青少年、黨政干部、人民群眾的頭腦,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紅色文化通過互聯網傳播可以保持人民群眾健康向上、昂揚拼搏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狀態,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增強中華民族華夏文化的內在凝聚力,促進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用紅色文化傳播為國家文化安全筑起一道強有力的安全屏障。
三、建設具有銅仁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的對策建議
一是數據庫建設資金。相關的調研、采訪、數據庫規劃、硬件設備、后期運營維護等都需要資金的投入。相關資金除地方政府財政外,還應多多爭取國家、社會、個人等資金籌措渠道,為數據庫建設奠定基礎。
二是數字化采集。組建專業的團隊,對采訪人員進行專業訓練,避免漫無目的的采集與編輯。采集內容主要可歸納為四個方面的采集:一是圖書、報紙、期刊等紙質文獻的收集;二是在黔東蘇區及周邊范圍內進行實地走訪,對相關老紅軍等進行攝影、錄音等數字化采集,加工成相關影音資料;三是收集黔東蘇區紅歌、舞蹈、曲藝等藝術形式的資源;四是對黔東蘇區的紀念館、博物館、烈士墓以及其他革命遺跡等進行數字化采集。
三是互聯網傳播。相關的采集后,要及時進行互聯網的宣傳與推廣,避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后僅在小范圍內流通。運用現代信息圖情技術,對數字資源進行加工、剪輯、編輯和分類,以方便大眾的互聯網檢索、查閱及研究。例如把圖片的RAW格式通過Photoshop等處理軟件轉化為JPEG圖像格式;語音轉換為MP3等格式。在網站上建立讀者留言版塊,積極吸收留言中的有益部分,對網站進行的不斷提升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北憲.“全媒體時代”正在漸進式到來[J].資料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a/2013/12-16/5623739.shtml.
[2]袁子英.紅色資源數據庫建設研究——以籌建賀龍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2(14).
[3]陳俊.網絡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意義的拓展[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3(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