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瑞
摘要:企業廣大青年職工已經成為轉型發展的主力軍,開展青工隊伍教育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管理者面前。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和影響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積極地將互聯網引入青工培訓學習,將成為今后的主流趨勢。本文介紹了探索青工培訓學習的新平臺,進一步激勵青工上進意識。
關鍵詞:學習 ?培訓 ?青年職工 ?平臺
當前,企業廣大青年職工已經成為轉型發展的主力軍,開展青工隊伍教育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管理者面前。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和影響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積極地將互聯網引入青工培訓學習,將成為今后的主流趨勢。積極探索青工培訓學習的新平臺,進一步激勵青工上進意識。
一、突出平臺建設,打造青工學習教育的新模式。
堅持手機、電腦、電視三屏互動,黨組織、青工、群眾全面覆蓋,創新開發“團支部”智慧學習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精準管理、“鍵對鍵+面對面”全時服務,有效提升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在青工活動室接上互聯網、融入大數據,開展團支部網上運行、黨建網上監管,實現團組織運行狀態可視化、可量化,學習實現影視化、互動化模式,推動青工教育學習更加精準高效便捷、更加標準規范有序。充分開發利用公司手機黨校的功能,將青工教育管理各項功能集成到手機黨校平臺,青工實名認證、注冊登錄后即可在線參加各項活動,推動黨性教育由“松”變“嚴”、組織生活由“虛”變“實”、支部活動由“單一”變“多元”。在微信群,及時推送重大信息、宣傳重要精神、解讀重點政策;在手機黨校上,組織青工利用“在線視聽”、“在線閱讀”、“在線競答”等自主學習,青工還可以在線互動交流提建議等,讓數據多跑路、青工少跑腿,為青工學習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自主服務。
二、創新教育的形式,不斷探索新的方法。
大膽探索和創新青工教育的新方法。圍繞打造“管理精細化、學習系統化、手段智慧化、工作規范化”,突出青工隊伍教育的全面覆蓋,構建“職工大講堂,精品課堂”的學習教育品牌,建設以“青工交流學習自主性”為核心,將分散的、重復的學習形式,變成現實的、青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青工隊伍教育學習提供智力支撐。
1、堅持靈活多樣的形式。打破過去只有學習的“一言堂”形式,針對青工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主題討論的方式,采用引導式、提問式、啟發式等方法,增加團課教育的互動性。
2、堅持多種多樣的方法。授課人除了講好建理論知識外,還應在黨課的內容上將政治性、思想性、趣味性融為一體,選用真實生動、理由充足的事例,借助生動鮮活的語言,運用黨史案例來講。請先進典型人物用自身學習成長、創先爭優的先進事跡進行先鋒意識、光榮傳統教育。
3、堅持使用八零后、九零后等多樣語言。教育的內容必須嚴肅認真,但黨課教育的語言要生動活潑,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讓大家愛聽。這樣,才能讓青工同志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受到教育。
三、強化引導,增強青工隊伍教育的針對性。
1、通過學習培訓,強化青工的政治意識。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堅持“三個近一點”:即堅持“離上級安排近一點,離大家的思想近一點,離本職工作近一點”,合理安排學習內容,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做到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2、將日常性教育學習融入到工作中,強化青工的責任意識。認真落實支部青工大會、支委會、黨小組會制度,結合一年一次青工民主評議,定期研究分析青工隊伍的現實思想;堅持定期講黨課制度,不斷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提高青工隊伍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3、抓好教育引導,強化青工的先鋒意識。在“智慧學習平臺”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強化青工先鋒意識,比如通過青工共同演繹《共產青工宣言》,制作成方便傳播的微視頻等形式,在平臺上供大家觀賞學習,并參加公司組織的視頻作品征集活動,提升大家的積極性。通過不同形式的革命傳統教育,讓青工了解黨的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永遠保持共產青工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建章立制,為青工隊伍教育提供支撐。
1、建立青工能力培養機制。在充分認識和尊重青工個人實現自我價值需求的前提下,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重點對青工個體特長、愛好、愿望、職業生涯設計以及實現職業目標采取的途徑進行調查,然后分門別類地建立青工檔案,根據青工本人的特長、愛好、價值追求,調整培養和培訓計劃。同時通過加強崗位練兵、以會代訓、經驗交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集團組織部、公司手機黨校等資源,大力提高青工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使其真正成為群眾的帶頭人、引路人、貼心人。
2、著眼加強監督,建立青工行為約束機制。建立和完善黨內監督機制。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保證全黨思想和行動的統一。認真開展好民主評議青工工作。推行民主評議青工的“四評一定兩公開”制度,檢驗青工隊伍學習教育的效果。強化黨的紀律監督,嚴格黨的組織紀律、政治紀律、宣傳紀律、群眾紀律等,通過學習、解讀等,內化于心、化外于行。
3、著眼激發青工隊伍的活力,構建青工激勵機制。用于 政治、物質、精神三項激勵法,激發青工隊伍活力。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青工權利保障條例》,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推行黨務公開,保障青工參與黨內事務的權利;注重建立和完善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黨務公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加大對青工干部的培養、鍛煉和使用力度,注重發揮青工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青工到戶外開展團支部活動,通過朗誦紅色作品,來豐富青工學習的內容,讓廣大青工產生共鳴和情感共振,收到良好的效果。開展無職青工的“設崗定責”活動,設立“青工先鋒崗”,通過合理設崗、評選定崗、公示明崗、考核評崗等辦法,為青工提供發揮作用的舞臺,使青工心中有宗旨、職工眼中有形象、發揮作用有體現。二是適當給予物質激勵。建立的長效機制注重為青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切實為青工解決實際問題。深入困難青工家中進行家訪,針對不同情況給予幫助,增強青工的“經濟富足感”,對于工作突出、成績優異的青工應適當給予物質獎勵。三是要加強精神激勵。注重典型激勵,加強對優秀青工先進事跡的宣傳,深入挖掘和培養青工先進典型,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培養廣大青工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力弘揚正氣,激發廣大青工的進取意識;注重榮譽激勵,大力表彰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優秀青工,在青工中開展評優創先活動,用榮譽激勵青工,錄制抖音、微視頻等,在手機平臺上交流學習;同時,也注重進行警示教育,組織青工觀看有關電教片和反腐倡廉展覽,進一步增強青工的廉潔自律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宇,齊黎.《新形勢下基層青工教育管理工作初探》 [J].傳承;
[2] 柴玉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樹立青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J].決策探索(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