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方法抓治理”是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途徑。近年來,青島市以承擔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在管什么、怎么管,誰來辦、怎么辦等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率先出臺全國首個規范學校管理的地方性規章《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探索建立授權充分、運轉暢通、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學校治理機制,基本構建起以法治為核心的區域教育治理體系,推動了區域教育治理的現代化。
簡政放權,讓政校權責科學“歸位”。早在2014年,青島市就制定了學校權限下放清單,將副校長聘任、教師選聘等4方面14項管理權限下放給學校。2017年出臺的《辦法》,依法界定政校權責,固化簡政放權改革成果,明確了學校在課程實施、招生、教師選聘、經費管理等方面的職責及有關權限的運行原則,推動學校法人主體地位的落實。
《辦法》的出臺使得教育行政部門從瑣碎、直接的行政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精力謀長遠、促發展。辦學自主權的下放為學校根據特色化、個性化發展需求統籌配置經費、設施、教師等資源,制訂招生等教育教學改革政策提供了保障。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近三年來,僅市教育局直屬學校自主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崗位人才和公費師范生194人,占新補充教師總數的40%以上。在經費保障方面,2017年青島市教育局將學校基礎設施修繕、設備購置、圖書選購、教師培訓等專用資金1.2億元,一次性分配至各個學校,有利于校長統籌資源,提高教育管理效率。辦學自主權的下放促進了學校的多樣化特色發展和內涵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辦學覆蓋面達到68.5%,涌現出了一批以外語、美術、人文、科技、海洋為特色的普通高中;入選省中職學校品牌專業建設項目達到20項,成為山東省入選數量最多的城市。
多元共治,推動學校自主管理機制建立。2014年以來,青島市以全面推進新一輪章程制訂和社會多元參與的學校治理機制建設為突破,開始了現代學校制度的探索。《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章程在學校發展中的統領作用,對校長辦公會、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學生會的人員組成、職責權限和議事規則等做出規定。如《辦法》規定,“校務委員會由校長和黨組織負責人、教師、家長和社區代表等人員組成,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吸納學生代表參與,中等職業學校還應當吸納行業、企業代表參與。學校可以根據需要,邀請專家學者、法律工作者、社會知名人士或者杰出校友擔任校務委員”,“學校章程、發展規劃、年度計劃、重要的教育教學事項,應當經校務委員會審議后,提交校長辦公會審定”。
“增減”并舉,讓學校放開手腳辦學。《辦法》按照到位而不越位的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政府有關部門的教育職責,建立學校規劃建設、經費與編制、校園安全聯動機制。以校園安全為例,聯合公安、食藥監等21個部門成立了教育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建立了預防學生溺水聯席會議制度、反校園欺凌聯動機制等規章制度,推出校園專職保安隊伍,有效解決了校長的后顧之憂。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學校的干擾,青島市在西海岸新區開展“負面清單”試點,學校連續3年考核優秀并且不觸犯清單列明的禁止性條款和學校安全等問責條款的,可以自行選取參與的檢查評估項目和活動,賦予學校更大的選擇權,讓校長安心辦學。
“寬嚴”相濟,讓教師執教有法可依。2016年以來,青島市在《辦法》草擬過程中,回應廣大校長和教師呼聲,堅持育人為本,明確了學校師生權益保護和爭議解決基本制度,保障師生陳述、申辯、申訴等權益,并率先對學生懲戒作出規定,提出“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情節嚴重的,視情節給予處分。學校的懲戒規定應當向學生公開。”讓教師育人于法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