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

山東省現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33576所,在校人數1543.5萬人。近年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山東省深入實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著力推進教育公平,創造了一批在全國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破解了一批群眾關注的民生難題。學前教育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在城鎮居住區幼兒園規劃建設、無證幼兒園專項整治、公辦幼兒園機構與人員編制核定等方面開拓創新;義務教育堅持雙輪驅動,率先實施消除大班額工作,強力推進全面改薄,著力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創造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山東樣板”,典型做法入選《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推動普通高中積極穩妥應對高考綜合改革,為全國高考改革平穩推進貢獻了山東智慧。
強化政策引領,健全完善頂層設計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近年來連續出臺“重磅”政策文件,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進行系統謀劃和整體部署。2017年9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發〔2016〕40號文件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進行了部署,提出了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發展的新目標、新要求。2018年3月,印發《關于加強高中階段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全面推進高中教育改革發展工作,促進高中學校特色多樣辦學,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2018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將學前教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和新型城鎮化考核,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目錄,推動學前教育保基本、促公平。
強化資源供給,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持續擴增學前教育資源。連續實施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堅持普惠公益,多渠道加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通過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對歷史遺留的居住區配套幼兒園集中整治、農村幼兒園改造提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等渠道,大力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2018年以來,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303所,新增學位89.7萬個。開展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成立由省政府副秘書長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整治工作小組,共同推進整治工作。7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于杰副省長針對居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及專項整治工作做典型發言。
積極破解義務教育“農村弱”“城鎮擠”。2014年啟動實施全面改薄工程,覆蓋15個市111個縣(市、區)9579所學校,累計完成投資517.47億元,竣工校舍面積2380.08萬平方米,完成設備購置88.16億元,“全面改薄”項目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要求。2015年在全國率先啟動解決城鎮大班額工程,圍繞“人”“地”“錢”等關鍵要素,強化財政投入、用地保障和教師配備。累計投資1600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3684所,新增學位308萬個。義務教育中小學大班額比例由2014學年度的19.77%降至6.69%,超大班額基本消除,并建立了大班額長效防控工作機制。
優化高中教育資源配置。指導各地開展高中選課走班,修訂完成《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考慮到選課走班教學需要,要求按照每4個班增加1間教室比例設置選修教室,每個教室配備學生儲物柜。全面啟動高中學校消除大班額工作。2015以來,全省共完成投資405億元,新建、改擴建高中學校255所,新增學位39.5萬個,起始年級已基本消除了大班額問題,有效保障了新高考下高中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
強化規范運行,學校管理更加優化
強化幼兒園辦學行為監管。建立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每5所幼兒園配備一名專兼職督學。嚴格幼兒園準入管理,在全省全面開展無證幼兒園專項整治。截至2019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無證幼兒園整治,全省10342所無證幼兒園,準入5695所,取締4647所,提前一年半完成目標任務。整治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印發通知嚴格要求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制定出臺了小學一年級語文、數學學科“零起點”教學標準。頒布了《山東省幼兒園分類認定標準》和《山東省幼兒園分類認定評估細則》,對幼兒園實行分類管理。
創新優化學校管理體制。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改革,推進招生培養、教師資源、課程建設、教學研究、教育資源、家長資源“六個統籌”。建立縣域“結對幫扶”網絡,發揮城鎮學校資源優勢,輻射帶動鄉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提高辦學水平。目前,共結成4427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幫扶對子,實現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制定《山東省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學校管理底線,構建起學校管理標準化體系,組織學校對標研判、依標整改。建立義務教育滿意度調查分析制度,連續三年對137個縣(市、區)學生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指導各地改進工作不足。
完善高中選課走班管理。為適應新高考改革管理要求,山東省教育廳印發《山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和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的通知》,指導普通高中學校開展選課走班試點,科學設計綜合評價具體內容,從組織、經費、隊伍、技術、監督等方面保障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根據學校綜合評價工作需求,開發設計了普通高中選課走班省級平臺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并與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體質健康監測系統、教師信息系統進行了數據對接。指導各地根據選科結果,測算分析學校課程、校舍、師資、設備,逐項整改,確保選課走班教學順利開展。
強化教學改革,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加強德育課程建設。編制出臺《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評價標準》,繪制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版圖“行走齊魯”,組織評選十大研學旅行示范課程,獲評國家級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累計達28處。制定《山東省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指導綱要》,率先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三個學段全面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2個德育案例獲評教育部優秀德育工作經驗,向全國推廣。
加強勞動教育。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山東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主渠道作用,分學段明確了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主要內容、實施路徑和評價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推進家校協同教育,組織編制了面向各學段家長的家長教育課程指南,啟動實施了鄉村學校家校共育種子教師萬人培育計劃。
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和高中特色多樣辦學。組織開展優秀教學成果培育,啟動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和推薦申報,2018年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山東49項成果獲國家獎勵,總數排名第二,獲獎比率高于全國近20個百分點。
部署省級高中特色多樣辦學試點工作,61所普通高中與高等學校聯合育人試點、48所新型數字化高中學校建設試點、36所高中學校辦學自主權改革試點、10所綜合高中試點,推動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多樣發展。建立多元特色辦學評價制度,委托北京師范大學等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開展高中發展質量評價,構建基于“標準-評價-改進-提高”的教育教學質量診斷、改進系統,推進高中教育科學發展、內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