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逐漸趨向成熟的狀況中,行政事業單位在其中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與變革,尤其在辦公設備種類的不斷豐富下,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也在不斷增加。眾所周知,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講,通常不具備盈利性,其工作價值也不同于常規的市場經濟貨幣形態所對等劃分,它屬于國家機構的分支所在,其資金的支出極大地依賴于國家財政部門的資金撥放,因此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就顯得十分必要,同樣也是本文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關鍵詞:市場經濟;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財政部門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
近年來,全國各地地區政府的財政實力與地方經濟實力不斷突飛猛進,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有企業形式,以開放性的原則增設對于教育、科學、衛生等領域的社會服務職能,其中的工作體制越來越完善,設備越來越先進,固定資產的增設成為必然趨勢所在。為了能夠不斷提高這些設備在行政工作中的職能質量,滿足社會發展所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也就具有一定的意義所在。因此,在其中的意義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因為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事關到單位的生產力與生產職能所在,它提供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物質基礎。其次,由于采購固定資產所用到的資金皆來源于國家財政部門的撥款,所以在財務管理上就要具備嚴格的規章制度,確保這些固定資產不會因為部分人的貪腐而遭受流失的跡象,更因為如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在節省財政支出、提高財政管理質量、緩解財政支出壓力上也就具有顯著的作用所在。最后,在很多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采購中,許多采購員工在上報財務報表之際,“虛報”現象十分普遍,這種現象必然會對國家財政則撥款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所以在這種現狀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減少國有資產浪費支出、提高財政監管力度中也就具有了相當顯著的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管理現狀
(一)缺乏規范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
眾所周知,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中,多以具有服務性和公益性為主,這些資產的運轉目的主要是針對社會效益進行服務,并非以市場經濟效益為主。但是也正因為如此,這些社會效益的量化便具有了一定的困難,更有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上缺乏應有的管理制度,既沒有對于購置固定資產做好基本的財務賬目,也沒有在內部應用資產的使用上進行記錄統計,更沒有定期對這些固定資產做好基本的盤點管理,非常容易使大量的固定資產存在過多的報廢、浪費現象,無法充分地發揮出固定資產應有的使用職能。這些現象的產生不可不謂是對國家財政部門撥款購置固定資產的浪費行為,也為行政事業單位在運轉中帶來了極為顯著的負面影響。
(二)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極為嚴重
同時,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門在其中的協管管理十分重要。比如,在購置固定資產中,對于購置金額與購置數量進行細致的核算,同時需要明確購置渠道應有的購置資質,確保固定資產的合格性與使用性能。而在日常的固定資產管理中,因為其公益性與無償性的特點,必然要對其構建完善的管理體制與維檢制度,確保這些固定資產在日常的管理與維護中保持應有的使用性能。但是往往許多事業單位在這兩個方面的做法十分欠缺考慮,就購置固定資產而言,不同部門之間應盡的工作沒有做到位,固定資產的資金更是從其中產生著“中飽私囊”“以次充好”的現象,同樣在日常的管理與維護之中缺乏應有的管理體制,更有許多領導者因為缺乏應有的固定資產重視意識,導致固定資產隨意變動,利用固定資產謀其私利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極為普遍且嚴重。
(三)固定資產賬面與實際嚴重不符
對于固定資產賬面來講,顯然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其中缺乏應用的準確性,比如在成本支出中所涉及的費用種類十分多,不僅包含固定資產應有的價格,同時在運算費用、保險費用以及安裝等多種費用上由于其核算較為復雜的因素,事業單位普遍聽從參與購置的人員一面之詞上報國家財政部門,還有很多購置過程中會因為數量而進行折扣核算,購置人員在折扣方面的上報也寫得不清不楚,甚至干脆將折扣取消,從中吃到了一定的“回扣”:也有很多核算中因為對固定資產沒有及時記賬,再三推脫,產生的賬面與實際支出存在嚴重不符;還有對固定資產的經營收入干脆直接虛報,逃避對應的財稅監管,使會計核算在其中徒有其表。
三、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規范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首先,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按照使用途徑進行分類,同時對每一個固定資產做好基本的代碼劃分,方便分類管理,針對每一個代碼來直接對應相關的固定資產,根據每一個種類的固定資產使用來完善管理制度;其次,在其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化管理,確保固定資產在購置、使用、借出、歸還、檢查、維護、修理等環節有著明確的記錄,既要保障固定資產在購置中所產生的成本支出明確,又要在日常中確保每一次的應用都要透明化、公開化,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化管理中可以采用相關的管理軟件進行管理,并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固定資產的管理規范性、嚴格性、制度性。
(二)提高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督管理力度
為了能夠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現象,必須要對于固定資產要有著基本的監督管理體制。比如,在日常中的固定資產使用上,要做好全程監管,并落實責任制度,一旦固定資產在取回出現任何問題,由使用人承擔責任,這樣一來可以極大地減少部分人員在使用固定資產之際沒有保護好固定資產,使其產生報廢、損壞而無人問津;同時,在日常的維護與管理中要做好基本的清查盤點,每一個固定資產每天都要保質保量的送返,如果在其中的固定資產維護管理中出現任何問題,必須根據問題的來源進行徹底調查,分析問題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去解決這個問題,全面保障固定資產在使用、管理上的管理質量。
(三)構建資產清查制度并培養責任觀念
資產清查制度的建立與日常監督管理有所不同,因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一直具備一定的動態性,尤其是在很多領導的上任、離任之際,原有的固定資產數量也會產生變化,剛才也提到部分領導因為謀求利益、盲目追求人情而置于固定資產的擁有合法性不顧。因此,構建對應的資產清查制度便具有十足的必要性所在。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要定期對所有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同時要對于固定資產在管理現狀與管理質量上進行抽查,明確核對相關的數據資料,確保資源與實際相符,針對那些說不清道不清的來源去向要進行嚴肅處理,尤其是針對部分領導人離任之際,要根據核查制度去協助領導做好固定資產移交手續,保證離任后的固定資產數量符合應有的實際狀況,最大化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所發生。同時,每次新領導上任之際,組織領導與全體上下不斷去學習、培訓應有的責任觀念,在其中通過建立資產管理與業績考核進行雙重考核的制度體系,不斷提升每一個人的法制觀念,還要能夠時刻接收群眾的監督,吸取群眾反映意見,對于領導的年終考核中也要與資產管理績效做好全面核對,只有行政事業單位形成從上至下的保護固定資產意識,才能夠確保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在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面面俱到、落到實處的管理責任。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關系到國有資產利益所在,同樣也關系到事業單位在其社會公益性的性質發展與工作質量所在,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完善應有的管理制度,并設立監督管理體制與資產清查制度,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建強,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與研究[J].經濟師,2006(9):206.
[2]李正平.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淺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11):17-18.
[3]段俊梅,田曉強,馬伯永,etal.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2(8).
[4]段俊梅,田曉強,馬伯永.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C]//北京機械工程學會優秀論文評選.
作者簡介:
張華,中牟縣財政局,河南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