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 朱琴 李明媚


摘要 目的:探討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全科醫生規范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實施社區全科醫生規范管理。管理前后分別對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結果:經全科醫生規范管理,入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規范管理前得到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全科醫生規范管理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社區醫院予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社區;糖尿病;全科醫生;規范管理
糖尿病是當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會導致多種臨床癥狀與并發癥的出現[1]。針對發病患者,在確診后需要及時對其實施有效的治療,并注意強化管理。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完善,社區全科醫生開始在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與管理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本組研究中,以本社區部分糖尿病患者為例,探討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全科醫生規范管理的應用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54 - 81歲,平均(59.12±0.15)歲;病程1-9年,平均(5.85±0.15)年。本次試驗方案經社區倫理協會審核批準,并全程跟蹤本次研究。
方法:①建立健康檔案:對入組患者實施社區全科醫生規范管理,由社區全科醫師負責,對人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血糖水平、臨床病程、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進行詳細的登記,為每位患者建立各自的健康檔案,對患者實施規范管理。②治療與用藥指導:對患者的臨床病情進行科學診斷與全面評估,為患者設計針對性治療方案。詳細告知不同藥物的服用劑量、服用方法、用藥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服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并嚴格遵照醫囑按時按量用藥。③日常規范管理:全面了解不同患者的飲食特點、日常作息習慣等情況,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并幫助患者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戒煙、戒酒。另外,鼓勵患者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參與一些體育鍛煉,包括慢走等,以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④心理與情緒管理:醫生要注意留心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心理和情緒變化情況。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并對其實施必要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幫助患者客觀認識疾病,對醫生予以足夠的信任,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其治療和管理的依從性。⑤隨訪與監督管理:全科醫生注意與患者之間保持密切的交流,并負責對患者實施定期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變化情況,血糖水平與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及服藥情況等。通過交流與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作息情況、血糖水平控制情況等。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日常習慣,并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對于存在問題的患者,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調整日常習慣等。
觀察指標:對入組患者均實施3個月的規范管理,管理前后分別對患者的血糖水平與代謝狀況進行檢。血糖水平相關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于早晨抽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抗凝后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代謝狀況觀察指標包括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指導患者排空尿后大量飲水,1h后采集7mL尿液,離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尿液利用分析儀進行檢測[2]。
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所使用的數據處理工具SPSS 19.00軟件,利用(x±s)形式表示入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管理前后數據比較實施t檢驗。檢驗各組數據比較的P值大小,檢驗水準α=0.05,經統計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不同時間患者血糖水平:經全科醫生規范管理,入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較規范管理前得到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測結果見表1。
不同時間患者代謝情況:經全科醫生規范管理,入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規范管理前得到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測結果見表2。
討論
目前,在社區居民中,存在數量巨大的糖尿病患者群體。糖尿病作為常見慢性疾病,病程較長,臨床危害大,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等產生極大的影響。
積極做好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管理,是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內容[3]。經本組對比研究發現,經全科醫生規范管理,入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規范管理前得到顯著改善,說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全科醫生規范管理效果顯著。考慮到糖尿病的患病原因與患者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等關系密切,且為數不少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在對患者實施規范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社區全科醫生從多方面出發,對患者進行指導和監督、管理。在本組研究中,在對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社區全科醫生即首先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實際情況進行了解,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檔案。之后,在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指導其科學用藥等,進而獲得更好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另外,在規范管理中,全科醫生還注意針對不同患者的飲食特點、生活習慣、運動情況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管理[4],從而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和運動習慣,更好地保證患者的健康。整個規范管理過程中,社區全科醫生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況、臨床病情、心理狀態等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包括用藥管理、心理指導、生活指導等全方位的指導與管理。進而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與管理,嚴格遵醫囑用藥。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鍛煉習慣等,更好地改善自身病情,獲得理想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5]。總之,在全科醫生專業指導和監督、管理下,患者可以掌握更多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知識,注意科學用藥,維持良好心態,并逐步調整自身的日常習慣,進而實現自身血糖水平的顯著改善。
綜上,通過本組研究可以初步證實,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全科醫生規范管理可以取得十分理想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相關指標,效果確切,具備一定的社區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可可,趙秀麗,沈娟,等.上海市川沙社區2型糖尿病控制率現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6):544-546.
[2]蔣麗.淺談社區全科醫生在高血壓和糖尿病規范管理中的實際效果[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6): 124.
[3]楊華,夏慧玲,任利民,等.上海市社區全科醫生糖尿病腎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和管理能力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7,16(12):917-920.
[4]吳松華.社區全科醫生對高血壓及糖尿病規范化管理的應用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3):295-296.
[5]黃志彪.社區全科醫生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規范化管理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