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君
摘要:當前,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普遍實施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健康教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此同時,對幼兒的健康教育和科學生活習慣的養成成為幼兒園日常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如何開展健康教育?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從在日常行為規范中、落實健康教育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使健康教育顯現可感和在生活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發揮健康教育的作用三方面談談促進幼兒健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幼兒健康教育;生活習慣;習慣培養
隨著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幼兒教育工作獲得了很大進步。然而,經過實地走訪調查一些幼兒園后,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幼兒園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例如很多幼兒園和學生家長過分關注幼兒的智力發育,而忽略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幼兒的健康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本文中,筆者談談促進幼兒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行為規范中,落實健康教育的內容
幼兒園和教師開展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將之落實到幼兒的飲食、活動、睡眠、游戲等日常生活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給予科學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它有利于幼兒的生長發育和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和美好的品德。在潛移默化中幼兒擁有了好心情,自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例如,早上到幼兒園后和教師打招呼、和家長道別都是在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有的幼兒偏胖,教師就要鼓勵他多參加戶外鍛煉;有的幼兒有點挑食,教師就要引導幼兒飲食要營養均衡,這樣才能夠保持足夠的營養。另外,不同類型的活動要交替進行,在活動中還要教會幼兒學會與其他小朋友學會分享,即使再漂亮、再喜歡的東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也不能不告而取,學會和小伙伴們合作,從小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和合作精神。另外,幼兒園在制定行為規范時要考慮到不同年齡的幼兒的不同特點,不同年齡的班級應該制定符合本班級特色的班級管理和生活制度等。對于教師來說,要用科學的方法喂養幼兒,開水、湯飯要降溫后才能給幼兒食用;教師不擅自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幼兒要始終在自己視線范圍內;不讓陌生人接近幼兒等。
二、在教學活動中,使健康教育顯現可感
幼兒活潑好動,對外界事物好奇心強烈,同時他們十分喜歡做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除了休息之外最主要的活動。如果整天把幼兒關在教室而不讓他們參加游戲和玩樂,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游戲活動是促進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讓幼兒在寓教于樂中具體感知健康教育。因此,教師應該設計一些能跑、跳、追、趕、爬、躲、鉆等比賽游戲。
例如,教師設計組織動物換洞、捉迷藏等趣味性和競技性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體格,還能培養他們勇敢、機敏、靈活和堅毅等性格特征。通過設計球類和沙袋類游戲,通過拍、跑、跳、拋、擲等動作,促進幼兒大腦發育,鍛煉他們四肢的力量。在貓捉老鼠的游戲中,幼兒能夠嘗試扮演不同角色帶來的成就感、享受著童心和體會人性的美好情感以及學會了與人交往。總之,幼兒的健康教育應該充滿歡樂,保證學生各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三、在生活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發揮健康教育的作用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幼兒喜歡模仿大人,因此大人的一舉一動對幼兒的成長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積極或者消極作用。對于幼兒來說,父母是他們的啟蒙教師,父母的行為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幼兒。在學校生活中,師生關系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如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校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如果有把生活用品放到指定地點的習慣,那么幼兒也會逐漸養成把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玩具擺放整齊的習慣;父母如果喜歡讀書,那么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幼兒肯定不會熱衷打游戲或者打麻將;家庭成員之間如果謙讓、有禮,那么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就會播下與人為善的種子。在學校生活中,教師應該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幼兒,對幼兒多鼓勵和支持,尊重他們的不同意愿和需要,能夠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幼兒,將對幼兒的愛轉化為自覺的行為,關心幼兒的飲食起居、在學校的表現、與同伴的關系、活動參與情況和各種情感需要。其次,教師在與幼兒的交往中多使用微笑、點頭、撫摸、輕拍肩膀等肢體語言和動作,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教師對幼兒的關心、鼓勵或者不滿等。
總之,當前我國幼兒園的健康教育現狀并不令人樂觀,幼兒安全事故頻發。引起事故的原因除了來自幼兒外,與學校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也有關。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幼兒的體力較差加之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每天與幼兒接觸最頻繁的教師應該加強對幼兒的健康教育,使之成為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證幼兒在學校的人身和心理健康,爭取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社會滿意,家長放心。
參考文獻:
[1]徐金鑫;丁彩云.陳鶴琴幼兒健康教育思想及現代啟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01):93-96.
[2]楊璇;席小莉.21世紀我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研究可視化分析[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1):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