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寶麗 邵玉鵬
在教育環境發生變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更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幼兒教師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職業群體,其教育對象為3-6歲幼兒,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具有可塑性強、愛模仿、好奇等特點。多項教育研究和實踐證明,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甚至對幼兒的一生發展產生長遠影響。因此,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做好學前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幼兒園的一線教師年齡集中在22-30歲之間,為了打造一支蓬勃向上的教師隊伍,園所以積極心理學為支撐,在教師心理建設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個立足”和“一加一減一提高”的教師心理建設模式和策略。
立足園所發展 ?夯實“心”基礎
充分認識教師心理建設的必要性,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既是教師發展的需要,也是園所發展的需要。我園將教師及幼兒心理健康建設納入園所發展規劃,由園長和各部門負責人共同負責,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并解決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問題。設置心理健康服務崗,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定期為需要的教師提供心理服務。加大心理建設投入力度,引進成熟的“共情能力”課程培訓,為教師創設溫馨的“心靈之家”,購置心理自助書籍、健身器材等。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為教師心理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立足教師成長 ?分析“心”原因
本著“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的原則,園所一方面通過教師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對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摸底測查,掌握教師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分析甄別出現的問題究竟是師德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比如,我們發現,在實際工作中,青年教師在集體環境中引導個別兒童時,往往有暴躁傾向,甚至出現一些不太恰當的言行。對此,園所進一步與教師進行談心式座談,“幼兒教師一詞對你意味著什么?” “工作中你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說說你和孩子們的故事。”……通過簡單而精心設計的問題,把握教師的職業觀和教育觀。根據實踐我們發現,排除師德態度問題,結合前期的心理測評、性格測試,由教師心理導致的行為問題有三種成因:一是教師性格急躁,情緒不穩,欠缺情緒管理能力;二是新手教師經驗不足,缺乏教育策略;三是有心理壓力。據此,我們制訂有針對性的心理建設方案。
立足立德樹人 ?充實“心”能量
積極心理學提供了一種重新認識和改善教育問題的視角,其面向發展的角度幫助人們喚起潛能,獲得快樂、成功和幸福,非常符合新時代幼兒園教師的成長需要。依據這一理論指導,我園采用了“一加一減一提高”的心理建設策略。
一加,即塑造積極的職業人格。積極心理學認為自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來自個體內部系統地提高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我園通過“積極心理資本建設”“教師情緒管理”等一系列體驗式學習培訓,激發教師深化對自己的認識,改善溝通模式,讓青年教師保持樂觀積極的工作態度,引導教師遇到問題學會冷靜不沖動,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同時,黨支部從思想建設入手, 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開展“黨建帶團建”系列活動。雙管齊下,讓教師重新認識自己和職業生命的意義,塑造積極人格。
如在體驗式活動中,全體教師回憶學生時代遇到的恩師,強化感恩之情;講述三件幼兒為自己做的令人感動的事,享受作為教師的自豪和幸福。這些來自教師自身的積極情緒體驗,對樹立教師持久的教育理想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一減,指針對教師的壓力狀況適當減壓。研究證明,優美的自然環境能改善人的認知、情感以及壓力水平,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園把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文體活動盡可能地安排在大自然中進行。如公園里讀書交流、水長城戶外拓展、景山公園運動踏青、農科院綠棚插花等,讓教師全身心融入自然之中,體會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的積極情緒,不僅使教師的壓力被釋放,還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幸福感。
一提高,指針對缺乏教育策略的青年教師重點提高師能。由業務領導帶領青年教師開展幼兒案例分析研討,找出具體可行的教育方法,讓她們在引導個別兒童時有章可循。同時,選取積極焦點解決的三句典型句式,推薦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強化自己養成積極正向的思維方式。
第一句,“問題同時具有正向功能”。適用于教師改善對待幼兒“問題”的態度。
教師評價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幼兒往往容易標簽化,傾向于消極的否定性評價,想通過反復訓誡來糾正幼兒出現的問題,忽視了幼兒正處于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所難免。“問題同時具有正向功能”引導教師換個角度重新建構自己眼中幼兒的“問題”。如有的幼兒到處跑、坐不住,正是幼兒精力旺盛、性格活潑的表現;有的幼兒愛說話,正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表現;有的幼兒愛告狀,正是幼兒有規則意識的表現。這樣一來,教師的心態更加樂觀,有利于積極尋求方法,達成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小張老師說:“當明明又亂跑的時候,我這么一想,突然覺得那個孩子變可愛了,就順勢安排他做班里的小小聯絡員,他做得可好了。”
第二句,“凡事都有例外”。適用于教師解決幼兒“問題”的成長目標。
從積極教育的視角看,教師發掘、研究幼兒的各種積極品質,并在實踐中進行擴展和培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的問題。因此,引導教師理解積極教育的內涵,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積極向上的力量和美好品質,可以說是一種觀念上的重要改變。“凡事都有例外”引發教師轉向“問題”的另一面,這些教師眼中的“問題”什么時候不發生?什么時候比較少?如小王老師抱怨班里的雙胞胎姐妹吃飯慢,嚴重拖延了班里的餐后整理進度。學到“凡事都有例外”后,小王老師開始沉思,回憶起姐妹倆吃面條和餃子的時候速度正常,原來姐妹倆吃飯并不“總是”磨蹭,在遇到愛吃的飯菜時、情緒愉快時、期待下一項活動時,姐妹倆的用餐速度就會比較快。接下來,小王老師要做的就是飲食健康教育、引發幼兒積極的情緒狀態、設置小驚喜小期待等一系列激發幼兒積極品質的活動。這種積極的態度和做法避免因找原因導致時間隱性浪費,朝向積極的成長目標,切實發揮了教育功能。
第三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適用于教師適時鼓勵幼兒的點滴成功。
幼兒的成長總是會讓教師感到意外,昨天還打人的孩子今天卻幫助了另一個孩子,剛才還心不在焉的孩子現在正專注地畫著一幅作品……作為教師,如果能及時觀察到幼兒的點滴成功,不用“你真棒”這類簡單籠統的肯定,而是采用振奮性的引導性提問“你是怎么做到的”鼓勵幼兒,會大大加強幼兒的成功感。當幼兒愉快地表達自己的成功過程,師幼雙方能體會積極情緒的碰撞和共鳴,有助于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教師團隊管理,對青年教師的點滴進步予以鼓勵和共情,可以促進青年教師的自我內在動力提高。為了培養教師正向積極的思維習慣,我園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精美的“心能量銀行記錄本”,記錄每天自己運用積極正向思維的事件、感悟等。一段時間下來,教師反饋說:“漂亮的本子記錄美好的事兒,讓我覺得生活越來越開心了。”她們還把這個方法運用在班級管理中,讓幼兒記錄自己的“心”能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幼兒園)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