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活動中的問題,體會所學知識的價值。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每個綜合實踐活動都有主題情境圖,探究體驗活動,有些還設計了拓展活動,蘊含了豐富的核心素養培育素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很好載體。現以一年級綜合實踐以下5個內容為例,談談筆者對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注重活動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1.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我們身邊的數》是通過對校園中的學習、活動等現實情境進行觀察,發現身邊有許多的數,根據這些數,可以思考一些數學問題,感受到生活與數、生活與數學算式的聯系。
《環保小衛士》主題圖中主要設置了學生植樹與拾垃圾兩個方面的內容,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分類及思考一些數學問題。
《有趣的數》是讓學生用100以內的數,玩抓豆子猜數、摸卡片擺數、看表格填數、調查校園里的數,感受數學中數字的趣味性,以及數字與生活游戲的聯系。
《圖形拼組》是在學生認識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其目的是,通過剪、擺、拼、數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分一分》指在讓學生運用分類整理的知識解決雞、鴨分欄喂養的問題,積累分類與整理的經驗,感受分類與整理的應用價值,初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2.聯系單元知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每個綜合實踐活動,都結合單元所學知識,開展聯系生活的應用訓練。如《我們身邊的數》,是學生學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之后而設計的活動。在活動中,設計了《玩一玩》活動,如果班級學生較多,可先安排學生分組活動。這個活動指在鞏固1-10的讀數和數序及得數是10的加法。通過跳讀“2,4,6,8,10”體會其中蘊含的規律性。
《環保小衛士》是學生在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之后編排的。在活動中,設計了算一算的活動。要求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觀察角度不一樣,寫出的算式就不一樣,如觀察的是數,可能得到算式是5+8=13,8+5=13,13-8=5,13-5=8。
《有趣的數》是學生在學習了100以內數之后進行安排的,活動安排富有趣味。活動前先引導學生復習100以內的數,重點從數數、數的組成、數的讀寫、數的大小比較開始,為活動做必要的準備。活動中要玩抓豆子猜數時,學生要用到數數方法進行驗證,從而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在摸卡片擺數時,老師可以先示范再自由活動,任意摸兩張卡片說:“要想擺的兩位數大,該怎樣擺?”然后開展兩人擺數比賽,使學生理解要想擺的數最大,需要把大的數放在十位,小的數放在個位。
《圖形拼組》是學生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基礎上展開的。其目的是通過剪、擺、拼、數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活動之前,可先呈現一些平面圖形的圖片,讓學生辨認各是什么圖形,為學生剪、拼作一些準備。
《分一分》是學生學習了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分類與整理》之后安排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分類的方法,安排了三個活動:如按種分類、按大小分類、按種和大小分類,活動可把102頁上的雞鴨剪下來,現場用圖片分類,可將活動落實到實處,鞏固深化理解本單元的知識,體驗本單元所學知識的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四能”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這五個綜合實踐活動,都注重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練習,訓練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的意識,即創新意識的培養。
如《我身邊的數》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要求學生提問:我排第幾,我身后有幾個同學?參加跳繩的同學一共有多少個?又安排了“算一算”的活動,讓學生發現我們小組有5本故事書,3本科普書,一共有多少本書?
《環保小衛士》安排了算圖寫算式與想一想,算一算內容,學生在分析數學信息時,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如生1:我收集了9個塑料瓶,生2:我車里裝了11個塑料袋。生3:我拾了6個塑料瓶,7個塑料袋。生4:我們一共拾了多少個塑料瓶?
《有趣的數》中抓豆子猜數,學生抓豆后問:我抓了多少粒?這一個過程既有提問的練習,也有猜想驗證的練習,是創新意識培養很好的形式。擺卡片時問:我第1次摸到的是5,放在哪一位上呢?放好后,問:哪一個數較大呢?
《圖形拼組》活動中,拼完后問:你拼的圖形像什么?在你拼的圖形中,用了哪些圖形?各用了幾個?
《分一分》在按種類分好后,問:雞和鴨一共有多少只呢?在按種類與大小分時,可提問:小雞比小鴨多多少只?還可以怎樣分?
三、聯系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運算素養。
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如《我身邊的數》在玩一玩中,我們來湊十,生1:我出6,生2:我出4。這樣的活動,很好的鞏固了10以內數加減法的算理與算法。如《環保小衛士》中看圖寫算式與解決問題,也可以訓練學生的運算意識與能力。如我們一共拾了多少個塑料瓶?用9+6=15計算。如在《分一分》中,可用加減法分別計算雞和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比小鴨多多少只?
四、聯系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其它素養。
在數學活動中,結合素材,有機參透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如《有趣的數》在“抓豆子猜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了數的大小與數的多少,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在猜想與驗證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推理能力。如在《分一分》活動中,通過學生分類活動,可讓學生感悟分類思想,即滲透數學抽象素養的培養。在這五個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活動的拓展思考,如《分一分》活動安排了一個交流收獲活動: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分類?并通過學生思考與例舉指出書柜中的書分類擺放便于查找,餐具柜里的餐具分類擺放方便取用,達到學以致用,學科立德育人的目的。再如《環保小衛士》提出問題:保護環境我們還能做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活動思考,生1:少用一次塑料袋;生2: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這些問題,助推了學生的深度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外,還學會通過數據分析,理解生活中的小事。
總之,西師版教材綜合實踐課結合單元所學知識,精選了綜合實踐生活化內容,蘊含了豐富的核心素養培育素材。編制注重情境生活化、趣味化、板塊化。探究活動安排具有層次化,既有認知層面的復習鞏固,也有核心素養發展的活動設計,兼顧城市、鄉村學生活動開展的實際,兼顧教師素材準備困難的實際,規劃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素材,使一線教師上課感受到素材的現實性,組織操作的簡易性。促進學生在經歷實踐探索過程中,核心素養能得到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