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霞
2015年3月26日,筆者跟中國石油報楊孜孜主任合作采寫的《發展,也需收縮之道——從長城鉆一逆勢扭虧為盈看企業市場應變能力》一稿刊發,并獲得當年石油記協好新聞獎。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收獲,則是在跟隨有著豐富采寫經驗的楊主任采訪過程中獲得了思維方式的轉變。
整理這次采訪的收獲,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行情淘寶——從石油危機中尋覓線索
石油行業的從業者也許對2014年當年席卷全球的低油價沖擊不陌生。2014年下半年開始,受世界經濟疲軟、歐佩克不減產協議、地緣政治沖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由100多美元的高位突然遭遇斷崖式下跌。自那時起原油價格一蹶不振,到2016年1月跌破了30美元/桶,成為近12年來原油的最低價格。至2016年年底,原油價格仍然在每桶50美元左右浮動。雪上加霜的是,專家推測,這一低油價形勢將會持續五六年。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低迷讓全球石油工業遭受沉重打擊,石油公司經營面臨巨大困難,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相關公司更是舉步維艱。
石油業內人士均對當時的情況感到悲觀,世界經濟短期內難以走出困境,低油價持續的時間會比人們想象的時間要長,全球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均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油價暴跌后,國際知名大油田服務公司同樣遭遇毀滅性打擊。以2015年前三季度為例,國際四大油田服務公司的凈利潤不足2014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除斯倫貝謝抗打擊能力較強,實現盈利外,其余3家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國際大型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小公司就更加前途未卜。
原油價格遭遇腰斬對石油行業來說是一個突發性的事件,但這樣的突發事件,也容易讓人清醒地看到暴露出的問題。因為在石油市場行情一直向好時,較好的經營業績會掩蓋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當行情一路下行時,這些問題就會水落石出,突顯在企業面前。從危機中看到企業的癥結,并有機會實現調整,這也許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帶給我們最積極的影響。同時,這是一個行業重新洗牌的過程,在油價沉浮中有的企業熬過寒冬,輕裝上陣,在新一輪機遇面前大顯身手。也有的企業,在這場寒冬中舉步維艱,員工生活質量下降。這場石油嚴冬讓筆者思考如下問題:企業是否擁有抵御這場嚴冬的能力,如何調整企業經營策略才能熬過這場低油價風暴?經歷這場讓多數人感到悲觀的油價寒冬,企業能夠學到什么,有哪些對策經驗?有哪些變化?在低油價的新常態下有哪些長期發展策略?
素材淘寶——從司空見慣中挖掘新聞
2014年底,筆者收到了長城鉆探工程公司鉆井一公司(以下簡稱長城鉆一)一篇通訊報道。講述的是單位在經營困境中引入現代經營理念扭虧為盈的經驗。筆者對稿件中談到的經營理念、經營措施甚至一些數據很感興趣,比如企業提升發展質量,由“虛胖”轉為“精壯”;鉆機規模瘦身,從近百部減到71部;單井創效能力提升,從-3%到15.5%。從這些數據和用詞可以看出,這個公司在嘗試創新以應對這場危機。
從這篇稿件中透露出的信息,吸引了筆者。比如,中國石油旗下的鉆井行業的生存困境如何破解,這個行業出路究竟在哪里。與之相關的背景是,中國石油從2013年開始壓縮投資規模,內部市場進一步放開,關聯交易工作量減少,鉆機供過于求已呈常態化。長城鉆探工程公司是集團公司五大鉆探公司之一,其旗下的鉆井一公司有著40多歷史,不可避免地遭受沖擊。同時,老國企生存困境在石油行業中具有代表性。比如,經營負擔沉重:承擔著歷次分流富余人員的接納和安置工作,冗員富余,機關臃腫;作為鉆探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分擔著上級的經營壓力和較重的生產經營指標;專業化整合后,剝離出鉆井液、固井等骨干專業,業務只剩下鉆機服務,專業發展空間受限等。另一方面,這樣的老企業還要面對經營環境的新常態:甲方投資速度放緩,工作量大幅減少,服務價格下浮,企業人工成本上升,已經成為制約鉆井行業發展的瓶頸。作為資金和人員密集型的鉆井行業,長城鉆一的龐大規模曾讓人羨慕不已,但現在,這個龍頭企業出現了連續虧損。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城鉆一轉換經營思路,努力嘗試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經營轉身。
筆者采訪和收集到的素材中,有背景,有企業面臨的困難,有企業尋求生存發展的措施,相對來說,資料比較完整。但如果報道僅限于此,這頂多是浩瀚的海洋中激起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已,并不能回答這個行業關注的問題。
觀點淘寶——在素材基礎上標新立異
如果依照原有的報道方式,就沒有擺脫報道企業典型經驗的模式。筆者認為,從帶有普遍性的事件中收獲對整個行業的思考和啟發,應該是報道應該達到的較高目標。
在與報社楊孜孜主任溝通中,他對這個話題也很感興趣,當時就提出一個觀點,企業在市場驟變的環境中,要善于收縮,在“瘦身”的同時,加強“肌肉力量”。這個觀點,跳出了常規企業宣傳報道的視野,立刻讓這篇報道具有行業思考的視角。
經過楊主任指導,筆者從采訪中不斷提煉出以下幾個觀點:以市場變化進行自檢,減肥瘦身主動收縮體型——不能改變環境,就要改變自我來適應環境;以市場研判支持決策,有進有退合理收縮“戰區”——不求工作量的外在規模,而是靈活優化工作量的內在質量;以市場規律強化管理,加強預算科學收縮支出——不再把管控成本的重心放在過程中死摳,而是前移到定額的精密測算。
單從觀點提煉的過程中,筆者就獲益匪淺。整個采訪和再梳理過程,自然成為思考能力提升的過程。因此,觀點是建立在大量獲取素材基礎上的,提煉觀點的過程,也是立意升華的過程。
思維淘寶——對鉆探行業的借鑒與思考
低油價下,有幾個問題始終困擾著筆者。第一個問題是作為中國石油工程技術企業處于產能過剩的過度競爭狀態,面對突如其來的行業打擊,中國石油工程技術企業到底有沒有生存的空間?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企業轉型、技術創新都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應對這場危機?這些企業是否能夠挺過來?從以往幾次石油危機來看,這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這對于石油工程技術企業來說,必須經歷一番陣痛和重生。也許有的企業僥幸度過了危機,但更多的企業會從這場曠日持久的低油價中學到更多,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無疑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第三個問題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行業危機,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好預防?
這次采寫經歷了幾易其稿的過程,經過艱苦的沙里淘金,筆者在思維方式上實現了轉變。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席卷全球的石油行業的危機中,石油企業整體受挫。在這樣的環境中,有的企業善于審時度勢,雖然經歷蕭條,卻在這種逆境中實現經營業績和管理能力的雙提升;有的企業由于沒有做好準備,在這種環境中發展受到影響。比如,長城鉆探尼日爾項目部2014年發展巔峰時期具備年鉆井百口、三百口新井投產及修井服務能力,用工總量最高達1414人。而在低油價時期,每年只要一兩部鉆修井機,市場就達到飽和。這個項目推行的“下沉一級,靠前指揮”管理模式度過最艱苦的時期。鉆井二公司眼睛向內苦練內功,把管理的基層隊伍打造成安全優質高效獨立運營鐵人式基層隊,實現創效能力的提升。在整理這些案例時,新思維幫助筆者厘清了思路,自然也助于提升深度報道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