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君
一、南寧市西鄉塘區鄉村旅游建設存在的不足
1.對城區鄉村旅游地資源稟賦條件沒有正確的認識
鄉村旅游經營者對西鄉塘區旅游資源狀況評價不客觀,不正確,存在對現有的香蕉林、火龍果園、養殖場略加整理,便以為是開展鄉村旅游的旅游區,對自然的鄉村風光、清新的空氣不珍惜,而是不根據實際情況,開發建設碰碰車等娛樂項目。
2.旅游服務配套設施滯后
首先,交通仍然是重要的制約因素。通往鄉村主要景區景點公路等級較低,交通網絡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其次,現有的旅游服務設施遠不能適應旅游產業的發展需求,景區(景點)的接待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賓館酒店參差不齊,旅游接待檔次不夠高;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游工藝品開發少且單一,不成規模,游樂設施也少,無法提高游客的興趣;再次,部分鄉村旅游區水電供應、排水排污渠道不正常。
3.產品單一粗糙,雷同現象突出
目前城區鄉村旅游多集中開發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開發項目多為觀光果園、垂釣園等、騎馬場等。以“美麗南方景區”為例,許多鄉村旅游活動只是“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或者吸引附近像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財經學院等高校大學生來進行燒烤等,活動內容雷同,品位不高,產品更新緩慢,導致游客滯留時間短,過夜消費少,消費水平低。
4.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在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很多從業人員都是當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旅游服務意識、商品意識以及開發能力,文化素質有待提高,觀念有待更新,組織、開發和管理水平不能適應新形勢的旅游開發需要。
5.鄉村旅游區內原住村民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鄉村旅游區引進外來商戶經營,原住村民一般只能從租金方面受益,導致原住村民眼紅商戶的經營利潤。根據很多鄉村旅游區游客反映,平時原住村民服務意識差,對游客的問路,很多村民不愛搭理,態度較冷漠,甚至與游客吵架的現象時有發生。
6.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滯后
鄉村旅游大多是經營到有一定規模與市場之后,才來規劃、規范。因此很多鄉村旅游風貌變更很快,總體品味不高,存在規劃滯后的突出問題。就具體鄉村旅游所在鄉鎮來說,缺乏個性的具體開發建設規劃。個體農民沒有能力先規劃再建設,工商資本有能力沒有意識,往往是拍腦袋作決策。因此,目前鄉村旅游雖然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但是總體品味不高,市場生存能力弱。
二、加快南寧市西鄉塘區鄉村旅游建設的幾點建議
1.踐行規劃先行,重視鄉村規劃編制工作
2015年11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關于改革創新、全面有效推進鄉村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建村[2015]187號),對當前鄉村規劃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要全面有效推進鄉村規劃,既提高鄉村規劃覆蓋率,又解決鄉村規劃缺乏實用性問題,必須在鄉村規劃理念和方法上改革創新。
因此,城區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因地制宜進行鄉村規劃編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尊重稟賦特征、尊重歷史傳承、尊重發展基礎,突出鄉村個性,凸顯差別化優勢,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一村一業”格局。
2.推進各部門聯動,做好服務設施配套。
發展鄉村旅游牽涉部門多,規范化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建議加強各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城區聯動和多行業支撐的發展格局。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最困難的是啟動階段的投入問題,為此精心選擇目標,匯聚全社會有限的資源,集中一點,重點突破,可釋放出無限潛力。目前,各部門在鄉村旅游建設方面,有著明確的目標與資源,妥善利用、謀劃好方案,可讓局部先行,如農業農村局的濕地公園建設、生態河道整治工程、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鄉鎮的村莊整治工程,文化和旅游局的路牌指示系統、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綜合示范村建設工程等等,如果這些集中到某點上,那么鄉村旅游大產業的基本格局就能加快形成。
3.積極探索“旅游+”模式,將鄉村旅游與扶貧有效對接
按照旅游企業就業幫扶、旅游技能培訓引導、旅游大項目建設帶動、鼓勵自主創業參與旅游服務幫扶脫貧一批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旅游+”模式,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通過旅游業的拉動、融合,增加旅游行業就業崗位,帶動貧困村旅游從業人員增加收入。一是積極開展旅游產業脫貧春季大行動,以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社區)為重點,大力發展休閑度假、養生、觀光旅行和以田園風光、民俗體驗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幫助貧困群眾發展和參與農家樂、漁家樂、農家賓館、休閑農莊等旅游產業建設。二是發動鄉村旅游企業采購貧困村農副產品,鼓勵一批從事特色手工藝品加工制作、綠色農產品開發的龍頭企業和專業村、專業戶,發展富有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制作精良、物美價廉的旅游紀念品、特色食品、土特產、手藝品等,走“旅游+民俗+特產”綜合發展之路。
4.點面結合,積極鼓勵村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
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助推扶貧產業,努力為貧困戶營造創業的氛圍、環境和條件,大力扶持農村致富帶頭人,在資金、技術和金融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戶收入。通過宣傳引導貧困戶發展旅游專業合作社或通過經紀人和能人牽頭興辦旅游中介組織、創建旅游專業服務組織等方式,提高貧困戶進入旅游景區企業和涉旅企業機會。根據各村的實際逐步培養形成旅游產品,發展水產養殖產業、養鴿產業、養牛產業等,同時,加快旅游產品銷售隊伍的建設,搞活農產品流通,大力培育市場中介組織,支持各種農民專業運銷聯合體、合作組織發展,積極發展經銷大戶和農民營銷隊伍。
5.做好鄉村旅游人才技能培訓工作
鄉村旅游區當地群眾要從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轉型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經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針對當前鄉村旅游企業用工綜合素質良莠不齊,加強對有意從事旅游行業工作的群眾的培訓是當務之急,可引入高校專家、旅游企業行家重點加強旅游經營知識、專業技能、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培訓,還要加強對負責鄉村旅游的鎮(村)干部、從事旅游經營的鄉村旅館業主、景區從業人員、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培訓。
基金項目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高層次人才科技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南寧市西鄉塘區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發展對策研究》(2019GCC03);南寧市西鄉塘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西鄉塘區“美麗南方”研學基地建設及新興旅游業態研究探索》(合同編號: 2018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