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子軒
摘要:畢業設計《生命的旋律》是以脫胎漆器工藝的形式來呈現的一組作品。作品的靈感來源于蘭花的花苞,借鑒參考了國蘭、建蘭、墨蘭的造型。作品主要表達一種我對生命的敬畏感,同時大漆深層內斂的特質也能更好得詮釋這一主題。漆器不僅能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讓欣賞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增強了其本身的趣味性。
關鍵詞:脫胎漆器 ? 生命 ?花苞
一、選題思路
漆的利用,最開始是從實用的器具開始的,如古代小的像酒杯、漆盒,大的像漆棺、屏風,以及現代彝族漆器的缽、盆、腕、杯、勺,均都是實用的器具。當然,漆器也是具有審美價值。比如楚墓出土的漆盾,皮胎上全都裝飾了精美的圖案,它的實用價值是用來防御敵人,但它的審美價值鼓舞了士兵們的士氣,傳遞出一股極強的精神力量。由于現在人們精神需求的提高,漆器的審美價值進一步提高,削弱了對實用價值的注重,所以漆器的造型也逐漸不再考慮插花或盛物的需要而走向純粹的抽象造型,出現了很多純精神上的漆器或漆塑。
二、調研與考察
福州作為中國的漆藝重鎮,漆文化是它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資源,從沈紹安家族開創的近現代福州漆藝高潮,到沈福文建構的中國最早的漆學科,從改革開放后中國漆畫創作的勃興,到新世紀漆藝走向當代,這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記憶,更是源自于這片閩山閩水所孕育出的漆藝人的薪火相傳。
通過在展覽館考察參觀的漆器作品,讓我更加堅定了對自己創作的初衷,造型應該更為自由、舒展、多樣,并且選取一些具有現代裝飾效果的元素進行髹飾,使得造型與修飾能夠相互吻合,符合一個完整作品應有的要素。
三、設計定位與分析
1、造型:
我收集了各種花苞的圖片,經過斟酌后,決定選用蘭花的花苞作為造型原本。通過對其造型線條的提煉,我確定了三種形態。我借鑒國蘭的造型特征,器型的整體是一個體態飽滿,線條流暢的感覺,并且體積是三個造型中最小的一個。我借鑒建蘭的造型特征,器型的頸部有明顯得往里收,底部飽滿,體積適中。我借鑒建蘭的造型特征,器型的整體是一個較瘦長的感覺,并且頸部和底部的線條不同程度得往里收。
2、尺寸設計:我經過反復試驗和揣摩,確定了以下的尺寸:
高20cm, 最大橫截面直徑14cm,底部直徑6.3cm,因為這是以花苞作為的造型原本,所以我認為器型的體量不必太大,過大會容易顯得不精致,這個尺寸比較適中,不過大,也不過小,不會顯得沒有分量。
高24.5cm,最大橫截面直徑15cm,底部直徑7cm,這個造型較上面的造型更高,體積更大一些,因為一組作品應該避免相似,避免單一,營造出一種韻律感。
高31.5cm,最大橫截面直徑12cm,底部直徑5cm,這是三個器型中高度最高的一個,這樣的尺寸安排能讓作品更有節奏感,不會顯得呆板。
3.成型方法:
我在確定想法和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與考察后,決定使用脫胎工藝進行制作。因為作品尺寸不是特別大,所以使用苯板胎,裱數遍細布,每遍刮中灰、細灰,最后脫胎成型。
四、創作過程與分析
1、命題釋義:“生命的旋律”作品以花苞的造型為原本,花苞象征著生命之初的孕育,寓意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表達出一種我對生命的敬畏感,形態各異的花苞造型譜寫出生命的旋律。
2、創作過程:
(1)胎體制作階段:苯板胎體制作.繪制完成等比例畫稿,開始進行苯板胎體的削制,首先先切割一塊尺寸與設計尺寸相等的苯板,然后在苯板上畫出大形,削出大形后,再用美工刀把主體造型雕出,削完后開始進行苯板的打磨,粗磨用240目砂紙進行打磨,粗磨完后用400目砂紙進行細磨,細磨完后對型體進行調整補膩子膏,將凹凸不平的苯板面刮平補好,反復修補數次后,打磨成最終可以作為底胎的型體。
(2)夾纻胎制作:底胎成型后進行涂刷隔離劑,以便后期內部苯板的脫離,反復刷兩遍隔離劑后再整體刷漆泥,待漆泥陰干后用400目砂紙進行打磨。打磨后進行裱布,布共裱四層。分層順序為細棉布-細棉布-細棉布-細棉布,這樣有利于胎體的穩定。每裱布完成后都需要修剪胎體周圍多余的布,并把胎體上布搭接的位置削平,稍微打磨,接著刮100目細灰一道以填平布的網眼,漆灰待干后進行干磨,來保證每遍工序后整個胎體的平整。待四遍布裱完之后,開始進行最后的胎體平整度調整,刮100目細灰三道。每刮完一道灰后都需要進行打磨,用水磨來保證整體造型的細膩程度。
(3)髹飾階段:下涂黑漆,待干后用1000目砂紙水磨;中涂黑漆,待干后用1500目砂紙水磨;然后開始進行髹飾,我對三個器型分別采用變涂、蛋殼鑲嵌、磨漆粉的技法。【變涂】:我使用黃漆以發刷從上至下刷絲起紋,干后再依次罩橙、亮黃、朱漆,蔭干后打磨?!镜皻よ偳丁浚喊凑赵O計好的圖案,我在白色的部分鑲嵌蛋殼,蔭干后,通體罩上事先調好的紫色漆,罩三遍,蔭干后,用2000目砂紙打磨直至蛋殼顯露?!灸テ岱邸浚喊凑赵O計好的圖案,我在需要的地方撒上紅漆粉,蔭干后通體罩上黃色漆,罩三遍,蔭干后,用砂紙打磨直至漆粉顯露。
五、總結
我從一開始的選定的主題,接著確定表現形式,再到實際制作,整個過程耗時耗力,真切得體會到了做漆的不易。制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并且有些問題很難去彌補,所以做漆必須每一步都不能馬虎,每一步都得腳踏實地。再說到作品的精神高度層面上,我認為漆藝的精神美主要從創作者的精神美、修養美上來體現。漆藝的材料美、工藝美則為漆藝的精神美創造了無比豐厚的物質條件,漆藝的材料是漆藝的精神美的最佳載體,所以材料、工藝、精神三者的完美統一,才完成了作品的創造。如果離開了材料和工藝而奢談精神美,往往會落空。如果一味陶醉于材料、工藝,過于注重視覺上的沖擊,勢必也會影響精神層面的開發。因此,想要創作出一個優秀的漆藝作品,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工藝制作,還要有良好的藝術修養作為支撐,好的漆藝人沒有手藝不行,光有手藝也不行,還得全面發展,有思想修養和內涵。
通過《生命的旋律》的設計創作,我更是領悟到了“生命”這一名詞更多的涵義,就像是做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開始是一個孕育的過程,孕育著希望、憧憬,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在這一刻開始萌發,爆發出潛在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喬十光編著.漆畫技法與藝術表現.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
[2](德)黑格爾.美學 (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3]薪火相傳 福州青年漆藝家漆藝作品集.福州:福州市漆藝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