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爭艷 王靈祥
摘要:舞蹈最為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形式,是發展文化建設的基礎性文化工作,而作為我國特色主義文化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建設工作是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保障之一。本文從主要從文娛活動宣傳,團隊專業化打造,社會風氣等諸多方面淺要探究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有關策略。
關鍵詞:舞蹈創作;基層群眾;文化事業建設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隨之而來的是人民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以及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度與日俱增。舞蹈正如其他的群眾文化生活方式之一,以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為源頭,具有自娛性、業余性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促進群眾創造力發展,藝術修養提升等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1]。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基層群眾舞蹈工作應該隨之產生符合社會發展的變化,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未達此目的,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加大文娛宣傳,增強群眾創作能力
新時代的文化建設,應該擁有文化自信,一種好的文化傳播方式,用習大大的話說,應該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提及舞蹈,相信很多群眾會說蹦蹦跳跳的與精神文明有什么關系,與社會文化建設就更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仔細觀察歷史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時代都會有與之對應的舞蹈文化,例如70年代流行紅色經典,80年代流行感性的弘揚生命熱情的舞蹈等等,舞蹈作為一種文化語言以其特殊的方式表達人們對于社會,對于歷史,對于人性的觀點,而在情感的表達上,著重表現了其他藝術形式難以表達的內在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為了建設和發展舞蹈這一基層群眾文化形式,必須要做好群眾的宣傳工作,首先可以通過各種舞蹈文化文娛交流活動,使群眾了解舞蹈、熱愛舞蹈,并且愿意參與進來,具體可以開展社區之間的舞蹈交流比賽、組織學習先進的舞蹈文化等等,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之后,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普及讓群眾明白好的舞蹈需要與時俱進,發掘群眾的創新意識和時代意識,讓群眾在享受舞蹈文化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可以產生精神上的共鳴,開展自我舞蹈創新工作。與此同時,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舞蹈文化工作也會隨之產生相應的變化,需要引導群眾在創作上與市場經濟的變化相結合,創作出與時俱進的舞蹈創新作品。
二、培養專業性人員,打造創作團隊
在一般群眾的舞蹈創造作品中,由于專業性的缺失,很難創造出理想的、順應時代發展的文娛舞蹈作品,一名優秀的舞美編導應該對當地歷史文化發展,群眾日常實際生活,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舞蹈編排的專業知識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和獨到的自我認識,其編排的舞蹈作品應該在形式上便于大眾理解,在內涵上順應時代的發展,在文化傳播上符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精神,同時還應該積極向上,充滿藝術感,并在提升群眾精神文化活動內涵有豐富的意義[2]。
有了專業的人員也是不夠的,一只編排精美的舞蹈,還需要層次鮮明的舞臺效果,華美的燈光等等一系列的配合,所以專業舞蹈創造團隊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將舞蹈的文化藝術很好的表達出來,有利于基層群眾文化水平的提高。
習主席說:新時代的文化文藝工作者,應該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而舞蹈從業者作為新時代文化形象的塑造者,應該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
三、注重舞蹈表現手法,走進生活
一支好的舞蹈作品,需要做到的是絕大多數普通群眾可以接受并且理解,而不是在表現形式上晦澀難懂。在其表現的內容上,也應該繼承并發揚當地的文化基礎,要選擇與大眾生活相近且容易接受的題材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接受群眾正向的積極的意見,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群眾直接參與到舞蹈創作中來,并把群眾真實的情感和想法融入作品之中。其次在表現的手法上,合理的編排舞蹈的動作,選取適宜的配樂,盡量避免脫離實際的表達形式和大眾不易接受的表達手法。
四、合理編排組合,表達人物情感
在創造出完善的舞蹈動作之后,還應該對現有的舞蹈動作進行合理的編排,舞蹈的美體現于舞蹈的動作,而不同的動作組合可以表達出不動的人物內心思想和情感內涵[3]。為了讓群眾更好的理解舞蹈表達的思想,編舞老師在編舞時要注意組合舞蹈動作是否符合舞蹈中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是否符合基層群眾的情感訴求。在組合舞蹈動作時,充分研究基層群眾的生活實際,讓人們可以通過舞蹈動作了解到舞蹈中表達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而在推敲舞蹈動作時,也要注意藝術性的表達,讓基層群眾欣賞到藝術之美和文化之美,同時在思想和文化碰撞中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五、培養骨干人員,改善組織方式
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合格的基層舞蹈文化工作者是嚴重短缺的,這種行業性的缺失,對社會文化建設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各社會團體應該積極組織各種文娛活動,通過長期的實踐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在組織形式上,可以用傳統的文娛表演形式,也可以采用舞蹈競賽的形式,并設立一定的獎項以此激勵群眾積極參與,并廣泛應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產業帶來的信息便利,加大宣傳,讓舞蹈文化藝術漸漸走入基層百姓的生活,發現文化舞美之花。
在培養核心人才上,應該給予充分的表現機會,讓所有的有志之士有展現自己的舞臺,并加強行業交流,在不斷的交流學習中革新思想,提升水平。而為了留下人才,培養新興力量,在經濟上也應該給予一定的補助,在生活多多照顧,讓文化的力量傳承下去。
六、結束語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作為高級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反映社會發展,豐富基層群眾精神生活,表達美好的生活理想等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舞蹈創作當然就是一個靈魂的創作,一是不能沒有,二是不能混亂。
參考文獻
[1]張學兵.關于創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思考[J].藝術評鑒,2019(12):74-75+83.
[2]黃詠.淺談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創新[J].藝術評鑒,2019(05):71-72.
作者簡介
姓名:彭爭艷,(出生年份1982.09.02)性別:女。民族: 漢族。籍貫: 浙江。職務/職稱:助理館員。學歷:本科。單位:磐安縣文化館。單位郵編: 322300 。研究方向:群文舞蹈工作
姓名:王靈祥(出生年份—1987.07.29)性別:男。民族:漢。籍貫: 浙江。職務/職稱: 助理館員。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