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珍
摘要:儒家思想是我國哲學領域的明珠,個中包含的深刻哲學思考,仍然值得當下的人們琢磨思索。本文就儒家思想中“誠信”思想內涵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和分析,同時立足當下,反思了現今會上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從問題根源入手,探究了儒家思想中“誠信”內涵就處理相應問題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儒家思想;誠信思想;道德建設
“誠”與“信”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中的約束和教化作用,最早能追溯到殷商時期。為了幫助固化這些道德準則的地位,古人以鬼神故事來對詩人進行警醒。
一、儒家的“誠信”思想對公民思想行為的影響力
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古人開展思想建設和行為教育活動時便皆以儒學思想為主,各處辦學都言傳身教著儒學中的核心思想,即仁、義、禮、智、信。而在儒學思想流芳百世的典籍中,關于誠與信的內容不勝枚舉。
(一)儒家的“誠信”思想規范了公民的為人準則
“不誠無物”,在儒學思想中,誠信二字于個人的道德修養評價占比極高,可以說直接確定了信乃個人立世之本這一道德評價定則。而在千百年來的代代傳承中,后世也完整繼承甚至加重了對誠信一詞的重視。誠信一詞,誠乃個人內心對道德修養的真心誠意,信則是與之對應的外在表現,這也恰好符合社會人群對規范安定社會秩序的需求。
(二)對于公民的社會交際行為提出了道德要求
在儒家學術的經典典籍中,誠信除了代表個人對道德修養的內心追求與實際行為外,也談論了其作為交友準則的應用。古時的人們既然崇尚對個人道德修養進行提升,自然也希望與志同道合之士一同求索,而這些關于誠信交友的論述自然也成為了一種衡量標準。當代社會人際交往也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應用儒家思想中的誠信部分,對構建健康的人際交往可以說是大有裨益。
(三)“誠信”思想規范了理政治國者的道德操守
儒家思想中,除了對社會基層的普通民眾生活中品德修養的論述與規范外,同時也提出并發展了不少在治理國家方面的思考與論述。而即使是在這一領域,誠信占據比重也仍然不容小覷。儒家思想從執政者角度切入,以治國者的視角,探討闡述了誠信于順利推進國家政策,贏得民眾支持的重要性。所謂“取信于民”,正出于此處。因此,去除儒家學說中維護封建統治的糟粕后,當下的人們仍然能夠從儒家學說中取得精華,用于當下的政治博弈,規范從政者的道德操守。
二、對當前社會道德體系中誠信缺失問題的思考
(一)社會經濟環境和秩序變化造成的價值取向改變
近幾年來,因誠信缺失而導致的重大事件發生層出不窮,而且,仔細分析這些事件可以發現,誠信缺失問題出現于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覆蓋了當下群眾生活的經濟,政治等各個領域。
(二)新形勢下誠信教育的全面缺失
古代群眾接受教育,無論最終從事何種行業,都希望能通過接受思想的熏陶,在道德品行上盡可能地進行提升。但是現代教育有所不同,相比于在父母家人身邊接受言傳身教,年輕一代們更多的時間都存在于學校。而當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都主要是以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和提升為主,在應試教育的壓迫下,思想建設逐漸弱化。這也是當下誠信問題頻發的根本源頭,即當前學校教學內容在思想道德建設上有所缺失,這也導致了后續社會發展余下一代家庭教育中,對誠信思想教育的重視與相關氛圍的營造,最終使得年輕一代們視誠信教育為海外而來之物。
(三)誠信相關社會道德的約束機制建設的缺失
中國古代能夠以誠信為基礎準則來規范社會道德規范,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維持社會生活中經濟發展,政治交涉的穩定秩序起到較大作用,主要還是得益于中國古代緊密的家族關系。古時人們的交際網絡受局限呈現緊縮態勢,家族中的親人對家族中的誠信問題進行直接的監督與管理,而當出現失信問題,則由當時家族中居于領導地位者依照規定進行處罰。但是反觀現今的家庭情況,人們家族意識單薄,家庭關系松散,不再被傳統形式約束。失信問題的頻發也出于此。
三、現代社會道德建設中儒家“誠信”思想的運用
(一)將儒家誠信思想作為公民道德教育的資源
推進人民群眾個人思想建設,就要從源頭著手,從基礎教育切入,將儒家學說中符合當下價值觀的精華挖掘,應用于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不僅僅在學校,更需得在家庭,社會等不同層面,大范圍推廣儒家學說中的誠信思想內容,充分利用儒家思想這樣優質的教育資源。
(二)以儒家誠信思想為指導增強誠信監管約束體系的建設
要想構建完善的社會誠信道德體系,除去全面的教育推廣行動,監管機構也不可少。利用當下的大數據技術,可以建立人民群眾個人的誠信檔案,綜合人民生活中經濟,政治,生活信息記錄。同時,制定量化的評價標準對個人的誠信水平進行評價。如此不僅可以減少失信情況的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社會生產效率。
(三)健全公民誠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體系
誠信雖然是屬于精神、道德層面的概念,但是依然可以利用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章進行有效保障和懲處。對于失信行為產生人進行實際的懲處,才是給予在失信行為中遭受損失的社會群體保障,同時也是對潛在失信行為產生人的威懾。當前,我國的法律、法規、規章在這一方面還比較滯后,需要組織相關領域的佼佼者完善規章制度,健全社會誠信道德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追溯中國過往種種,儒家思想曾經作為統治階層的工具被推至臺前,其中包含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以及思想文化與現今這個社會可以說是大相徑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儒家思想中確有值得廣為流傳的思考內涵,其中有關誠信內容的闡述也是正好命中當前時代痛點。面對當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誠信缺失問題,人們應當將目光放回這些經過千年打磨的思想明珠上,讓其重現光芒,為當下提升群眾品德修養,構建和諧社會助力。
參考文獻:
[1]王艷波. 儒家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8.
[2]陸楊. 儒家優秀價值觀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
[3]劉欣欣. 儒家誠信思想的歷史傳承與當代踐行[D].湖南大學,2017.
[4]嚴瑞. 論儒家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與相通[D].安徽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