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吉
摘要:何多苓是中國當代畫壇一位有著鮮明辨識度的藝術家,詩情畫意的憂傷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特質,用其不斷變化的繪畫技法表現出當下中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大背景下,作為藝術創作主體的油畫家們亦處在觀念和自我意識的不斷調整與更新之中,已有的思維模式不停的被新觀念、新思潮沖擊和碰撞,毛焰曾說:“有些人像極了一個藝術家,唯獨不像他自己”,藝術家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如何保持與時代的同步又堅持自我的藝術訴求,這是處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藝術家們需要思考的新問題。
三十年前何多苓成名作《春風已經蘇醒》用細膩的筆觸和傳達給觀者微妙的情感取得巨大的成功,伴隨著傷痕的遠去,城市生活景觀的日益侵入,藝術家憑借其敏銳的視角一直處于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前沿,卻又始終與潮流謹慎的保持著距離。本文將以藝術家油畫藝術的創作歷程作為線索,結合中國當代油畫的現狀,客觀的探討何多苓油畫藝術的中國精神表達。
關鍵詞:何多苓、繪畫語言、抒情、中國精神
油畫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形式,到今天已經很難有藝術家能夠對藝術史做出顛覆性的改變或推進,對于寫實油畫更是如此。何多苓作為中國當代油畫最高水平的代表人物,其油畫作品結合了古典主義寫實的傳統技法和中國寫意水墨的意境,既有西方古典美的傳承同時又有對中國精神的探索。
(一)傷痕與鄉土時期的中國精神表達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藝術家逐漸的擺脫文革美術“紅、光、亮,高、大、全”的樣式轉而尋求對普通大眾命運的關注,現實主義思潮開始生根發芽。中國人從束縛、壓抑的政治環境中得以解脫,“傷痕美術”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產生的,程叢林作品《1968年x年x月雪》、羅中立的巨幅肖像《父親》都采用直奔主題的主流創作方式,何多苓亦被歸入傷痕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事實上何多苓創作于1981年的《春風已經蘇醒》卻是模糊的主題性和詩意的抒情表現出一種異質性的獨特存在,其作品從早期開始即與潮流保持著合適的距離。此時的何多苓受到美國藝術家懷斯的影響,懷斯繪畫風格觸動了藝術家的神經,雖然帶有某種誤讀,卻促使藝術家“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創作于80年代的油畫作品《青春》中一個女知青身著中性的干部服裝,雙手無所適從的攤開呆坐于石頭之上,背景中大鳥和將天地分割的傾斜地平線,采用去敘事性的表達方式,狂熱的政治背景下的青春少女變得茫然、呆滯,紀念碑式的人物形象給觀者壓抑和憂傷,藝術家采用一種“象征”的表現手法,作品中的女青年、大鳥、地平線似乎有著某種象征意味,但是給觀者的解讀卻并不明晰。在作品《小翟》中,尖銳、敏感、神經質的形象特點跟傳統唯美主義的女性拉開了距離,翟永明被置于縱深的空間席地而坐,神秘的眼神隱藏于陰影之中,犀利而強勢。這一時期陸續創作的《行走的女人和狼》、《被偷走的小孩》、《美麗的烏鴉》都具有一種怪誕與孤獨的象征意味。畫面營造出一種空無的、朦朧的、感傷的視覺印象,塑造出特定時代背景下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體驗。
(二)中國當代都市青年精神特質的詩意“書寫”
《春風已經蘇醒》的成功并未成為藝術家繼續探索新的繪畫語言的障礙,何多苓通過對個人化的情感、心中的詩意進行轉換,把藝術作為表達普世精神的承載。
90年代的何多苓一直致力于對繪畫轉型的艱難摸索,這對于一個在80年代就有一套成熟創作系統的藝術家來說無疑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也是藝術家對待藝術的真誠。藝術家選擇了一種不被當代藝術認可的藝術形式創作出《迷樓》系列作品,畫面中的中國古典建筑的元素被添加到作品當中展示出層次豐富的空間轉換與滄桑感。遺憾的是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并沒有很好的表達出藝術家對于中國傳統元素的情結,跟現實的感情需求并不吻合。雖然最終藝術家放棄了《迷樓》系列的創作,但是通過實驗大膽的探討了西方藝術形式與中國經驗的有機融合,為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何多苓油畫作品帶有一種“自我”的藝術情懷和“憂傷”的藝術氛圍,通過艱苦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繪畫語言,90年代的十年沉寂造就了藝術家作品中神秘、憂傷和詩意抒情的藝術氣質,這種氣質來源于藝術家個人化的人生履歷和性格特質,并不是追隨某一藝術潮流的產物。
進入新世紀以后,經過多年以來繪畫語言的實踐,何多苓在藝術作品的精神訴求上有著更為透徹的表達,藝術語言更加純粹精煉。藝術家多以女性作為表達載體,以其靈動的筆法表達自我的意象與情感,同時又結合古典油畫的多層技法并在作品中融入中國傳統水墨的氣韻與靈動,呈現出中國傳統文人水墨畫的“筆墨意趣”,畫面有種“書寫”的質感,準確的描繪出藝術家內心的真切感受與意境。
在作品《小文》中,畫面背景變得抽象而平整,整個畫面處在一個淺灰色調中,邊界被模糊,畫面質樸、淡雅的意境呈現出一種“極簡主義”的傾向。2007年創作的《小翟與龍舌蘭》中,中國水墨的潑墨意境和傳統油畫的多層塑造交替出現,在相互依存中和諧共生。
作品《青春2007》描繪了四個光著屁股的年輕男女學生,藍天、白云、河流、草地的寫意與光屁股的精雕細琢形成強烈的對比,褪去的褲頭有對同類的信任亦有青春的恣意妄為,藝術家用詩意的抒情調侃式的表達著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特質。
三、結語:
現當代藝術已經從架上繪畫走向了架下,各種藝術風格,創作理念不停的快速轉換,行為、裝置、觀念、新媒體等藝術形式將架上繪畫擠到了邊緣地帶,寫實藝術已經不再流行,在這樣一個全球多元文化相互滲透的大背景下,仍舊有部分畫家執著于寫實油畫藝術,創作出有著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何多苓的油畫藝術歷經三十余年的耕耘,一直堅守“自我”, 追求一種獨立的存在,清醒的保持著與前衛潮流的距離,在各個時期都有新的面貌得以呈現,藝術家用其獨立的繪畫語言實現了對“中國精神”的轉譯。
參考文獻:
[1]何多苓.《何多苓憂傷的詩歌》[M].四川: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年.
[2]王鶴. 《中國油畫家——何多苓》[M].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3]何多苓. 《技藝即思想》[J]. 上海:東方藝術. 2006年第5期.
[4]何多苓. 《關于“春風已經蘇醒”的通信》[J].北京:美術,1982年第4期.
[5]惠藍. 《中國油畫中的寫實主義——靳尚誼、何多苓、艾軒、徐芒耀訪談錄》[J]. 北京: 美術觀察, 2002年第2期.
[6]何多苓.《何多苓2007》[M].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