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文
摘 要:家庭是學生接觸最早的環境,因此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成長有著直接、長期和穩定的影響,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而言,必須重視家庭德育環境的影響,并且要做到對家庭德育環境的有效利用,這樣才能讓初中生的道德品質獲得良好培養,以此為出發點,本文對家庭德育環境對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影響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家庭德育環境;德育教育;優化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016-01
父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環境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更是學生初步建立價值觀的場所,對學生而言,家庭教育環境的作用不可替代。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中很多負面能量和錯誤的價值觀開會大面積傳播,初中是價值觀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些不好的影響很容易對初中生產生影響,此時家庭就要發揮其在初中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對初中生積極、正向的引導,令他們更健康的成長。
1.家庭德育環境
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意思就是環境對人的道德品質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雖然我國古代沒有專門針對家庭德育環境進行論述的著作,但通過古人對道德品質影響因素論述可知,古人對家庭德育環境的理解可概括為人際、禮制、風俗等幾方面。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家庭德育環境包括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家庭結構、成員間的關系、父母的文化與道德層次、教育方式等很多方面,可以看出現代教育理念對家庭德育環境做出了更加細致的分析。其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社會地位等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特別的大變化,因此可稱之為客觀因素,而教育方式、父母的文化與道德層次等可以通過人為方式進行調整,可稱之為主觀因素,本文所分析家庭德育環境指的就是主觀因素。
2.家庭德育環境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1)獨特性的結果
不同家庭的德育環境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家庭的文化環境、教育方式、教育觀念等都會存在一定差別。學生從出生就在各自的家庭中生活并接受教育,而不同家庭德育環境對學生產生了獨特的影響,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體現出了獨特性的結果。
(2)滲透性的方式
家庭德育教育體現在學生家庭生活的全部細節,和家庭生活完美結合在了一起,學生在家庭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因此,和學校固定時間地點的教育方式不同,家庭德育環境對初中生的影響是滲透性的。
(3)長期性的過程
家庭德育環境有著動態性的特征,可以不斷進行調整。隨著初中生的不斷成長,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會出現變化,而家庭教育和溝通的方式要隨之進行調整,這樣才能長期對學生產生良好影響。
(4)動態性的作用
對家庭德育環境而言,其客觀因素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變化,但主觀因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動態性特征。初中階段剛好是一個人的青春期,獨立性增加、依賴性減弱、渴望突出自我個性是青春期最明顯的特征,家庭德育環境的平衡因此被打破。很多初中生家長在和教師溝通的過程中都抱怨過孩子叛逆、不好管理的為,其實這是家庭德育環境沒有隨著學生的變化進行調整所導致,因此只要加家長以孩子的變化為基礎對德育環境進行調整,依然可以對學產生積極教育作用。
3.家庭德育環境的優化
(1)家庭德育觀念的樹立
要想通過家庭德育環境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必須要建立正確的家庭德育觀念,當前仍然有很多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而堅守著成績至上的教育理念,認為只要孩子能夠獲得好成績其他方面都不重要。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將導致學生的道德品質的成長受到嚴重限制。另外有的家長雖然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有一定認識,但卻在使用灌輸式的教育手段,導致學生因為家長的“碎碎念”而對德育教育產生強烈的抗拒。因此,家長一定要在正確認識德育教育的同時通過平等的交流和互動來達成教育目的。
(2)家庭德育途徑的創建
初中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處在重要的成型期,此時學生家長一定要對家庭德育環境提高重視并且積極進行優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家庭德育擁有更多元的途徑。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歷史記錄片,然后一起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其中有意義的片段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的道德品質受歷史故事和人物的影響獲得良好培養。
(3)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環境的結合
家庭德育環境不應該是封閉的,應積極和學校以及社會進行互動,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除了讓他們更加勇敢、自信,也讓他們懂得什么尊重、感恩、誠信、禮貌,同時也要讓它們具備同情、公德等品質。這些優秀品質的培養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合作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因此家長要通過合理方式和學校、社會進行積極聯系,對學生進行個更好的培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庭德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具有獨特、動態、長期、滲透等方面的特征,是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教育環境,因此學生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創建家庭德育途徑以及積極聯系學校和社會,從而讓學生的道德品質獲得最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周進.芻議家庭德育環境的構建[J].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2017,13(12):19-21.
[2]彭勤.中法中小學生道德教育途徑的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3]陸中靜.給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現代家庭德育的現狀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