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金鳳
小學是樹立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德育的有效與否對學生的人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品德教育并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開展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家校聯合教育的現狀,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保證家校聯合教育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生年紀尚小,可塑性較強,其思想和行為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小學階段的德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對于小學生思想和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而言,家庭遠比學校有著更深遠的影響,所以學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家庭的配合。因此,本文將從家校聯合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和現狀,以及家校聯合模式下實施德育的有效措施展開討論。
一、家庭聯合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其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無不是父母教育的產物。并且,在孩子升入小學后,即使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孩子依然與父母最為親近,對父母也更為信任,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一直存在。這就說明,如果家長不配合學校教育,甚至說家長的教育理念與學校相反,那么將大大影響學校德育的效果。而如果家長和學校合作,以共同的理念、相輔相成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學生,構建完整的教育網絡,那么將大大提升小學生德育的有效性,從而保證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家校聯合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現狀
(一)家庭層面
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念十分落后,一味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其心理、思想道德的發展毫不關心。這種理念直接導致了家長不配合學校德育,甚至對孩子的行為過于縱容,從而阻礙了學校德育的進程。除此之外,在家校聯合教育過程中,有很多家長責任意識不明確。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自己只是為學校分擔教育工作。有了這種思想,家長就很容易和教師產生矛盾和隔閡,從而影響了德育的效果。
(二)學校層面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智育而輕德育是大部分學校存在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小學德育就很容易形式化,沒有實際內容,自然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在家校聯合教育的過程中,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也影響著家長,所以德育就很容易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智育。比如:強制學生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以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思想品德的學習成果等。這對于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毫無效果。另外,家校聯合教育重在“聯合”二字,重在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但由于很多教師沒有掌握和家長溝通的技巧,在實施聯合教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矛盾。這也大大影響了德育的進程和有效性。
三、家校聯合模式下實施德育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德育宣傳,更新家長觀念
家長的教育行為取決于其教育理念,所以要想讓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并促使家長積極參與到家校聯合教育的建設過程中,學校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因此,學校就要加強德育的宣傳,利用有效的手段說明思想觀念、道德修養對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影響。比如:學校可以召開家長會,在會上通過宣傳片的播放說明德育的內容、方式和意義,并列舉一些小學生因缺乏品德教育而發生不良行為的例子。以此引起家長對德育的重視,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從而為開展家校聯合教育奠定基礎。
(二)拓展溝通渠道,構建教育網絡
家校聯合教育的核心在于“聯合”二字,而如何使家庭與學校同心同力地聯合起來,就需要學校和家庭做到良性溝通。為此,學校就要考慮到家長工作、時間、對德育是否有正確認識等因素來拓展家校聯合的渠道,從而保證家長有足夠的精力和動力參與到德育過程中。比如:學校可以舉辦校園開放日,讓家長走進學校,和學生一起參與德育活動。一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二來讓家長對德育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提高家長參與家校聯合教育的積極性。另外,學校也可以建立專門服務于德育工作的校園網站。通過網站向家長傳達德育理念和德育工作的進程,并鼓勵家長通過網站向學校提出寶貴意見。這一方面可以完善教育網絡,另一方面可以節省家長的時間和精力,保證家校聯合教育長久有效地實施。
(三)鼓勵社會實踐,促進親子互動
德育歸根結底是對學生心靈的培育,但德育的效果必須要從學生的言行舉止來體現。并且,僅僅是口頭上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實際的作用,要想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要讓學生將平時接受的理念付諸于實際行動。為此,學校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型的德育作業,讓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孩子一起參與實踐。比如:到敬老院給老人家講故事、表演才藝;參觀烈士陵園、軍事博物館,撰寫游記或感想;到公園打撈河面上的垃圾等。通過這一過程,可以讓家長意識到德育對孩子個人成長和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促進親子互動,增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從而為家校聯合教育提供助力。
總之,在小學生德育工作中,學校和家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們要根據家校聯合教育的現狀和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手段。為家庭和學校建立溝通的橋梁,為校園德育建設打下良好基礎,從而實現德育對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