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軍
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看,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那樣打動人心、激勵人心、凝聚人心,也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那樣成為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之犧牲、為之探索、為之奮斗的偉大追求。
一、飽受屈辱中的奮斗
(一)歷史背景
1840年爆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不但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也打碎了天朝之夢,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絕不會將自己的命運任人擺布,更不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而無動于衷。在西方列強入侵下隨之而興的,是中華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的喚醒,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提出。
(二)舊民主主義革命
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都不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
1、最高綱領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中國共產黨人也為之奮斗終身。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實現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高綱領。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奮斗目標
中共二大確立黨在此時期的奮斗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國。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的艱苦斗爭,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曲折探索
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據此,黨中央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要求全黨要學科學、學技術、學新本領。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三、改革開放時期黨的奮斗目標
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開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此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有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就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3)現階段的三大歷史任務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現階段,中華民族面臨著三大歷史任務:
一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二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三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
四、新時代的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從此中國人民強起來了。
(一)中國夢的提出過程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 “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近平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解釋了中國夢。
(二)中國夢的科學內涵
總體而言,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即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是指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經濟競爭力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經濟更加發達,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驅動力更加強勁,政治更加民主,
(三)奮力實現中國夢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這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指明了方向。1、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3、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四)中國夢的根本保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 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實現中國夢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實現夢想
(五)新時代黨的奮斗目標
1、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 (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2017年,黨十九大:“兩步走”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