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

摘要:社會工作作為一項助人專業,在提供專業服務,提升人類福祉,改善社會環境,調整人與環境之間的適應性平衡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秉持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會面臨價值倫理的抉擇問題。面對倫理困境,社會工作者要遵循倫理抉擇的原則,再去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價值觀
一、概念界定
社會工作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起源于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中助人關系的特殊性質。它規范了社會工作者在助人關系中對案主、同事、機構、專業、社會的義務與責任。而社會工作倫理困境是指在實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面對一種復雜的情境,這種情境涉及明顯的、不同道德責任間的沖突,令抉擇陷于兩難,無法做出非此即彼抉擇的情形。因為任何一種選擇都預示著某種失去或損害(趙芳,2016)。
二、工作倫理困境的分類
西方學者Reamer對倫理困境進行系統的分類,他認為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應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直接實務工作中的倫理困境,涉及保密及隱私權、案主的自決權與專業父權主義,對不同對象的忠誠、專業界限與雙重或多重關系等;第二種是間接實務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包括有限資源的分配、研究與評估所涉及的倫理困境及專業倫理與法律法規的兩難沖突(Reamer,2008)。
國內學者羅肖泉將每一種“困境”都看作是一種“沖突”,故而他把這些“困境”都置于“沖突”中,用“沖突”的形式去描述“困境”。他將實務中的倫理困境分為五類:第一,目標沖突導致的倫理困境;第二,忠誠的沖突導致的倫理困境;第三,責任的沖突導致的倫理困境;第四,角色的沖突導致的倫理困境;第五,利益的沖突導致的倫理困境。
三、社會工作理論困境實務案例分析
筆者在社會工作專業實踐過程中,遇到較多的問題就是來自于“由責任沖突導致的倫理困境”。社會工作者在實務中常常會受到職業職責和道德的要求,而在很多情況下這兩種要求會產生沖突。準確來說,“職業責任”要求社會工作者在助人服務過程中充分利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去開展專業服務,幫助受助者解決問題,獲得發展。而“道德責任”則是要求社會工作者要尊重服務對象的自決權,不能過分干涉服務對象的選擇。這兩種責任就會引發由責任不同導致的倫理困境。
案例:在一個“環保酵素”的小組活動中,社工首先利用PPT為組員講解“環保酵素”的配制比例,以及酵素的用途等內容。講解結束后,為了便于計算比例,工作人員便使用電子稱協助組員給材料稱重和配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其中一位組員覺得按照比例配制過于麻煩,自己便隨意配制,還去說服其他組員“隨便做一下就好”。社工多次向這位組員澄清本次活動是為了讓大家學習“環保酵素”的科學配制方法,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這一目標。這樣隨意的做法會干擾其他組員,此外也難以到達本次活動的目的。但這位組員依舊堅持自己的做法,并多次拒絕了工作者的要求。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社工其實是處在一個為難的困境中。一方面,社工要考慮整個活動的進展。一旦有組員拒絕按照社工所制定的目標參與活動,很有可能會引發其他組員的盲從,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場活動無法正常進行下去,造成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社工還要照顧到這個組員的需求和情緒。社工要尊重組員的自決權,因此就不能強求她必須按照比例配制,不能剝奪了她的選擇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工應當先詢問這個組員的想法,是否要堅持自己隨意配制的做法,并且向她說明如果比例不對可能會出現酵素發酵失敗的后果。另外,社工還要根據現場其他組員的反應來做出下一個決定。如果其他組員沒有或輕微受到這位組員的影響,可以采取安撫其他組員,尊重這位組員的方式。但是,如果其他組員受到的影響較大,社工還需重新澄清本次活動的目標和小組目標,聽取組員意見后慎重做出決定。
事實上,社工在很多實務中的困境問題都不是倫理困境問題。正如開篇所說的:“社會工作者在做實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從而陷入困境,但并非其中所有都是倫理問題。”如果并非是倫理問題,可以按照事情所呈現的現狀來尋找對應的資源去解決困境。但是如果涉及到了倫理方面的困境問題,則需要進行細致的思索,發現倫理困境中的實質問題是什么,判斷主要的沖突點是什么,依據解決問題的原則,選擇適當的解決策略,從而做出最優選擇。關于倫理抉擇的原則,美國學者多戈夫的“金字塔”七原則是較為清晰明確的。在金字塔中,越是位于上方的原則越要優先考慮和選擇。
①趙芳.社會工作倫理:理論與實務[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②[美]Frederic G·Reamer 著,包承恩等譯.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M].臺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