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要:海龍囤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于1257年由南宋朝廷與播州土司楊氏共同建立。它完整地見證了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地區政策由唐宋時期的羈縻之制到元明時期土司制度再到明清時期"改土歸流"的變遷。2015年海龍囤土司文化遺址申遺成功,成為貴州省首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成功的項目。同年十月黃金周向游客開放。海龍囤旅游的興起,給周邊居民和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論文采取訪談法對周邊居民進行調查研究,一分為二地分析了海龍囤申遺成功并開放旅游后,對其生活等各個方面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海龍囤;影響;調查研究
前言
海龍囤土司遺址,是中國僅存的保存較為完好的中世紀軍事古城堡。土司遺址申遺,是政府英明決策的體現。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精神上有了更高層析的需求,因此旅游業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日趨興旺。遵義市作為首批右史文化名城,紅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由于旅游業起步晚,宣傳包裝力度不夠以及旅游景點集群性不好等原因,遵義市的旅游資源開發還相對滯后。因此,急需在遵義開發出一個集科考、文化、游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與長征路線紅色旅游連成線,帶動遵義旅游的發展。海龍囤景觀獨特,有鮮明的特色和較高的文化品味,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旅游都有較高的吸引力。中國古代城堡的神秘感,戰爭遺址的宏大氣魄和豐富內涵會產生很強的號召力。可以說,海龍囤旅游的開發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也是社會發展尤其是遵義旅游資源開發的必要選擇。政府應加大對海龍囤的宣傳力度,增加市場識別力,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旅游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將海龍囤的開發融入到貴州乃至全國旅游開發的潮流中去。
在建設海龍囤時,雖然堅持嚴格保護,同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對景區自然景觀絕對保護并杜絕一切破壞自然景觀的行為,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必然會給景區帶來壓力,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對當地居民產生影響,甚至會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研究海龍囤申遺成功后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對于更好的保護和管理海龍囤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價值。只有辯證地看待海龍囤旅游資源開發及開放的利弊,才能更好的實現旅游資源利用最優化,才能保證海龍囤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開發成果人民共享。
1.研究設計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海龍囤周邊的居民。2017年11月11日,筆者采取實地走訪的方式,對30位當地居民(15名女性;15名男性)進行了訪談調查。選擇不同的性別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是想調查海龍囤旅游資源開發后,對當地不同性別的居民分別產生了何種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是否一樣等。
另外,由于筆者家住高坪鎮,離海龍囤不遠,所以對以前的交通狀況很了解。這次實地走訪,還記錄了交通的改變以及沿路鄉村風貌的改變。這樣有助于更全方位的了解海龍囤旅游資源開發帶來的影響。后期就居民的訪談進行了整理并就海龍囤旅游開發的相關信息作了搜集,再結合自身所見所感,得出了研究的結果。
2.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實地走訪及訪談調查發現,海龍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受訪的30 名居民口中得知,大部分(6人)中專以上文化的女性做了全職或兼職導游,他們對海龍囤的歷史了如指掌,非常熟悉導游業務,能夠很好地為游客服務。在訪談的15名女性中,有4名文化水平較低的女性不會講普通話,不能勝任導游工作,于是投身到了當地新開設的特色餐飲服務行業。剩余的5名女性則由于年齡偏大,采取了自主營生的方式,兜售一些特色小吃或紀念品等。而受訪的15名男性中,大部分表示以前年年外出務工的情況已經不再,大部分做起了生意。男性普遍加入
結合訪談實錄以及對訪談結果和實地走訪結果的分析,可以總結出海龍囤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當地產生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增加了就業機會,為當地居民創收
旅游業的興起能夠帶動餐飲、運輸、住宿等一系列服務行業的興起,新增的崗位多了,就業的機會也就相應增多。以前海龍囤附近居民,壯年男子大多外出打工,婦女也只能守著一畝三分地艱難度日。現如今,大家不用再外出務工,可以依托旅游業帶來的機會創收。兒童不再留守,老人不再空巢。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的增多,使得當地居民的經濟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生活環境的改善,也使得居民的幸福感倍增。
受訪的30名居民中,78%的居民表示居住環境得到改善,65.3%的居民表示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44.8%的居民表示幸福感提升,因為可以不再外出務工,在家多陪伴家人。
(2)帶動了周邊和沿線交通的發展
海龍囤在開發前交通不便,進入古堡山腳的道路大部分是村級公路,其中部分還是崎嶇不平的山路,行走極為不便,更不要說驅車前行了。海龍囤山上僅有一個簡陋的游客接待站,僅可解決二十余人的食宿。景區內也未通水通電。如今,政府拓寬改造了伍家埡口路段,新建了伍家埡口至上壩停車場車行道,改造了上壩至海龍囤頂步行道等,實現了停車總面積2200平方米的喜人結果。
同時,從遵義市區茅草鋪客運站開設遵義至海龍囤專線,途經高坪—鳴莊—伍家埡口—上壩等多個地方,解決了當地居民出行不方便的問題,加強了海龍囤景區與外界的聯系,也為旅游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可能。
(3)帶動了文化旅游,陶冶了情操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海龍囤是中國土司文化保留最完整的軍事古堡,是中國文明燦爛的歷史瑰寶。海龍囤的歷史地位和科考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被開發利用前,在當地居民眼中海龍囤只是“一座荒山”,是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地方竟然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海龍囤申遺成功后,不僅在社會上名聲大噪,當地居民也開始重新審視這一歷史遺產,了解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它背后的歷史沉淀。這一點從受訪的居民中,有大部分人從事導游行業就可以明顯感受到。
海龍囤文化旅游的開發和利用,也為遵義市乃至整個貴州省的歷史文化教育提供了實踐基地。許多知名學者和大學生、高中生都前赴后繼,親自去感受土司文化以及這一段歷史的魅力以及帶給世人的震撼。貴州省內很多高校的學生假期相約到此,感受土司文化魅力。可以說,海龍囤資源的開發利用,對遵義的基礎教育尤其是周邊基礎教育學校的歷史文化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天舜. 貴州遵義海龍囤旅游資源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R]. 遵義:遵義市旅游局,2014.
[2]何作康. 遵義海龍囤的歷史地位及開發價值[D]. 貴州: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07.
[3]李秀英. 五臺山生態旅游開發的意義[J]. 五臺山研究,2005, (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