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堯堯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受眾已經不滿足于表面化的新聞了,他們漸漸加大了對一些深層次新聞的關注,更愿意去追溯新聞的前因后果、現象和本質。因此,在當前的新聞媒介的競爭之中,由之前的“眼球信息”轉移到了如今的“頭腦信息”。需求取決于生產,因此開始出現了以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為代表的新聞聚合平臺。本文主要闡述分析新聞整合再創作賦予新聞新價值。
關鍵詞:新聞整合;再創作;新聞價值
引言
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新聞的傳受方式,信息通過網絡和電子設備呈現在人們面前,網民與新聞的互動也越來越多,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意見的平臺,民眾通過這個平臺產生的不同意見最終形成針對某個事件的社會輿論。但社會輿論的形成有很多干擾因素,我們不排除惡意的評價和虛假新聞的存在,網絡的隱蔽性也恰恰給了虛假新聞更大的生長空間。大量的信息涌向我們,超出報紙的版面和電視新聞無法計數。受眾第一時間做出取舍,首先考慮的是新聞的接近性和實用性。網絡新聞媒體在這時也應當充當把關人的位置,提供豐富多彩新聞的同時選擇一些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
網絡新聞價值取向的把握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面臨的現實問題。墨守成規沒有突破創新會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淘汰,而一味追逐經濟利益則會違背新聞從業者的職責。為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等有違新聞道德的事件屢有發生。在接受信息極其容易的今天,媒體篩選信息依舊把受眾放在相對被動的位置。媒體在經濟利益和職業道德之間的平衡,以及新聞自由和社會責任上的考慮,都是未來不可避免的棘手問題。網絡新聞媒體坐擁技術優勢的同時也對社會管理與社會倫理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如今,新聞工作者使用網絡搜索相關新聞線索、摘錄編輯背景資料已變得越來越普及,網絡大大提高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并為他們創造了前所未有、容量巨大的信息庫資源,報紙的質量、內容也得到迅速地提升和豐富。各類專業報、行業報已經紛紛打破內容界限,拓寬報道領域,進入到“大新聞”的競爭之中,從而加劇了媒體之間對新聞資源的爭奪和開發。同樣使用網絡,同樣是這些新聞資源,怎樣做才能使新聞與眾不同,引人人勝,體現出自己的風格和定位呢,以下是幾點應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一、抵制虛假新聞信息,重視輿論導向功能
新聞媒體作為社會的燎望哨,肩負著沉重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監視環境、守望社會是包括網絡媒體在內的所有新聞媒體必須格守的第一準則這也是所有媒體不可推卸的責任。新聞價值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個社會信息的傳播橋梁,新聞媒體不能一味的追求新聞價值,必須還要考慮新聞報道所帶來的社會效果。新聞事業在關注自身的經濟利益的同時更應該兼顧整體的社會效益,網絡媒體從業人員不應鼠目寸光,盲目追求新聞價值,而應自覺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并且恪守職業道德,追求高品位,抵制低俗化,宣傳先進文化,在新聞價值取向上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優化,在競爭與發展中努力做好二者的平衡。
同時要重視網絡新聞的輿論導向功能。網絡新聞評論反映了民眾的意愿與呼聲,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社會有關職能部門的民意調查場所,成為上下溝通的橋梁。網絡新聞媒體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網絡新聞的選取、策劃與制作均離不開商業動機。網絡媒體網絡新聞評論扮演著“社會減壓閥”的角色,為民眾宣泄情緒、發表不同觀點提供了場所。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維持社會力量的平衡和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眾的意見需要得到及時有效宣泄,使社會情緒保持在理性水平。百姓的切身利益受損后會有不滿心理或是對某一社會問題有激進觀點,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需要得到集中的體現和反應,網絡論壇的自由性為他們提供一個適當的釋放空間,起到了疏導、安撫的減壓作用,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增強社會認同感。
二、重塑道德底線,回歸傳統價值觀念
網絡推手不受控制的行為可能產生許多惡劣影響,譬如真實信息被屏蔽,謠言一擁而上,網民之間喪失信任感,“人肉搜索”事件時有發生。就像《網絡推手運作揭秘》這本書中提到,網絡推手“侵蝕了普通網民相互交流討論的空間,違背了現代社會公共信息傳播透明性、客觀性、真實性、公共性的基本原則,有悖公共社會誠信的道德理念,玩弄了廣大網民的參與熱情……這種人為制造虛假的‘輿情’、‘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企業間的正常與規范性的市場競爭秩序,并有可能導致某些利益集團利用網絡制造‘民意’?!币虼?,推手需要正確的價值取向來引導,無論是道德角度還是新聞的專業角度都要求正視‘民意’和虛假‘輿情’之間的區別。
欲望和利益從來都是各個時代人們追逐的,全民娛樂的今天更不例外。個人在價值選擇容易失去自身的方向,推手的行為要在合理合法的可控范圍之內,理性意識不夠的網民更需要正確的輿論來引導,避免走上心理扭曲的道路。新聞價值取向的異變彰顯的是受眾的取向,如果長期發展下去,社會的價值取向就會被影響,走向畸變。
互聯網時代,創意是王道,具有良好的創意和執行力才很有可能進一步實現擁有娛樂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人、事和物。此外,網絡受眾已經變得更加理性,在對待網絡新聞和網絡事件方面。如果網絡推手還是堅持原來使用幕后無限的炒作,以駭人聽聞的手段挑戰人們的價值尺度和道德底線的話,這樣,他們只能成為被受眾唾棄和責罵的對象。并且在網絡不斷適應競爭的浪潮中被社會發展和道德價值驅逐上岸,然后變得沉默暗淡,最終滅絕。
三、規范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提升網民媒介素養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電子商業的崛起和壯大,在不久的將來,網絡推手的隊伍也會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而逐漸龐大,并滲透在生中各個層面。所以,一味的阻擋不如正確的疏導,打壓產業形成只會導致更多不良因素,應當通過成立網絡推手行業協會進行引導。制定統一的行業準則,進行行業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培訓,重點是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促進整個行業向著良心的未來發展。
除了對媒體從業人員的要求,對推手行業的規范,還有對網民自身的素質教育。
總結
功利化訴求與價值重構階段的新聞價值應當被重視和引導,價值觀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東西,屬于意識形態范疇,與時下熱門的文化建設相比,它還僅限于學術圈內的討論,如何在全社會構建起正確的價值觀以促進社會和諧遠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基于網絡推手影響,對于網絡新聞價值展開了一定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楊建海. 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業務形態的整合與發展[J]. 新聞研究導刊,2017,8(22):194.
[2]楊博,勞拉·海扎德·歐文. 在線新聞付費困局或迎來轉機[J]. 青年記者,2017,(31):84-85.
[3]王星. 論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J]. 傳播力研究,2017,1(10):102.
[4]錢霜霜. 淺析新媒體視域下的新聞整合傳播[J]. 新聞研究導刊,2018,9(07):80+82.
[5]黃瑩.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新聞整合技巧探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18,9(12):190-191.
[6]廖冬梅.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新聞整合技巧研究[J]. 中國傳媒科技,2018,(08):82-83.
[7]王愛星. 新媒體環境下紙媒編輯的創新探索[J]. 傳播力研究,2019,3(20):169.
[8]葉子昂. 簡論新聞整合的專業主義——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為例[J]. 視聽,2019,(09):196-197.
[9]蘇輝. 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敘事能力提升策略——以喀什廣播電視臺為例[J]. 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4):72-73.
[10]盧超. 具身理解新聞標題隱喻的認知凸顯構建——以中英媒體“一帶一路”報道為例[J].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86-92.
[11]徐衛民. “內容為王”是“留客”之道[J]. 視聽,2017,(01):179.
[12]黃儷. 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編輯的新聞整合技巧研究[J]. 新媒體研究,2017,3(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