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宇
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綱要》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臺整合。
大數據時代下,在數據開放的過程中,政府作為數據的最大擁有著和決策者,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履行新的義務。
一、明確開放范圍、制定開放清單
政府是數據資源的最大持有者,因為只有政府有權力和能力去收集如此海量的數據。大數據時代下,個人的家庭地址、聯系方式,企業的核心技術、商業秘密,甚至是國家秘密,都可以以數據的方式表現出來。政府在開放數據之前,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安全,應該以一定方式明確開放范圍,制定開放清單。政府應規范和制定一個清晰、明確的開放范圍和開放清單。
政府如何明確開放數據的范圍,制定開放清單,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或者技術人員應當區分數據來源。數據分布在社會各個領域,公眾需求量最大的,最應該開放的數據,是沒有爭議、開放難度不大、具有益民性的公共數據,如氣候氣溫、醫療衛生、交通狀況等。政府首先將此類具有公共性和惠民性的數據進行開放,既滿足大部分公眾的需求,也可以表明政府開放數據的決心。
第二,標明禁止開放的數據資源。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不受侵犯,因此,這三類數據是絕對禁止開放的。標明禁止開放的數據,必須制定兜底條款,在立法上,從源頭上避免發生疏漏。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更新,未來將會出現無數的、現在不可想象的新鮮事物,所以政府不宜將兜底條款的內容寫的過于詳盡,以免未來發生例外事件時無法可依,立法要為發展中的新事物留出回旋余地。
第三,切實了解公眾需求,不斷拓展開放范圍。政府開放數據是一個新事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遇到新挑戰、新困難。政府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將開放前、開放中、開放后發生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的處理。另外,要在數據開放前就建立一個允許公眾參與的渠道,使得政府能夠及時了解公眾的數據開放需求,形成一個良性互動。
第四,堅持做好開放評估,制定開放計劃及開放清單。開放數據是一個大膽的新嘗試,在開放過程中,堅持認真做好評估工作,查缺補漏,及時解決開放數據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問題。制定開放計劃,不斷改進開放清單的內容,在完成階段性工作后及時找出不足,總結經驗,努力做到穩定的、逐步的開放數據。
二、不斷進行數據甄別與數據分類
政府主導數據開放,需要對數據進行甄別、分類。如何進行數據甄別與數據分類,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首先,政府將禁止開放的數據篩選出來,不予開放。比如,國家機密、政府秘密、個人隱私等。盡快完善相關立法,將公民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以及其他在政府開放數據過程中涉及到的有關隱私權的內容在法律上進行界定,規范隱私權等相關問題的認定。
其次,政府將可以開放的數據進行等級劃分、類型劃分。數據開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開放哪些,后開放哪些都要進行慎重考量。政府先要開放具有公共性的、公益性的、惠民性的數據。將數據進行等級劃分、類型劃分,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數據開放,并且在開放過程中,收集和采納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適時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等級變更。
再次,政府要不斷的、及時的進行數據甄別。數據無時不刻都在不斷更新、變化、增長。社會在飛速發展,將來會有無數新事物出現。數據也是如此。因此,政府要保持及時更新數據,對于新出現的數據如何歸類,是否開放,也就是說政府需要不斷進行數據甄別。
三、主動開放數據、釋放數據價值
數據是一種無形的、潛力巨大的資源,大數據時代下,這種數據資源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分量越來越重。政府自建立之日起就在不斷采集、收納各式各樣與國家運行息息相關的信息、數據,成為數據的最大持有者。數據分布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數據資源是信息化時代的“石油”,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將很大程度上依賴將數據轉化為信息和知識的速度與能力。政府開放的這些數據既能滿足公眾的需求,也是提高國家經濟實力和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勁助力。
政府開放數據帶來的價值是巨大的。首先,政府開放數據具有政治價值。數據開放可以讓公眾可以看到政府的活動過程,決策的產生方式,強化了社會監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其次,政府開放數據具有經濟價值。在一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政府設立高額獎金,通過“開放競賽”、“創意競賽”等方式鼓勵公民創新性使用數據,取得了很大的收益;再次,政府開放數據具有社會價值。政府開放數據具有文化價值。政府掌握了海量的數據資源,如果開放這些數據,不用必須通過抽取樣本這種方式估計規律進行決策,可以直接根據計算機分析大數據,得出的更加精確的結果,進行更加科學的決策,掌握大數據的應用,有利于形成一種新型的決策文化。
數據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的資源,為了更加有效率的利用數據資源,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促進政府提高工作能力,保證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廉潔性,滿足公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和知情權,政府有責任,也有必要主動開放數據,釋放數據價值。
四、平等開放數據、杜絕差別待遇
政府開放數據要秉承公正、平等的原則,對于任何個人、企業開放數據,不因其財勢大小、社會地位、家庭狀況等情況而進行差別待遇。
首先,杜絕地域差別待遇。政府通過開放平臺,即政府數據開放網站進行數據開放。用戶在網站上瀏覽或者下載所需數據時,政府不得因用戶所在地與所需數據發源地不同而拒絕用戶瀏覽或下載,也不得因用戶所在地經濟實力而進行地域歧視。
其次,杜絕用戶差別待遇。開放數據的用戶數量眾多,當然也包括各種各樣的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甚至政府本身也是數據開放的用戶之一。在這幾種用戶之中,毫無疑問政府是最有權勢、地位最高的一方,而個人則處于弱勢。政府作為數據的開放者,理應平等對待每一個用戶。
最后,杜絕費用差別待遇。比如,紐約市政府開放平臺規定,用戶無須支付任何費用即可免費瀏覽、下載、分發、復制和列印有關數據,同時政府不限制數據集作商業或非商業使用。我國不必非得按照國外已有的標準來規定是否收費,但整體原則是,不得因用戶身份不同或其他原因而收取費用不同。
五、鼓勵使用數據,推進數據應用
開放數據是為了使用數據,讓數據流通起來,釋放數據的價值。
政府開放數據產生的影響不可估量。美國是數據開放的領軍者,為了鼓勵公眾利用數據,開發數據應用,紐約市每年都會舉辦“應用設計大賽”(NYC BIGApps),并設有高額的獎金,截至2013年底,已經開發出有300多個應用。政府開放的數據涉及方方面面,交通、環保、教育、醫療衛生、氣候狀況等公共性方面的數據都被開放,大數據的應用將會變得越來越成熟,數據應用的產生、發展和推廣將不斷改進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政府鼓勵公眾使用數據,推進數據應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數據應用的開發促進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新型經濟增長點,催發新產業和新增值。公眾開發數據應用,從側面反映出公眾參與政府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這種新型的參與方式和互動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政府的責任感,提高政府的服務意識。
六、保護隱私安全和數據安全
隨著互聯網的普遍應用,個人隱私權的涉及面也隨之變化。個人與個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都匯集成數據,隱私不再局限于現實生活中,更體現在互聯網上,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暴露是十分常見的。同時,隱私的范圍進一步擴張,個人數據的收集、傳播、使用等應當納入其中,有的學者稱之為“數據隱私權”,即數據所有者對個人數據的采集、傳播、使用等所享有的控制使用權。目前,雖然我國憲法和基本法中涉及了關于保護個人隱私的內容,但規定過于零碎、不成體統。有關信息安全、隱私安全的法律法規仍舊缺乏,有關數據隱私的保護規則還沒有建立。所以應盡快出臺一部關于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基本法,并對個人隱私進行界定,明確“數據隱私權”的內容。
數據開放是一個大趨勢,在開放的環境下,政府應著重保護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數據的安全,在開放數據與數據安全之間尋找一個適當的平衡點。如果政府不保護隱私與數據安全,那么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在互聯網的任何信息,都存在被別人惡意利用的可能性。政府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更不希望看到。
在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將成為這個社會發展新階段重要的生產資料、創新的動力,數據整合將成為知識經濟的新亮點,數據開放成為信息時代最重要的一種權利。政府作為數據的開放者和最大擁有者,要堅持為民服務,逐步完善相關立法,出臺相應政策規定,引導公眾利用大數據創造價值,改善生活,秉著負責的態度,履行政府義務,并勇于承擔責任,真正建立一個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