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會計準則的改變會影響企業的財物會計活動,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特點,簡單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各個影響要素的重要性。其次,再深入分析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管理業務的影響。從時財務管理實務的影響著眼,細致地闡明了在新會計準則下,如何抓住機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企業財務管理;實務影響
一、新會計準則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職工薪酬方面
企業員工的薪資酬勞的核算是會計工作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企業員工的個人收益的高低能從一方面反映出企業的運營情況如何,因此應當保障員工的薪酬管理井然有序,明確對員工酬勞核算的有效性,新會計準則在有效地保障了員工的薪酬,系統地對員工的薪酬進行了完善,比起過去沿用的會計準則,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
(二)公允價值計量方面
一般在企業負債或者用公允價值手段來計量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照對資產狀態或者負債的特征。相較原來的會計準則,對比過去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這一會計活動中做出了新的規范,在具體的處理過程中也體現出更多的便利性和適宜性,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就更加游刃有余。
(三)對財務報表列報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對比之前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財務報表上的有關內容也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說明,其中的重要性也被再次申明,這也是調整企業經濟活動有關行為的關鍵。
(四)在合并財務報表范圍方面的完善
企業的會計活動中,控制的概念主要是對于報表合并的范圍的確定來展開的,新會計準則對于這一企業會計行為的闡述進行了更全面的規范化定義。
二、新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
新會計準則的修訂,較為顯著地提升了國內企業在國際活動中的地位,給企業的更長遠發展帶來了增益,其次,在新的會計準則的要求下,企業會計工作需要更加的專業,在一些事物的處理上應當更加符合本土市場的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和企業以及其他相關單位之間形成密切的聯系。
(一)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向一致
在國際貿易背景下,全球趨向于整體化發展,會計作為企業的通用性語言,也需要全球化發展,在新的會計準則中沿用了國際會計準則中符合中國國情的部分,也是參照著國際會計的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則進行制定的,表現出國內新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一致性。
(二)內容的完整性
新會計準則在形式上包括基本準則、具體規范和具體規范要求等三個方面,這三個層面構成了會計準則的整體,幾乎包含了大部分的企業的經濟業務,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義務,還有新環境和新市場背景下的新興業務,企業可以用新會計準則以不變應萬變,來應對新型的經濟業務。
三、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的影響
(一)對會計計量屬性的影響
在新的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有明顯的調整,這種變化有利于企業的規范化運營,尤其是針對當前的一些上市企業的會計工作的條理化和規范化發展而言,提升會計準則的時間價值,降低因為固化的操作方式給會計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增強會計手段的靈活性,以提升會計成果的質量,在實踐中可以在利潤的調節過程中直接應用公允價值,在企業展開實務交易的時候,新會計準則能夠調節企業的利潤,讓企業的管理人員能夠更加清楚地掌握企業的利潤,在原有的會計準則中要求對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價值來進行衡量,是不利于信息的回饋的,但是在新的會計準則背景下,公允價值可以把即將發生的產值計算人會計信息當中,這就代表了信息能夠被充分應用。
(二)對企業利潤調節的影響
在我國企業的會計工作中,具體的工作主體不同,其應用的會計操作形式都存在差異。在新會計準則中,不僅有個別環境的獨特應用,也有針對大部分會計環境的普遍化應用,降低了關于會計的預算以及和會計政策相關的項目類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利潤調節的空間。在新的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實務當中的賬務處理方式產生了變化,傳統的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種前后的差異中,貨儲存量較多的企業將會更加適應,如果不調整賬務處理方式,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對財務管理體系的影響
在新的會計準則施行之后,企業長期應用的財務管理模式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新會計準則的施行不但豐富了國內的會計工作實踐方式,在新的規范實施的背景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會面臨更多的問題,也會迎接更大的挑戰,需要企業調整自己的內部財務管理體制,在自我發展的基礎上,來協調財務管理工作,調整會計工作的內容,以適應新的制度背景,企業需要對需要改革變動的地方進行完善,完善相關制度,讓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四、結語
新會計準則的產生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也給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帶來了幫助。在新會計準則下,企業需要加強內外監管,加大對人員的培訓,重視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更加的規范,也能夠進一步提升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馬艷.新形勢下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9(30):148-149.
作者簡介:
翟曼希,會計專業研究生,長春工業大學,吉林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