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伶俐
摘要:畫畫需要有感受,在我個人的繪畫體驗中,給我帶來很多感動和靈感的可能是“形式的美感”即“形式美”,就是線條色彩的排列組合激發了我們的審美感情。這是來自于欣賞歷史上優秀的藝術作品后,某種審美感動留在我的心里,在我觀看自然和社會生活時,會激發我里面已有的審美感受。
關鍵詞:感受,形式美感,形式美,審美感受
周思聰曾說過,作畫時“自己先有感受”,然后會“感染別人”。讀過她的文集,明白她作畫的時候,是她被所要描繪對象感動了,表達出來,自然感動了別人。那在我的畫畫過程中,常常打動我的是什么呢?
給我很多感動和靈感的可能是“形式的美感”即“形式美”,在這方面讓我切身認同感的理論就是由英國美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和羅杰·弗萊提出和極力倡導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就是色彩、線條、形體、聲音等按照一定規律如均衡、對稱、對比、和諧、多樣統一等排列和組合的形式,并能喚起美感的審美特性,繪畫色彩與線條合規律的排列組合都可以作用于“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形式感即在美術作品中,色彩、線條、形體、明暗、空間等美術語言合規律與合目的的組合。克萊夫·貝爾在《藝術》一書中提出“在各個不同的作品中,線條、色彩以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間的關系,激起我們的審美感情。這些線、色的關系和組合,這些審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視覺藝術的共同性質。”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線條色彩的排列組合能激發我們的審美感情,這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欣賞繪畫作品中,大師作品中的形式的美感常常打動我。比如畢加索的分析立體主義作品《彈曼陀鈴的少女》,雖然用的是分析立體主義的畫法(把對象分解成幾何切面,形成抽象、支離破碎的形體結構),但看少女形體的形狀,半側的視角,脖子、手臂、腰身、胸部、扎起的頭發,無不體現一個少女的美感,這就是形狀給人的感受。畫面顏色是藍和黃,整體的色彩給人的感覺是憂藍,再加上她手彈曼陀鈴,給人以音樂感。形狀和色彩加上音樂的聯想,激發了觀者的審美感受——曼妙的少女。還有莫里迪阿尼的肖像作品,他描繪的對象的線條組合在一起,常常能激發了觀者一種優美的美感的感受,他擅長將平面和立體的造型方法在他線條的串連下自如的轉換,和諧統一的組合在一張畫面,毫無違和感。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水鳥圖軸》,在其簡約含蓄的風格下,荷花和荷葉桿子那個部分是由幾條長線組合在一起,這幾條長線組合成的整體的形狀是修長的長方形,而且線條是讓人感到溫和平穩的波浪線,有變化有韻律的擺放在一起,給人以優雅的美感,這就是線條和形狀的組合帶給人美的感受。還有很多藝術作品,布朗庫西的《鳥》…
在欣賞前面幾張大師作品時,能發現常常打動我的審美感受是——優雅(用優雅這個詞來表達我常常被打動的圖像的審美感受可能還不完全合適,優雅這一文字聽起來還是略偏俗氣,我能體驗到的審美感受比這個詞更好,但目前也找不到別的文字來描繪時常打動我的那種審美感受,就暫且用這個詞)。審美感受其實有很多,比如雄強、酣暢、高貴、熱烈、神秘……每個繪畫從業者會被打動的審美感受也都不同,每個繪畫從業者能感受到的審美感受也是豐富的多樣的,而優雅是我目前體驗的比較多的審美感受)。在看中西歷史上大師的作品后,某種審美感受留在我的心里,比如優雅,在我觀看自然社會生活時,自然中的樹的樹枝線條的組合,排列同樣是優雅的,會激起我優雅的審美感受。在畫模特時,對象臉部的線條組合在一起,同樣是優雅的,也會激起我的感動。
具體來說我在畫一棵樹的時候的過程。在我一開始在山里采景的時候,我看到了一棵樹,覺得好看,我感受到了美感,但當時我還并不知道那種美感具體是什么。那個美感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回過頭來,我再尋找那棵樹,怎么也找不到了,找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找到,這時一個單詞進到我的腦海,就是——優雅,我才突然意識到那個打動我的審美感受是優雅。后來怎么也沒找到那棵樹,便找了另一棵雖不及之前但也差不多的一棵樹,把印在我腦海的審美感受借著眼前的樹表達了出來。這棵樹的線條以修長的大長線為主,弧線,從容的組合在一起。
再比如說,畫一個人物寫生的時候,女模特臉部的線條組合在一起,鼻子、臉輪廓、后腦勺、臉旁頭發、眉毛的線條,我感受到了一種美感,但剛開始畫的時候,并沒有找到,形和線條的排列組合并沒有找好,心里就覺得還不對,和我感受到的美感的圖形還不一樣,就再找了一會兒形,就找到了。其實樹和女模特頭部線條排列組合產生的美感是一致——優美的美感。從大師們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優美的美感,進到我的心里成為我的感動,在我自己繪畫時,如果對象有同樣的審美味道,會把我里面的激發出來。
形式美感上,除了能打動我心的美感之外,還有一些目前對我而言相對比較理性的感受,比如看一個模特時,感受到他是胖的、瘦的、小的……然而多多感受,然后描繪是好的,一方面審美感受是多樣的,目前我比較喜好優美的審美感受,但可以繼續嘗試,可能會開發自己更多的審美感受,像有時候看我的導師黨老師的畫中的磅礴的氣勢(筆墨的酣暢)就讓我很震撼,像靳老師說的“不斷豐富自己的優質人性”,我想這在審美感受上也是同樣適用的,也可能一生只好一口,也可能豐富多樣,也可能這個過程中在不斷提升,所以現階段的多多嘗試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