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青松
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該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基于這樣的要求,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活動組織方式逐漸突顯出其應用價值。因此,本文將詳細闡述應該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傳統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設計的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它主要是指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做主,自主地進行聽講、閱讀、觀察、研究等學習活動,并最終使學生實現發展與進步的教學策略。不難發現,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新課標的要求是十分一致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予充分的重視,并通過恰當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得到優化,從而使學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
一、習慣養成,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在長期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已經逐漸養成依靠教師進行知識理解的習慣與意識,而這種現象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造成阻礙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恰當的方式促進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轉變。為此,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授課模式進行變革,以此來使學生自覺和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為了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習慣與意識的轉變,通常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第一,增加學習活動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在沒有任何興趣的前提下進行被迫學習,很可能會扼殺學生學習知識的意向”。因此,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特點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怎樣閱讀、怎樣思考、怎樣積累、怎樣拓展等學習方法。教師應該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才能逐步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并最終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毋庸置疑,只有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轉變,才能有效突破傳統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點撥,引導自主學習過程
盡管自主學習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但這并不是要求學生拒絕外界的一切干涉。尤其是教師的引導,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點撥,以此來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有的放矢。同時,自主并不是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的,而是強調學生在整體上的自主性。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進行一定的合作交流與討論,從而在不斷的表達與傾聽中實現學習質量的提高。
以《賣油翁》為例,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活動。首先,我要求學生進行了自主閱讀,并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然后,為了促進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利用以下幾個問題對學生進行了點撥:(1)文中主要講述了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分別懷有怎樣的絕技?哪一個人物是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2)故事中的兩個人物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更欣賞誰的性格?(3)通過文中的這個故事,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這樣的道理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實例?作為一名學生,這個故事對你具有怎樣的啟示?接著,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交流與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這篇課文的和上述問題的理解發表了看法。最終,通過這樣一種學習流程,使大部分學生都對這篇課文的內容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提升自主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是針對學習活動全過程而言的,而在學習活動全過程中,課后練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在完成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之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課后練習活動。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進一步發揮出學生的自主性,而且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本班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常會通過以下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活動。首先,我會引導學生明確教學內容的主題以及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然后,我會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選擇一種最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練習方式,并自主控制練習進度。如:文章背誦、讀寫結合等,都是學生可以選擇的練習方式。在完成自主練習活動之后,我會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的練習效果進行檢測。最終,通過這種自主性的練習方式,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根據自主學習的理念對學習活動組織方式進行改進,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月海,高金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08):73-74.
[2]李瑞雪.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J].學周刊,2016(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