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冬
摘 要:本文認為,首先,教師需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其次,老師在課堂上需要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需要通過良好的互動關系來推進課堂。這樣才能夠使得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逐漸滲透入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使得二者相互促進,構建學生的美好明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游戲;了解學生
在初中階段的課堂當中,能夠發現任課老師或者說整個學校乃至于整個社會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著一定的忽視問題,這是由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也是我們一直踐行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在現在的初中課堂當中,必須要融入適當的心理健康教學,并以此作為契機進行滲透,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堂來說,同樣如此。
一、以充分了解學生為基礎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教學應當建立在對學生的充分了解之上,這種了解不僅僅在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和認知水平能力方面的了解,更在于學生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的了解,為此,我們必須要積極地開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達到師生的良好和諧關系。通過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教師對于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更加關注,能夠時時處處為學生考慮,這也是人本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另外,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具有更加開朗的心理狀態,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更加親近、熱愛和呵護學生,要做到以情施教、知情交融,用溫馨的語言、微笑的面孔和細微的關懷來真正地打開學生的心門,使得學生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護。
對初中生展開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時也是在初中階段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項問題,這是因為很多教師并沒有養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習慣,對于學生的心理動向和情感變化的重視程度也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不僅如此,在社會上還有家庭中,大部分人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不甚了解且不太重視的。因此筆者認為,將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交互融合,互相滲透,以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教育的目標是可行的。
二、采取游戲化教學方法
對于每一名初中生來說,相較于把他們綁定在一張又一張的書桌之前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定義的背誦而言,他們更加愿意接受的是在愉快的游戲氛圍當中不斷地去體驗社會的真諦,去體驗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點知識。所以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初中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適當性地投放一些游戲,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目標。首先,教師必須要對教材內容和課本知識進行綜合的梳理,無論設計什么樣的游戲規則,都需要圍繞著教材知識這一核心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教學目標,不使得游戲課堂純粹地淪為游戲。其次,教師需要充分地了解本班級內的所有學生,了解學生們喜愛的游戲是什么類型的,了解到學生們可接受的游戲規則是什么樣的,只有這樣才能夠設計出讓每一名學生參與感倍增的教學游戲。舉例來說,在學習“我不耍賴皮”這篇科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與“誰是臥底”有關的游戲,學生們在課桌之上,按照每十人為一組開展這項游戲,將臥底作為唯一的特殊身份,而其他人就是普通的同學,根據學生們的描述和推測,尋找到十人小組當中唯一具有臥底身份的人,這樣一來,可以使得學生們意識到“臥底”究竟具有什么樣的特性,也可以在這種略帶有競賽似的游戲活動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之情。學生們在這種競賽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沮喪,正確的區分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也學會了以平常心去看待任何一次成功和失敗,這種能力是通過知識傳授無法獲得的,只有在游戲體驗活動當中才可以取得。
三、良好的互動關系推進課堂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內容有所不同的是,這門課程的成績和效果并不能夠通過分數和考試測評出來,反而是需要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一次又一次的情感體驗和溝通當中去感受和發現學生們一絲一毫的情感變化和情緒轉折,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如果想要在初中的道德與法制課堂當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滲透的話,那么,必須要通過良好的互動關系來推進這一工作。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樣也需要做到課上課下的交流連貫,只有從點滴之處去關心每一名學生,在課余時間仍然關愛學生,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與關心,才能夠讓學生在面對教師的時候能夠敞開心扉。
結束語:
總的來說,目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必須要正確地去看待和處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且意識到在教學中逐漸滲透這一教學活動的必要性,采取多種教育手段,逐漸幫助學生走出內心的陰霾,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重要性,并且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夠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未來人才和國之棟梁。
參考文獻:
[1]胡永梅.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N]. 貴州民族報,2019-09-03(A03).
[2]楊愛萍.心理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