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日漸重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促使著我們急需從灌輸式的教學轉入到交流式引導式的教學中去。因此,我們必須創造生機勃勃、自主開放的閱讀課堂。
關鍵詞:閱讀;教學技巧;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0-0113-01
“部編本”教材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指出,未來的語文高考要將卷面字數增加到10000字,增加閱讀的思辨性、復雜性、擴展性,要讓15%的學生做不完。語文改革的目的性非常明顯,就是要用高考這個指揮棒來倒逼一線教學重視閱讀,可以這樣說,得閱讀者得語文。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靈對話;寫作,是借助筆墨和自己心靈對話;上課,是借助教師和文本對話;交際,是自己和同學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對話。通過各種卓有成效的對話,讓學生樂學語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接受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1.發現問題,對癥“下藥”
教和學是兩個互相影響的方面,單純的只顧一方,是不科學的,教師不能替代學生學,學生也替代不了教師的教,只有雙方的努力都有效,勁往一塊使,心往一塊想,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見到成效。
因此,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心中的困惑,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實際教學調研發現,“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在學生中普遍存在。這種閱讀看似讀了很多中外名著,但真正考試做題反而得不了高分。一些學生雖然愛讀書,但讀的時候只是走馬觀花地看情節,看故事,至于文中精彩的修辭很好的寫作技巧,根本沒興趣去欣賞,并沒有當成課堂上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實踐,這折射出課堂教學和學生閱讀存在兩張皮的問題。教師必須將課堂教學和學生閱讀以及學生閱讀訓練結合在一起,做到學以致用,目標明確,講練結合。
2.情感教學,課外“加餐”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讓學生與文中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老師在激發時也要講策略,轉換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聯想、想象也同樣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閱讀中的表情是從句子中、詞語中理解出來的,并不是強加進去的。
大量的閱讀,是學生豐富精神生活、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現在一些教師和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理解存在誤差,認為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其實課堂之外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是對知識的實踐。大量閱讀優秀文章,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引來源頭活水,更能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課外閱讀,養成勤讀書、愛讀書的好習慣。筆者的做法是:第一,每天到校閱覽室讀書一小時;第二,每日晨會的開展朗讀活動,要求學生輪流在每日晨會中向同學介紹一篇好文章,或朗誦一首詩;第三,采用手抄報的形式,把自己認為好的文章,好的段落,甚至好的句子編輯成手抄報與同學交流;第四,鼓勵學生寫讀書心得和習作。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3.開發資源,巧用“外力”
要完成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每年不少于80萬字的閱讀量,顯然功夫在課外。然而,從學生閱讀的現狀可以看出目前大眾文化、媒體文化、消費文化對校園的全面滲透與占領已是不爭的事實,且師生之間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代際的文化隔閡:教師推崇精英文化而學生疏離之;學生親和大眾文化而教師拒斥之。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產生“失語”的無奈。怎么辦?
最好的辦法是讓我們的教師深入學生,躬身下問,讀些中學生中閱讀面最廣的書籍,并且不妨大膽地引入課堂,從暢銷書切入,審慎地、有選擇地將它納入到課程資源開發之中,師生共同鑒別、判斷、分析,對大眾時尚讀物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取得與學生的對話權。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閱讀需要“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需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需要“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片、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首先可以根據單元學習的要求,提供參考書目與選讀要點,拓展知識,強化閱讀。其次,教師可以選擇學生關注的本地區熱點事件、國內外大事,開展專題閱讀訓練。
美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它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心靈塑造說得形象而深刻。的確,對于一個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中學生,閱讀的作用尤其重要。要提高寫作能力,閱讀是根本,是前提。
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存在許多不足,想要讓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就必須發揮好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合力作用,提供適合閱讀的條件,重視并發揮學生的閱讀主體作用,鍛煉表達寫作能力,使聽說讀寫能力整體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思愛.閱讀教學之我見[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04)
[2]秦睿嫻.淺談中學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