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蕾
摘? 要:厭學是困擾老師和學生的一大“頑疾”,它會阻礙學生的興趣,限制他們的創造力,使學生厭倦學習和對考試的恐懼。學生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本文就如何讓學生走出厭學的誤區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班級管理;厭學學生;走出誤區;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0-0187-01
造成厭學癥的原因很多。從外因上看,如家長不正確的家教方式、家長期望過高、家庭矛盾等;教師態度生硬、學生害怕教師、教師的教育方式過于嚴厲等。從內因看學生缺乏理想和信心、學習目的不明確、感到課程學習困難、學習無興趣、懶惰、放縱等。如何轉化厭學學生,現結合平時工作談幾點做法。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橋梁和潤滑劑。
特別是對于那些厭學學生,他們敏感、壓抑又叛逆。教師耐心細致的育人精神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使他們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好感、敬愛和信賴,會在師生之間架起持久的情感橋梁。
2.培養學生學習動機
在學生厭學的種種原因中,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是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者應付教師,而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學習不是為了家長,也不是為了應付老師,而是自己的事,是關乎自己一生的成功與幸福的人生大事。
(1)學會獨立思考。不會獨立思考的學生,但凡遇到困難就求助于人,容易對家長和老師形成強烈的依賴。隨著他們的疑問日益增多,家長和老師們不可能及時而細致地解答他們的各種疑惑,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厭煩心理。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在公共場合暢所欲言,即使出了錯誤也不用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發揚“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敢于異想天開,善于從多方面思考。幫助學生建立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自己要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2)激發求知欲。許多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他們沒有學習的沖動,缺乏學習的熱情。學習在他們眼中日漸變成一個令人頭疼的苦差事。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愛,讓他們從書本中獲得力量。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并且讓學生們在這些間接經驗的學習中,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品味、適合自己特點、滿足自己愛好的某一點和某些點。幫助學生選擇好書,一本好書,可以開闊學生心靈;一本壞書,也可以誘導學生走向歧途。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鑒別精華和糟粕,這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任務,自然就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
(3)多鼓勵。面對犯錯的學生,教師恰當地運用語言贊美,往往能收到比批評更好的效果。提倡班主任運用賞識教育,盡最大努力發現學生可供賞識之處,對學生的缺點、錯誤盡可能地給以寬容、諒解。班主任的賞識并不能改變與扭轉一切,只有當學生用實踐把老師的賞識轉化為自己真切的體驗與感悟,才能清晰地發現自我、正視自我,有效地調控自我,才能使內驅力穩定發展。
(4)挖掘學生潛能。
教師要真心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他們才能快樂地學習,不斷激發出內在的學習潛能。要信任學生,學生因受教師的感染而產生對自身力量的信心,會因期望教師的激勵而迸發出積極的力量。發展學生能力,不僅應當發展學生的一般能力,還要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各種特殊能力,如,音樂、體育等能力,能力水平提高了,學生自信心自然就增強了。教師對于學生的成績和進步都應當給予及時肯定和充分鼓勵,對暫時后進的學生要看他們的長處,只要他們有一分的優點,就應當給予十分的肯定和表揚。
3.培養學生自信心
自信是對自己的肯定,是人立足社會的精神支柱,是人生不斷探索和創造發展的動力。厭學學生的顯著特點多是自信心欠缺,因此,老師要給學生創造體驗到成功喜悅的機會,幫他們找回自信。
(1)抬起頭。低頭是沒有信心的表現,缺乏自信心的人,一個很明顯的動作就是愛低頭。當老師說要提問時,有的同學就把頭低下,要知道,回答問題的機會往往是屬于抬頭者。你不要慶幸自己沒有被叫起來,因為你已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如果你不勇敢抬起頭,你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一個永遠都沒有體驗到成功機會的人,又如何能有自信心呢?
(2)戰勝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那些優秀者先統統趕出你的視線,你的眼里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自己和自己競爭、自己和自己比賽。一個人最可怕的是眼里沒有自己,只有別人。別人耀眼的光環只讓你看到了自己的暗淡,離開他人的光環,你會發現自己同樣會發光。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在意別人的冷嘲熱諷,也不要羨慕別人的風光與榮耀。讓今天的你永遠走在昨天的前面,不知不覺你會走到所有人的前面。
當然,解決學生厭學心理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需要我們每個教師都慷慨地播散愛的種子,尊重學生的潛能,善待學生優點。這樣,學生的厭學現象就會日漸減少,學生的成績也必將會顯著提高,學生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唐鴻.愛學生,從每件小事做起[J].中國教師,2017(11)
[2]穆瑞麗.孩子,我怎舍得放棄你[J].未來教育家,2013(12)
[3]謝李.愛的最后一眼[J].童話世界(A版),2007(06)